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87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双师型”导师队伍为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的研究思路,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析,指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双师型”导师队伍提出的素质能力要求及结构要求,以及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的意义。其次通过发现“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从高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导师个人等三个方面采取对策进行“双师型”导师队伍整体结构建设。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市场劳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提高,都使得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随之产生。我国自开办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一直稳步发展,覆盖的学科种类逐渐增多,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研究生人才。然而,在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学术倾向较为明显、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专业学位研宄生质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宄生教育,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做了科学的定位,“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广博、精深,实践应用能力较强,能够承担专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能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就必须要重视其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的直接指导者,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中也明确强调,要定期组织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的培训,持续更新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技能,积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文在众多国外学者们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理论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研究现状,总结并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内在原因,并从高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导师个人等三个关键环节,针对“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途径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

1.2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2.1研究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探讨和阐述“双师型”导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入手,提出其对“双师型”导师队伍素质能力的要求,提出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其深层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求充分发挥“双师型”导师队伍功能,培养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研究生人才。
1.2.2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宄背景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双师型”导师队伍、全日制专业学位、职业能力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并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其对“双师型”导师队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在“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导师队伍结构不甚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的缺失等等,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建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双师型”导师队伍的相关对策,具体从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制度政策、校企合作、导师自身等三个重要培养环节,提出建议以完善导师队伍整体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双师型”导师队伍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得研宄生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
.....................

第2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槪念分析
2.1.1“双师型”导师
“双师型”教师这一术语最初是出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虽然目前学术领域对“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研究较多,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

2.2“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学术性的明显特征,它的培养目标及要求要明显区别于学术学位,更倾向于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换言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位要求。这就意味着,目前一对一的学术型导师制度并不能有效满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所以,十分有必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导师队伍。
2.2.1完备的知识结构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来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明显缺乏社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于在学校内要全脱产学习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业务素质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求“双师型”导师要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导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双师型”导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其能为导师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是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掌握适应相关工作领域需求的专业知识的关键,对研究生基础的职业能力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是导师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必备素质。只有熟悉和了解专业领域内新思想、新技术的导师,才能及时就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从而获得教学内容的科学调整,引导研究生思考,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吸纳新知识,获得职业能力的更新和提升。
第二,教育理论知识。此处所说的教育理论知识不仅仅是指教师必备的基本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来说,其承担着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必须掌握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性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教育规律,抓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紧密贴合学术性、应用性、职业性的原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指导研究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
第3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17
3.1“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7
3.1.1导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17
3.1.2导师的职业能力指导不够............18
第4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对策..........23
4.1高校内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23
4.1.1建立多样化的遴选制度...........23
4.1.2实施权责分明的考核制度..............23
第5章结论与展望............13
5.1研究结论............31
5.2研究展望...............32

第4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对策

4.1高校内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4.1.1建立多样化的遴选制度
建立多样化的导师遴选机制,制定严格的标准选拔校内导师,拓宽校外实践型导师选聘渠道,引进更多技术型人才,促使校内外导师比例协调,这一形式有利于充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保持导师队伍活力,改善“双师型”导师队伍整体结构。
第一,高校要实施严格的校内专任导师的遴选制度。以严格的标准,坚持公平公正的程序,选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又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且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既具有优良的师德素质,能实现教书育人,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实现科学指导研究生发展的作为校内专任导师。校内专任导师的遴选主要是以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现有职称为标准,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及其特殊性,所以在导师遴选标准上要适当缩小学术论文的比重,且要扩大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所占的比重,达到标准且通过严格考核的教师就可以胜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遴选是有一定期限的,不再是导师终身制,以求保持导师队伍活力,从而严格保障“双师型”导师队伍的素质及能力建设。
第二,高校要制定灵活的校外实践型导师选聘制度。与校内专任导师的指导任务不同,校外实践型导师主要承担着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实践技能进行指导的重要任务,所以在遴选标准上,除了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特别强调的是,校外实践型导师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此时,学历、职称等一系列因素可以适当让位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选聘校外实践型导师的时候,不应该只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更应该注重挖掘社会生产经济中的那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实践技能的专业技术精英。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相当多,但是大多数文章资料是以高职教育的“双师型”导师队伍为研宄对象。有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的资料还是比较少的。本文以“双师型”导师队伍为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的研究思路,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析,指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宄生教育对“双师型”双师队伍提出的素质能力要求及结构要求,以及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的意义。其次通过发现“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从高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导师个人等三个方面采取对策进行“双师型”导师队伍整体结构建设。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强调培养研究生职业能力,必然要求建设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导师队伍。而目前,我国“双师型”导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导师素质上导师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导师队伍结构上实践型导师较为缺乏,无法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高校严格制定选聘标准,完善培训、评估考核相关制度,加强对导师队伍的管理,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要始终围绕校企产学研合作,才能正确与行业动态、企业需求接轨。不过,由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相对较低,所以,在校企合作实际推进的过程中,企业未能有效发挥其培养平台的作用,在“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践能力建设方面的建树不大。所以说,应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依托企业技术资源和市场优势,继续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联合进行生产科研,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主体的作用,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