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36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年鉴学派“文化-心态史”的产生背景


十九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端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史学在十九世纪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这--百年屮涌现出了众多的史学流派,风靡于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史学还足音未远,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以及实证主义史学等已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史学研究内部的分工益精细,随之而来的是,史料和档案的编纂整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欧美各国的历史学会和历史杂忐也纷纷创立。知识分子和普通读者的阅读倾向也使得历史研究和写作趋于繁荣。因此人们常把十九世纪称作近代史学的全盛时代,正如当时的法国史学家梯叶里曾经断言的:"恰恰是历史学给十九世纪打下了烙印,给十九世纪以命名,正如哲学给十八世纪以命名一样。"


一 十九世纪西方史学的危机
在十九世纪的史学发展中,德的兰克史学为这一个世纪的史发展奠定了基础。"兰克的目标就是要把历史学转变为一门由职业化历史学家所从事的、严格的科学"。在兰克史学观念和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实证史学逐步发展了起来,并逐步占据了欧洲史坛的主导地位。而后,历史研究职业化的趋势逐步发展。与此同时,近代西方的史学规范也开始形成。波史学家托波尔斯基(Topolski)曾指出,有一些精确的史学叙述,"它们16世纪至18世纪开始发展,直到19世纪才完全形成,是先进的、专业的或学术的历史学之典范。"这些精确的历史叙述的标准就是叙述的事实在时间顺序和内容的真实性上保持逻辑的致。这里而关于吋间的顺序的面,自古以来的历史传统已经提供了绝佳的典范,因而可以说专业化的历史学在近代就把工作和精力主要集中在了真实性方面。3在十九世纪,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为标准,近代史学的真实性概念也建立了起来。随着真实性概念的建立,过去以来历史学和文学、哲学乃至神学的界限逐歩得到理清。在放弃了文学的虚构性和哲学的思辨性之后,近代历史学家终于建立了 己的职业规范。可以说历史学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是在十九世纪才真正建立起来。十九世纪欧洲关于历史学的最重耍的标准就是"真实性更重于文采"。这也是其从文学、哲学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基本前提。真实性标准和诸如"内证法"和"外证法"等史料考证方法的逐步完善也增加了历史学家的职业自信力。正如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所说:"十九世纪的革新是历史研究的职业化和它在大学和研究中心里的集中,而职业化过程的关键事物便是对于历史研究是科学的坚定信念。"这一坚定信念曾在英国的阿克顿勋爵那里非常自豪地表现出来,他声称只要给出全部的史料,就能与出一部信史。其口气不输于阿基米德所说的,"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尽管实证史学在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专业化、科学化的过程中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倾向在西方近代史学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却不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这些质疑和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质疑的学者就把矛头对准了被实证史学奉为金科玉律的史料观念。史学的实证化首先要求充分地占有史料和对史料进行仔细的甄别,因而从兰克时代开始,秉持客观、实证理念的历史学者们就开始汇编为数众多的历史资料编纂集和参考书。这样众多的史料常常使得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会望而却步。1880年第二期法国的《历史杂志》就曾发出了这样的担忧:"对于一个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行极大量的准备工作,这给原来想好好干的作者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就连编纂这类书籍的工作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法国实证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朗格诺瓦也曾在其编纂的《历史参考书目》中发出感叹-"我们现在知道,这类书籍从未真正完成过"。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4用中国古代哲人庄子的这句话,来形容那些历史学者在接受了客观、实证观念之后,进行历史研究时所遇到的凼境是非常恰当的。史学家往往难以穷尽所有史料,也不需要使川全部的史料。实际上他们早已认识到,历史写作是建立在对史料选择的基础上的,也建立在对历史事实进行选择的基础上。而要作出选择就必须发挥史学家的主观性,这无疑与客观主义史学要求"研究者要绝对客观"、"让史料自己说话"的原则相悖了。在这样的史学研究实践面前,朗格诺瓦和塞诺博斯所提出的"当所有的材料被发现、被考订和被按序整理后,历史就与成了"的信条就显得非常苍白无力了。其次,实证主义史学理论在事实上还限制了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由于史学实证化倾向的发展,史学逐步变成了史料学。朗格诺瓦和塞诺博斯在《历史研究导论》中就曾说过:"无史料斯无历史矣"。这些为实证史学家所掌握的史料主要是文字史料,并且主要记载的是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事件,此类事件所涉及的又多是王、大臣、将军与统帅等社会上层人物的活动。因而依据这样的史料写出的历史只能说是政治的历史、军事的历史、外交的历史和上层人物传记的历史。除此之外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底;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一个时代人民的整体精神面貌都在这样的历史中没有了踪迹。阅读这类历史著作,很难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仅仅依据这样的史料编写而成的历史常常会给人照成--种严重的错觉:好像世界历史的进程完全是由那些帝王将相们所操纵的;历史上的事件完全是由他们的喜好所决定的。那些对历史的发展进程更能产生深刻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根木没办法在这种历史著作中得到体现。这也正是实证史学缺乏历史解释力的一个重耍原因。第三,在十九世纪的历史现实中,客观主义史学的原则往往很难贯彻。客观主义史学力图摒除史学研究的主观性、"让史料自己说话",但是在19、 20世纪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屮,这样的信条屡屡受到挑战,使得当吋的史学实践往往带有浓郁的政治和民族色彩。

