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福利视角下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之行政管理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55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 本文的对策建议为:(1)实施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专项就业救助方案,分类明确就业救助对象,加强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要素支持,加强面向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培训与就业救助。(2)建立就业救助信息网络体系,

建立覆盖全域全民的就业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的就业救助追踪体系。(3)完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的工作主体,进一步突出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合作的就业救助体系。(4)提升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能力,强化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意识,充分挖掘就业困难群体分的就业优势,提升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劳动技能。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是获得劳动报酬、保障正常生活、促进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和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社会生活不断提升的当今,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在各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经济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岗位,通过付出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以保障个人、家庭等生活所需的基本需求;然而,由于各种可控或不可控因素,部分困难群体难以寻找到获得劳动报酬的工作岗位,或难以通过有限的劳动满足最低生活需求,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了针对该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办法,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救助等多方面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其中,就业是救助的“造血”干细胞,在保障困难群体恢复基本生活后,通过就业救助促进其脱贫脱困。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就业救助问题,本文选取城镇贫困群体这一对象,以工作福利视角,对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进行研究。

习近平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联合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推进各项促就业、助创业政策出台,持续改善中国就业状况,解决好广大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建立起全覆盖、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解决 880 多万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但城镇贫困群体就业问题依然不容小觑。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制造 2025”、“健康中国 2030”等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工业向 4.0 迈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逐渐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既创造了大量高技能高工资的工作,同时也创造了大量低技能、低收人的临时工作,拉大了不同服务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创造了大批贫困的就业者。关注城镇困难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新时期国家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西方“工作福利”的发展研究
工作福利成为福利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强调受助者需要积极去寻找工作,改变传统的被动的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的状态[3]。哈耶克认为工作福利是一种有效率色平等分配,可以减轻在经济中创造财富的人受到的损害;有效的保障工作伦理与工作文化[4]。Gibert 指出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正逐渐转向“使能国家”(enabling state)发展,即积极发挥工作福利的作用[5]。伊芙琳·布罗德金(Evelyn Z. Brodkin) 和弗莱明·拉森(Flemming Larsen)认为工作福利制是以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的,变更了福利国家和市场经济之间边界的更广泛政策[6]。托本·安德森(Torben M. Andersen)等人认为,引入工作福利有利于提升劳动力市场绩效和福利水平,将工作福利要求与申请失业补助的资格条件相联系,防止部分人群的搭便车行为,从而保障人们对劳动力市场激励的认可[7]。工作福利在西方国家的运行,一方面控制了依赖福利的搭便车行为,另一方面化解了接受社会救助与赚取劳动收入的矛盾。艾伦·迪肯(Alan Deacon)指出,工作福利既促进了依赖福利人数的减少,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单身母亲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相应地使更多人脱离贫困[8]。克劳斯·克雷纳(Claus Thustrup Kreiner)等通过划分研究对象指出,无论是自愿失业者还是被迫失业者都可以申请失业津贴补助,这种不加区分的福利对于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是不公平的,工作福利方式则能够达成帕累托改进[9]。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明确指出,“在自食其力和利他主义这两种社会规范的交叉点上,实现由劳动工资对非劳动所得的福利津贴的全部或部分替代,能够将这些美德适用于目前所处经济环境”[10]。

(2)关于主要福利国家向“工作福利”转型的研究
福利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西方各国建立起高福利国家;伴随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福利政策显露的缺陷,逐步转向“工作福利”。Piven 和 Cloward 认为工作福利是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得福利享受的权利”的实际执行[11]。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概念阐述与界定
2.1.1 城镇困难群体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将城镇困难群体定义为城镇困难群体中的失业或无业者,以及城镇困难群体中的非正规灵活就业者。困难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受主客观条件影响,困难群体一直存在与社会之中,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个人自认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困难群体在经济方面的集中体现是贫困,从而,贫困群体也就成为了困难群体的代称。

最初阶段,贫困被认为是家庭收入难以保证正常生活开展,朗特将贫困分为初级贫困(收入仅能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和次级贫困(全部收入正好可以满足身体机能各方面的需要)。《英国的贫困》一文将贫困定义为“在相当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丧失了一般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难以维持和参加日常活动,或者达不到社会任何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2000、2001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认为,贫困是由于缺乏实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以及易受风险、缺乏影响力和欠缺表达自身需求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7 年 4 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我国省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 1264.1 万人,合计 742.7 万户,每人每月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为 540.6 元。2017 年 4 季度江苏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05194 人,其中,按人员性质划分,女性 91604 人,残疾人 31536 人(重度残疾人 7812 人);按人员年龄分类,老年人有 57925 人,成年人 120552 人(其中,在职人员 2624人,灵活就业人员 17339 人,登记失业人员 25392 人,未登记失业人员 75197人),未成年人 26717 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 121837 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支出 116813.9 万元。我国一直关注扶贫问题,贫困群体伴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伴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当前社会供给侧改革、就业结构等逐渐变化,我国贫困问题也面临严峻挑战。

.....................

