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在国内外规范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尝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进行研究,为学界提供分析新的视角与研究经验,具有重要、积极的理论价值;本文对区域协调发展定义的界定,丰富了学界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的测度方法可以为学界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由我国首创,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和先富带动后富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扩大,最终形成了东部地区先富,其他区域后富的经济发展格局。根据相关数据,2010年中部与东部的经济差异比1990年扩大了2.45%,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差异扩大了1.01%,区域间的巨大经济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测度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从各项区域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东中西北四大区域都在有条不紊地实现着各自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的区域政策尚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反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和我国目前理论界和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明确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决策层与理论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诚然,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地理、自然、历史等区位因素影响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是世界各国中皆存在的客观现象,但是体制机制的不协调、不健全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第一要因。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真义就在于以规定与规范的形式来保障人民最广大的利益。公平既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也是公民应该享受到的利益。区域间的不协调就需要政府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机会与结果公平分配,使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民生。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大概陪我的基础上,我国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并且配套“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测度的认识都不明确,操作性高的区域政策、协调机制又尚未成型。因此,面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概念,其定义、测度和政策为我国当前的学术界研究热点。
(1)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含义的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曲振涛认为,区域即地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标准划分的有限空间范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覃成林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描述区域间经济关系的状态或过程,区域间开放与相互联系、发展上形成关联互动,相关区域经济都能持续或共同发展、经济差异趋于缩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带动各区域发挥优势、主动对接,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形成区域各具特色、分工协作、互利互惠、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推动产业间和区域间、产业与城镇间的融合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孝先运用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发展的交互影响过程,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
........................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及政府策略的基础理论
2.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及政府策略的基本认识
2.1.1相关概念界定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协调是指合作得当的状态。本文认同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曙光教授的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区域间的经济交往日趋密切、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收入分配科学合理、相互联系良性互动、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以达到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包含一定时期内区域各自产品与服务数量的增加,以及各自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分配结构的优化,且不以牺牲后代人发展为代价,主要维度包括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四个方面。
(2)政府策略。策略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政府策略的含义则在该释义的基础上,政府为行为主体,所采取的可以实现政府行政目标的方案集合。本文的政府策略非政策的简称。战略、策略和政策三者之间是层次由高到低的关系,其所指也越发具体。由全国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国的战略;于四大区域而言,政府策略是协调发展战略的分解,是深化协调发展战略的举措;于各省市县而言,其主要发布政策,是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策略的分解,是区域内各级政府发展行政的具体内容。
..........................
2.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及政府策略的理论基础
2.2.1政府职能理论
政府职能基本理论,是政府进行科学的职能设置的前提,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关键。政府职能基本理论分成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基本理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一类代表人物为斯密、洛克,其提出有限政府理论,而另一代类表凯恩斯则提出了政府干预理论。大体上来说,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是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阐述、分析和归置政府的基本职能的,其最早源自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提出的守夜人政府,认为管得少的政府就是管得好的政府。而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源自于《资本论》,其基本理论是从社会分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阐述、分析和归置政府的基本职能的。
本文的3、4、5与6章分别研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评价、分析与政府策略建议,此皆为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为我国的基本矛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先后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为落后地区提供好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与培育环境皆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意。区域协调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进入新时代,促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政府职能理论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正因为政府有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政府才应该测度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并针对区域间发展差距的成因提出对策。
...........................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ISSP指标体系构建............16
3.1ISSP指标设计.............16
3.1.1ISSP指标设计的总体框架................16
3.1.2ISSP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17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22
4.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概况...............22
4.1.1区域经济划分方法............22
4.1.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22
5基于ISSP视角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分析............30
5.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30
5.1.1经济增长缓慢............30
5.1.2经济结构不合理.............31
6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府策略建议
6.1先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策略建议
为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的,先发区域和后发区域有着各自的发展政策与战略目标。作为先发区域,我国的东部地区需要在当前的经济增速下,提升经济质量,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进而优化其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以提升供给质量,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同时,东部也是后发地区的发展榜样需要改革先行一步,发挥典范效应。
东部地区拥有充足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可以引领建立多方参与的区域公共治理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公共治理机制不同于中央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该机制利用区域间的联系与交往,以发展意愿为纽带,将渴望发展的区域聚集于内。当下需要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建立更深远、广泛的经济联系,然而,该联系无法通过政府强制力建立。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经济目的和经济利益之上。公共治理的基本思想就包括伙伴关系和网格治理,建立多方参与的公共治理机制,可以很好地达到区域治理的目标。
.........................
结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调发展新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可以了解过往区域政策的执行效果,为今后的区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选择2011-2016年相关数据,使用实证研宄方法,建立关于测度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ISSP指标体系并得出测度结论。以此为据,运用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四大区域发展程度差异与成因,提出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得出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