法国史学家往往倾向于反对教会的世俗化政策并且要加强法兰西的民族意识。德的史学家也常常直接为德意志的统一服务,并在历史著作中宣扬人日耳曼主义的民族扩张政策。例如同为秉持客观、实证史学理念的德国史学家蒙森和法国史学家古朗治,就曾为德法边界问题进行了著名的论战。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书的序言屮就曾直截了当的说道"我希写这本书时不带有偏见,但是我不敢说我写时未怀激情。一个法国人在谈起他的祖国,想到他的时代时竟然无动于衷,这简直是不能容许的。"面对诸如此类的事例,不得不使人们对客观主义的史学信条增添了一份警锡。最后,实证史学的危机还体现在学科的封闭性上。由于对学科独特性和客观标准的强调,使得历史学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具体历史事件和细节的评判、分类和考据上。这样的倾向使得历史学家们与其他科学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为自己的研究划出了 一块面积不大但非我莫的地盘。这往往会使他们过丁看重历史事件的个别性,而忽视对同类事件或事件的同类特性的概括与归纳。如果简要地概括一下,他们的做法就是把个别、特殊和不可重复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而把发现事物规律的职能让给了其他科学。可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可以说是任何门学问作为一种严谨科学的根本标志,而这就必然要求注重现象的重复性以及对其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因而相比之下,实证学者的研究方法使得历史学面临失去作为一门严格科学的合法地位的危险。同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又是一个各种社会科学速发展的时代,在实证史学家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军事外交事件的细枝末节时,一些新兴的学科诸如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却从更为深刻的层面上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与之相比,历史学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也难以和其他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展开交流与合作。在当时,许多社会学者就公开指出历史学仅具有亚科学的地位。这众多的质疑和挑战使得历史学陷入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在19、 20世纪之交,无论是在德法还是英, 19世纪确立的实证史学规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认识这场危机,让我们把视角集中在实证史学最为发达的法国去仔细观察一下吧。这不仅是因为这场危机在法国表现得更为深重,当时曾就历史学的地位和发展方向问题进行过一场大论战。也因为年鉴学派正是在这场论战中诞生的。


二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16-18
三 法国史学革新思潮.......................................................................... 18-23
第二章: 年鉴学派的诞生及..........................................................................23-31
一 年鉴学派的诞生 ..........................................................................23-25
二 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25-31
第三章: 吕西安·费弗尔的..........................................................................31-41
一 费弗尔的生平和史学..........................................................................31-33
二 费弗尔的“文化-心态史”.......................................................................... 33-35
三 《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 ..........................................................................35-41
第四章: 马克·布洛赫的..........................................................................41-50
一 布洛赫的生平和史学 ..........................................................................41-42
二 布洛赫的“文化-心态史”..........................................................................42-50
第五章: 弗尔和布洛赫的..........................................................................50-59
一 费弗尔和布洛赫..........................................................................50-53
二 两种研究途径对于..........................................................................53-59


结语


19世纪实正史学的危机推动了史学革新思潮。在法国,新旧史学展开了尖锐的交锋,这正是年鉴学派诞生的环境。年鉴学派"文化-心态史"研究是年鉴学派在其"总体史"的研究目标下,在文化史领域进行的一场史学革新活动。年鉴学派的"文化-心态史"研究是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其史学革新目标的。第一,把其研究的目标从"精英阶层的文化"转到了"普通大众的文化";第二,把研究对象从艺术上的不朽名作转到体现一个吋代心态物质实体和生活实践上;最后强调要把具体的事物放在一定社会的心态环境中加以解释,避免时代混淆的错误。在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中,丙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是两位最重要的开拓者。费弗尔在亨利,贝尔的影响下,把个人作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突破口。他强调把个人放在他所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中,通过个人心理界与作为其存在环境的社会心态世界的矛盾冲突来探求特定社会的心态环境,并从中对个人行为进行解释。用这种方法,他在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中丌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费弗尔的"文化-心态史"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二部著作中:《一个命运:马丁路德》、《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和《关于艾帕塔美隆一一神圣的爱、世俗的爱》。布洛赫深受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影响,他把社会层面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生活实践中的"无意识"观念作为了研究的突破口,运用语言学、人种学、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构建一个时代人类生活总体的精祌面貌。

布洛赫"文化-心态史"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国王的触摸》和《封建社会》中。两位卓越的历史学家在不同的理论背下发展出不同的研究倾向。这介:以后的年鉴学派"文化-心态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为费弗尔所开辟的发展道路持了西安费弗尔的研究取向,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理解力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并努力探索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其发展演化状况。这就体现出一定的玄学思辨色彩,虽然于逻辑上的严谨而极具说服力,但却因为缺乏解释能力和研究精确性的不足,使得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马克布洛赫所开辟的研究道路被称作了 "历史人类学"。它侧重于对包含在物质生活和实践中的精神状况的分析。因其更具跨学科的特性,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历史解释能力。又因为得到了计量史学方法的支持而增强了其研究精确性。并在法国20世纪50——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年鉴学派早期的"文化-心态史"研究是年鉴学派史学革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年鉴学派实现自己"总体史"标的重要领域之。它的发展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历史学家的识,增强了历史学的解释能力。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在这一领域的史学研究推动了年鉴学派"文化-心态史"的发展,并为其在20世纪60年代的勃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史学革新也成为后来新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