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索格》看现代美国犹太文化中主人公的形象困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37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索尔*贝娄


除了出类拔萃的教育经历,贝娄的生活阅历也十分丰富,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任讲师,明尼苏达大学任副教授。自1938年以来,除当过编辑和记者,并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短期服过役外,之后长期在芝加哥等几所大学执教。从1941年到1987年的40余年间,贝娄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早期创作有结构优美的《两个早晨的独白》(The soliloques in the Two Mornings) (1941)、《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 Man) (1944)、《受害者》(The Victim, 1947),颇为评论界注目。之后,贝娄一直在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思想与艺术日益成熟。1953年,他发表的长篇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于次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自此,贝娄共获得6次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并3次获奖,至今无人破此记录。《奥吉?马奇历险记》是一部描写芝加哥犹太青年奥吉?马奇传奇历险经历的流浪汉体裁小说,正是从这部小说丌始,贝娄形成了后来贯穿于自己全部作品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此后,贝娄又陆续出版了《只争朝夕》(Seize the Day, 1956)、《雨王汉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 1959)、《赫索格》(Herzog,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Mr.Sammler's Planet, 1970)、《洪堡的礼物》(Humboldt's Gift, 1975)等一系列著名小说。
在每部小说里,贝娄都充分发挥了天才小说家的艺术想象力,在从芝加哥到纽约甚至到非洲的广阔背景里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群文化无根的犹太人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寻找他们的理想福地和自救之路的艰辛历程。尽管从小就随家庭移民美国接受美国文化的熏陶,犹太出身仍然给予贝娄耳濡目染的犹太传统教育。他骨子里的犹太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深深隐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说犹太传统文化与贝娄作品之间不可分割。其中犹太伦理意识便是犹太传统文化在贝娄作品中的突出体现。贝娄在他的作品中以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传统犹太伦理思想对充满物欲与堕落的世界具有的救赎意义和道德价值。曾有学者指出,“在所有的美国犹太作家中,他最丰富的吸收了犹太文化”。?“贝娄以《旧约》预言的方式在进行写作,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有着宗教信仰的人。文学对他而言是'一种更加接近上帝的方式’”美国学者约翰?雅各布?克雷顿(John Jacob Clayton)曾在《索尔*贝娄:人的捍卫者》中指出,“贝娄对人的捍卫基于两大主流文化的融合:犹太经验和美国经验”。毫无疑问,贝娄的犹太文化渊源对他的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决定了其作品凸显出的犹太伦理取向。


第一节贝娄的犹太文化渊源
贝娄创作中深厚的犹太性是贝娄本身坚实的犹太根基造就的。索尔*贝娄1915年6月出生于一个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家庭。许多犹太人被迫离开俄国,去异乡寻找生路。贝娄一家也随着移民大潮去了加拿大,在贝娄3岁时他们全家搬到了蒙特利尔,住在犹太隔都的中心区内。犹太家庭的出身使得他从小就接受了犹太文化传统的教育。虽然是移民家庭,贝娄全家同样遵循犹太教的一些传统仪式,比如过犹太节日,参加犹太洗礼,翻阅经书祈祷等等,这些经历为R后贝娄犹太伦理道德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另外,贝娄一家一直遵循着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即使后来移民美国,也一直保持着。这些都是奠定贝娄犹太根基,铸就贝娄犹太身份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贝娄作为一名美国犹太作家,其作品大多是对处于美国主流社会边缘的犹太移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进行深刻探讨,贝娄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处在犹太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两股力量的冲突中,往往容易在异化的世界中迷失自我,他们并不是完美的英雄形象,身上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多存在着犹太伦理道德的悖论。贝娄通过对他们生存境遇和心理变化的分析,展现了当代美国犹太人与美国社会不可避免又难以调和的矛盾,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犹太人前途命运以及对美国社会种种问题的反思和担忧。贝娄的多数小说均以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生活经历为故事线索,内容多涉及人的自我本质、犹太人的移民经历以及20世纪美国社会的变动。贝娄小说中主人公大多经历了这样的精神流变史:他们大多无法完全融入现代社会中,导致其对自我身份感到困惑与迷茫,或者在物欲世界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于是内心焦虑,郁闷不安,在经历了长期的苦痛折磨尤其是精神上的挣扎之后,最终找回自我,重获新生。贝娄将他的主人公们置身于双重文化的边缘处境,就决定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传统犹太文化的桎梏,以便时刻享用美国物质社会带给他们的好处;一方面又惧怕美国现实社会强大的同化力量,拼命地保持着自己的犹太特性,不断进行着寻根之旅。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贝娄的主人公一直处于对自我的困惑和追寻中。


