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1)必要性
从国际的角度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国想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块短板必须补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的素质以及加强国民的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这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确立和保证;对于个人而言,个人的能力和受教育水平也日益成为获得这个社会资源的一块敲门砖。然而,当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受教育差距,这种不公平的教育差距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所以,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这不仅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是实现我国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环节,所以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最根本性公平的要求[1]。
从我国国情来看,2018 年 8 月 28 日,我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说:“统筹推进县域内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教育现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这关系着多重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牵连较广的系统工程。农村教育发展能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实现,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水平的重要一环,是对农民脱贫、农村宜居、农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早在 2000 年,我国就基本普及了九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也较为靠前。但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虽然成绩显著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义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必不可少。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1)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
①义务教育思想
普及义务教育的做法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思想的是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构想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托马斯·莫尔(1516)在《乌托邦》中,论述了义务教育的思想。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人马丁·路德(1524)在《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书》、(1530)《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中,确立了西方教育的两大原则:国家掌握教育权、推行义务教育的普及。夸美纽斯(17 世纪)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人人均须接受教育”[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指出:“义务教育是由国家的宪法或法律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教育”。
②义务教育立法
16 世纪,新教国家为了发展,大面积开始实施教育。1619 年,德意志魏玛公国公布规定,“父母必须将学龄在 6 至 12 岁的孩子送去读书上学,不然政府就会强履行。”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西方国家从认识到普及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法律形式来实施是从 19 世纪后开始的。1872 年,德国的《普通学校法》让 6 至 14岁的孩子上 8 年的初等教育的学,成立 4 年初等和 4 年高等学校。德国在 19 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11]。1881 年,法国教育部部长费里颁布的《费里法案》,宣布了初等义务教育的三条原则:义务性、免费性和世俗性;6 至 13岁接受义务教育[12]。美国自建国以后,就开始了普及教育的尝试。1832 年,纽约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850 年后,其他各州陆续开始实行[13]。1880 年,英国的《初等教育法》,强迫 5 至 10 岁的孩子义务教育;10 至 13 岁孩子在被雇佣时,要持受过教育的证明。1891 年,英国开始国库补助免费的初等教育,并增加补助金,大多数的初等学校开始免费教育[14]。19 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英文为 Compulsory Education,译为强迫教育,后日本将其译为“义务教育”,受当时日本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中国很多学者将“义务教育”一词引入中国,沿用至今。义务教育又被称为免费义务教育、免费教育等。国内学者对其表述较为权威的说法为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的最基本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的第二条中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我国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而且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据法律应该享有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我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显示出义务教育具有:①强制性,是指用法律来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与此同时,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履行该项义务;②免费性,是指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③普及性,是指实施义务教育所针对的对象是全体公民[41]。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制的,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 12 年制义务教育,如:深圳、珠海、浙江等。本文中所研究的义务教育是指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
2、均衡发展
“均衡”从语义上解释为“平衡”英文解释为 balance 和 equal,泛指事物所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和平等状态。均衡词被各个学科所广泛使用,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组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外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经在包括供给与需求在内的各种对立的,变动中的力量在一定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达到相对静止、平衡的状态。在哲学中,指的是用来对一个系统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有机的协调和统一的关系和状态[42]。无论哪一学科的均衡,对均衡都有同一的体现——系统内各要素部分间适度、协调、稳定的关系,使整体处于和谐状态。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吻合。发展从语义上解释为事物的不断更新,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发展的根源是事物之间的矛盾。
.........................
(二)相关基础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最早是大卫·休谟的“搭便车”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守夜人”思想。我们通常指的公共产品理论,是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萨缪尔森在 1954 年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和 1955 年的《公共支出理论图解》中指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当每一个人消费一种产品或劳务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使他们减少对这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据此,我国学者总结出了公共产品的三个特征:①消费的非竞争性,指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对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②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的是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和产生的利益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③收益的非排他性,指的是公共产品所提供的便利不因个人的消费而减少对他人的消费。
(1)教育公平理论
公平的“公”是公众,“平”是平等,指的是公众平等的存在。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和差异,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它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作用与地位,权利与义务,努力的过程和结果之间合理的关系。
公平,被各个领域用来作为人们的价值判断,随着教育地位的提高,人们对教育领域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的同时,教育公平开始被受到重视。在西方,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就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科尔曼和胡森提出的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均等的观点,强调了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的条件和受教育的质量应相对均等。罗尔斯认为,实现教育公平应该遵循两个原则:①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对于每个拥有相同的先天条件如天赋的人,都应该不受出身的影响,拥有相对均等的教育和成就机会。②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在教育资源分配的时候要向那些教育资源先天匮乏的地方倾斜,向那些天赋较低和出身不利的青少年提供补偿教育,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其他青少年一样平等的教育资源。
...........................
三、陕西省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21
(一)陕西省绥德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11.地理位置…………………………21
2.交通概况…………………………21
四、陕西省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原因及后果……………32
(一)陕西省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32
1.城乡教育规模不均衡………………………32
2.城乡师资配备不均衡……………………33
五、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借鉴……………………42
(一)流动校车接送制………………………………42
1.国外流动校车接送制的经验………………………43
2.国内流动校车接送制的经验…………………………43
六、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优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
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够合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问题,使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接受到和城镇学生相对均衡的优质义务教育。这也是绥德县政府对于城乡的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急需解决的一环。首先需要统筹绥德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扶持力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师资建设的有关制度政策、统一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和评估的标准制度;最后要将教育经费的拨付、将教师培训和交流、政策的实施和监督等工作都落到实处为实现绥德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统筹绥德县的城乡发展
绥德县长时间以来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让农村和城镇的发展两级分化,在农村传统的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地转变,恶劣的自然环境等都会成为阻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随着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实施,脱贫攻坚在绥德县的部分农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绥德县祝福必须从“贫困”这个根源来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壁垒,打破“贫困”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枷锁。
......................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