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1840 年的鸦片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大英帝国主义的一声大炮不仅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把中国带入了近代历史,而且随之而来的域外文化不仅为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擦亮了处于黑暗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睛,对他们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启蒙、指导作用,更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模式。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仅让国人看到了清政府政治及军事的腐败无能,更是被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所震惊。为了学习其军事和机器制造技术,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并大量翻译出版了西方有关算学、测量、化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书籍,但是这一时期,国人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的学习上。而后,清政府为了能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曾派遣大批中国人员到欧美进行留学。但回国人士都在不停地反映着一个让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震惊或“不能”接受的一个观点,即这些西方国家能够在战场上获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其制造和使用的武器多么厉害和先进,根本原因却是这些国家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
于是在 70 年代出现的大量西方书籍就开始关注到社会科学方面,具体包括历史、法律、政治、教育、哲学等方面。但 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引以为豪的北洋舰队还是以全军覆没的沉重结局结束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带入了灾难的深渊,使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而且更让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痛苦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西方文学书籍的翻译出版活动陆续开始,而且发展地极其迅速,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快就形成了繁荣的局面。而在文学这个大家庭中,英国文学又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诚如一位英国文学研究者欧阳兰在其编译的《英国文学史•自序》中说道的:“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里,差不多要算是最灿烂鲜丽的一朵花了!……”而英国小说又是现代中国对英国文学翻译方面翻译数量最多、也是最为全面的一种文学类型。所以,总结、研究并分析在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出版情况,意义重大。
就目前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来看,关于英国小说在中国的大陆出版研究的成果,并不突出,多数是分析英国某一时期某位作家或流派,或者是集中在英国文学历史的介绍上,而与本论文主题最相关的研究则主要涉及英国小说翻译或译介方面,而因其内容重多,所以多数都是书籍,王建开的《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2007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郭延礼的《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西方先哲的文化之旅》等,还有孟昭毅 李载道主编的《中国翻译方学史》等。
1.2 研究方法
本文是“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 1900-1999 年间的出版研究”的一部分,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为时间轴,并以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具体出版情况为主要内容,如每一阶段中出版的英国小说的主要类型、主要译者、主要出版者等,将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 20 世纪前五十年的历史情况做一总结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并对某些特定的翻译者、出版社和出版物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 1900-1949 年间的出版情况。
第二章 1900 年——五四运动前夕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研究
20 世纪前 20 年,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天空中布满阴霾。当时的中国社会,国门已被列强打开,在其欺压之下,百姓民不聊生,经济不谈发展,政治一片混乱。就在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向解放和独立的紧急时刻,小说也发挥了其作用。
2.1 小说成为“文学之最上乘”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在船上,他“一身以外无长物,舰长以《佳人奇遇》一书俾先生遣闷。先生随阅随译,其后登诸《清议报》,翻译之始,即在舰中也。”这就是梁启超接触的最早的一本政治小说。随后,他又翻译了另一本同类型小说——《经国美谈》。正是在翻译这两本小说的过程中,梁启超逐渐意识到“文以载道”的妙处,即将自己的观点赋予在小说中,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明晓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以此达到维新或改革的政治目的。随后,梁启超将“政治小说”这一新型事物引入到中国,并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尤其是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在这篇文章里他大胆鼓吹政治小说的社会价值,希望借政治小说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改革目的,在小说的文学属性和社会属性中,他更侧重于后者,将政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章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研究.................................................. 23-29
3.1 出版的英国小说.............................................. 23-27
3.2 出版特点总结.............................................. 27-29
第四章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研究 ..............................................29-33
4.1 桂林文化城.............................................. 29-31
4.2 沦陷区出版的英国小说.............................................. 31
4.3 出版特点总结 ..............................................31-33
第五章 商务印书馆与译者林纾.............................................. 33-38
5.1 商务印书馆.............................................. 33-34
5.2 译者林纾.............................................. 34-35
5.3 商务印书馆对林译小说的影响.............................................. 35-38
结论
50 年风雨沧桑,50 年自力更生。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历经各种考验和困难之际,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并开始发展经济。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文人很好地发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而且也将外文小说的这一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早在 19 世纪末,维新人士梁启超就将政治小说引入中国,并积极鼓吹政治小说的作用,以实现其维新和改革目的。而后随着《申报》刊载的“福尔摩斯”系列进入国民视野,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出版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对侦探小说的出版热潮也就水到渠成了。本文将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五十年出版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 1900至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五四运动及 20 世纪 20 年代,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各自的出版重点及特点。
在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飘摇不定的清政府经过历戊戌变法后,终于在 1911 年辛亥革命中结束了其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而后在民国初期,虽然建立了新的政权,但仍人心不稳,政治混乱。就在这样一个不安的年代,中国文学却逆势而上,充分发挥了其启蒙、指导的作用。变法失败而东渡日本的梁启超在船上不经意间发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并将“政治小说”引入中国,由此开始,随着小说发展逐渐成“文学之最上乘”以及中国报业发展迎来第二次高潮,外文小说的译介和出版,尤其是英美小说,迅速就出现了繁荣景象。在第一阶段中,对侦探小说和科学小说的翻译介绍达到顶峰,虽然此时中国译者对外文的选择度有限,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五十年中,就是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大。在第二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封建,反专制,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目光开始转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对俄国文学的译介和出版也就随之多起来。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以及译者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外文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水平也在提高着。作品涉及的国别范围扩展至印度、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一些弱小国家,作品题材也从最初的小说延伸至散文、戏剧、诗歌等。而且限于当时动乱的社会环境,戏剧、诗歌题材的文学作品发展速度也很快。第三阶段中,因为 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大陆的文学事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的影响。但可敬的中国文人们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战斗着,无论实在国统区,还是在沦陷区,对外文小说的翻译出版始终不曾中断过。也因此,一些战争类题材作品的出版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了独立和和平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