第一节文化身份及内涵问题
“身份”与“认同”在文化研究中是两个概念,在英语中用的却是同一个单词identity。Identity —词既有“身份”这一固定的普遍涵义,同时也隐含了 “认同”这一深层涵义。因此,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也可译作文化认同,表现为文学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身份通常表现为某一具体文化或民族独有的、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一般说来,人们往往会重点关注不同人群在特定环境中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人们试图在理论上弄清楚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寻求认同等问题。陶家俊在《身份认同导论》一文中把身份问题分为四类: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就个体而言,认同问题阐释的是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信任什么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共同体而言,指个体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归属感。因此,我们认为文化认同问题主要是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的集体身份选择,所产生的强烈思想震荡与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这一特点在索尔?贝娄的小说中得到了尤为突出的体现。


二、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19-25
(一) 文化身份及内涵问题....................................... 19-20
(二) 索尔•贝娄作品中文化身份的维度....................................... 20-25
1、自我与他者.......................................20-21
2、中心与边缘....................................... 21-22
3、困境与自救....................................... 22-25
三、《赫索格》的身份困境及自我拯救....................................... 25-40
(一) 赫索格的身份困境.......................................25-29
1、对本体存在意义的怀疑和困惑....................................... 26-27
2、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焦虑和担忧....................................... 27-29
(二) 赫索格的探寻之路....................................... 29-35
1、从回忆中找希望....................................... 30-33
2、在哲思中找答案....................................... 33
3、摆脱枷锁.......................................33-35
(三) 赫索格的自我拯救....................................... 35-40
1、寻求正义与善的抉择....................................... 35-37
2、认识生活的真谛....................................... 37
3、赋予新的身份....................................... 37-40


结论


在上述章节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关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几大关键性问题。阐明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定义问题,分析了美国犹太文学的特质,总结了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几大主题。接着以当代美国犹太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索尔?贝娄及其作品为对象,探寻其创作渊源及创作主题。作为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型美国犹太作家,贝娄从多方面吸收文学传统的精华,既继承了西方文化的自然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同时应用了美国文学的超验主义理论。更值得关注的是贝娄的犹太家庭出身、耳濡目染的犹太传统教育、深厚的犹太文化成为贝娄创作的源泉,也决定了其作品凸显出的犹太伦理取向。突出表现为他笔下的主人公原型大多是圣经中的人物,主人公大多经历了苦难历程和救赎之路,作品的核心离不开家庭伦理,总之贝娄创作中犹太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造就了贝娄作品突出的几大犹太道德主题:受难,救赎,“爱邻如己”。这三大主题几乎贯穿于贝娄的全部作品,在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和情节书写方面也有所体现。贝娄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知识渊博、本性善良的犹太知识分子。他们虽然出身犹太家庭,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成年后就远离了严苛的犹太宗教生活,也没有严格遵守犹太教义,他们与异族通婚,几乎不过犹太节日,也从不参加犹太宗教活动,更不会参与犹太社团活动。他们很早就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社会,已经或多或少的被同化了,然而与生俱来的犹太本质与主流社会的排斥使得他们无法完全融入现实世界,加之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的环境,于是导致了主人公的文化身份的异化困境。
在阐明了何谓文化身份这一前提问题后,通过对索尔?贝娄两部代表作《奥吉?马奇历险记》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文本研究,笔者着重分析了索尔?作品中文化身份的两个维度: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展现了当代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面临的两难境地——接受“美国性”还是坚守“犹太性”,探究美国犹太人文化身份问题背后的终极原因,即犹太教或犹太人生活方式与美国社会的世界观相左,美国犹太人身上的“犹太性悖论”不但引发他们在“身份认同”方面产生混乱,同时也导致他们失去了与民族文化传统保持联系的能力。在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中,身份困境在主人公赫索格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这部小说深切表达了贝娄对于处在混乱的后现代社会中充满无助与无奈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展示了曾经作为精神领袖的知识分子在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后是怎样面对这种心理落差并与之抗争的,并指出知识分子只有走出自己编织的思想牢笼,才能重新获得精神自由。第三章以《赫索格》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赫索格为中心,分析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意识导致他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展示他试图摆脱有形的人为控制和无形的精神枷锁,最后感到家庭责任感和爱的召唤,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现实,回归自然、找到自我的过程。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