2.2 基本理论概述
2.2.1 工作福利理论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Elizabethan Poor Laws))就要求体格健全的穷人接受提供的工作,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将不能从事劳动的穷人安置在救济院里;将失去父母养育且不能得到其他亲人供养的儿童送去做学徒[50]。从那时起,一些国家的政策一再鼓励要求领取救济金的有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在接受救助时能够提供就业的“工作救济”。20 世纪 60 年代,“工作福利”(workfare)一词在美国被提出。70 年代,传统的福利国家面临重重危机,经济滞胀、就业岗位减少造成失业率大幅度攀升,同时普惠型的福利制度衍生出严重的福利依赖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检讨“福利陷阱”,通过对失业保险、就业救助制度改革解决失业问题。其中,美国开始提倡“工作换福利”,并在 80 年代末施行“家庭支持法案”(Family Support Act),美国各个州为福利申请人提供就业机会并设立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项目,提供教育、培训和就业的多方位服务。从那时起,欧洲各国就开始致力于将传统的“福利国家”转变为“工作福利国家”。
在工作福利方面,《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写道:“一个有就业能力的福利接受者应该在享受它的过程中提供服务。”这一福利项目,区别于现金救济,曾被称为“工作救济” (work relieve)。如今,这种福利政策通常被称为“工作福利” (workfare)”[51]。工作福利(workfare)是一种与社会福利支持和社会救助有关的新模式,又与传统的福利救济制度不同的新模式。传统的福利救济制度侧重于简单的实物救济,“并不要求接受者完成某些要求(如果有的话)就是将继续寻找工作,而在工作福利之下,接受者需要满足特定需求以获得福利补贴;这些要求通常包括改善接受者就业前景的工作(如就业培训,工作经验等)和指定的公益活动(如低薪或零报酬) 。”由此,工作福利被分为有酬工作体验和强制性工作体验两种模式(详见表 2.1)。伴随工作福利的进一步发展,两种模式逐渐完善,并趋向融合,以更好的方式服务于接受福利的群体。

......................

第 3 章 镇江市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现状 ...................... 19
3.1 相关背景及政策 .................... 19
3.1.1 城镇登记失业现状 ................... 19
3.1.2 江苏省就业政策 ....................... 20
第 4 章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访谈设计及分析 ........................... 29
4.1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研究设计 ............................ 29
4.1.1 确定访谈内容,设定访谈对象 ......................... 29
4.1.2 明确访谈过程,整理访谈结果 ...................... 30
第 5 章工作福利视角下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建议 ........................ 36
5.1 实施专项就业救助方案 .......................... 36
5.1.1 明确就业救助对象 .......................... 36
5.1.2 加强就业要素支持 .................... 36

第 5 章 工作福利视角下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建议

5.1 实施专项就业救助方案
城镇困难群体专项就业救助方案是有针对性的面向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而实施的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对于缓解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困境具有直接且有效的作用。
5.1.1 明确就业救助对象

在现有的就业救助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就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反映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就业救助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救助进行分类分层,采取不同的救助办法和救助方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就业困难群体,其中,一级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同时具备生活贫困、健康状况差、受教育水平低、学习能力差、无劳动技能等因素的就业困难群体;二级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生活贫困、健康状况差、受教育水平低,但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就业困难群体;三级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生活贫困、健康状况差,受教育水平一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就业困难群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种组合,针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就业困难群体制定对应的应对方案。

5.1.2 加强就业要素支持
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需要多方帮助,多元支持,各因素的提升都可能有助于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脱贫脱困。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资金、贷款支持,尤其针对创业就业群体,资金来源可能成为其最大的困扰,通过社区信用进行担保,帮助其筹得资金支持。创业场所可能是创业就业群体的另一大难题,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营造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的过程中,可以预留出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就业空间,成为创孵平台的服务力量。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与高校联动,聘请企业家、高级技术人员以及高校老师为城镇就业困难群体打造培训班,提升其就业动力的同时,强化其就业能力。组织大、中、小型专场招聘会,联合多个行业、多家企业针对各种不同群体进行招聘,通过上门服务、就业宣讲、岗位介绍等方式帮助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要创造更多的公益性岗位,提高公益性岗位的劳动福利和薪资报酬,解决就业中尤其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工作福利视角,从工作福利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演进,到当前中国就业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全国及江苏省就业背景进行了详细了解,进而对镇江市针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深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并对城镇困难群体和就业救助的概念进行阐述与界定,为下文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从工作福利这一视角出发,在大量文献阅读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镇江市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工作机制,尤其面向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相关举措,对当前镇江市基层就业工作做了基本的分析,对镇江市就业救助工作人员、镇江市(曾经)就业困难群体、相关专家学者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当前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结合前文理论分析与访谈研究结果,从工作福利角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从而推动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的发展与政策改进。
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1)深入了解镇江市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现状。镇江市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充分就业和质量就业,对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困难群体就业救助政策。积极构建支出型贫困救助体系,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和动态监督机制,通过推进充分就业示范区建设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城镇困难群体就业。但由于城镇困难就业群体的复杂性、就业市场大趋势的不明朗、就业形势的错综复杂等,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的探索难度进一步加大。
(2)设计与分析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访谈。通过可获得资料对我国城镇困难群体现状、当前国家及各级政府面向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救助政策进行了解,选取镇江市进行深入研究,对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