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经济效应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临汾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97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城镇化是衡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它也是国家及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是在当今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经济表现形式。城镇化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内涵,不仅包含人口、经济方面,而且社会、生态方面也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多重内涵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口方面。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过程。在城镇化的人口方面,从世界人口的历程来看一共有二个阶段,一是 1800 至 1900 期间,这段时间是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带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多,但是这一时期内的增速比较慢,人口城镇化比率在这 100 年间,提高了 8.3 个百分点,同时在这一时期也没有完整系统的城市体系。二阶段就是从 1990 年到现在,这应该是世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到了 2000 年,世界人口城镇化比率提高到 46.6%,同时这一阶段的增速是 1800 年到 1900 年间的三倍。到了 21 世纪,这时世界人口城镇化保持快速平稳的态势,到了 2008 年,这一比重达到了 50%,截止 2015 年,全世界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为 54.9%。由世界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历程,在十五大期间,我国政府制定了五大战略,其中就包含城镇化方面。到了十六大,又将农村经济与城镇化内容及中国特色城镇化道理作为了我国又一项战略。党的十七大中,又将城镇化道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组成部分。在十八大中,将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共同发展作为党下一阶段奋斗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实现城镇化。全球经济跟科技的发展,使得工业水平不断提升,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都有效的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进程。但是,涌现出了土地、户籍制度等突出性的问题,城市中的管理水平不高,城镇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都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政府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创造一片新天地。
临汾市作为一个长期依靠煤炭的资源型城市,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临汾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决策,而且关系到临汾市的社会转型发展。为了实现临汾市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保障其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政府于 2004 年制定了有关于临汾市城镇化的一个规划和一个意见,这两个文件提出,以临汾都市区为核心,百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为轴线,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构建“一带两圈多点”的网络城镇化体系。对于临汾市而言,不仅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增设配套设施方面,更要加大力度,保证能在重要的领域取得进展。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研究临汾市城镇化的经济效应,不仅能够探究城镇化对本地区经济作用的影响,而且可以促进临汾市城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国外:就国外研究来看,不少学者都从理论及实证角度证实在很多城市不仅具有聚集作用的产生,能够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发现了人口城镇化与人均 GDP 之间是一种正向相关关系,并且两者的关系较为显著(Francois,1949;Lampard,1956)。还有学者通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及模型回归,研究 95 个国家的人口、经济、民生、科技等指标,发现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并且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Berry,1965;Chenery,1975)。
另外,在 1950-1970 期间,通过对 101 个国家代表两者水平的总体数据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学者同样证明了城镇化水平与一定的生产结构、劳动力结构相关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南亚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之间是互为促进的作用(Dharmendra,Pawel and Kamal,2010)。
综上所述,国外的许多学者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研究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运用的文献查阅法,主成份分析,相关及回归模型等定性及定量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带来经济的稳定发展,相反,经济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国内:有些学者通过对搜集不同国家、地区的数据分析,得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两者之间是长期协整关系(周一星,1982;郭松,2006)。有些学者通过选取我国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建立 VAR 模型,结果发现,不仅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是长期均衡的关系,而且存在短期波动传导效应(胡日东等,2007;张宪平等,2008)。有些学者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且城镇化能明显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反过来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并且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在各省之间存在的差异逐步缩小(朱孔来等,2011;蒋冠等,2014)。
.......................

2 城镇化概念界定及理论

2.1 城市化及城镇化含义
“城镇化”一词来源于“城市化”。“城市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城镇化基本理论》中,根据词典的解释,Urban 包括 City 和 Town,就是城市和镇,在中国,后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城镇化,都市化等,但在总体上,他们的内涵是一致的。在国外,起初的很多国家的镇的规模都是比较小的,在国家建设的体系中可能没有镇这一级别,随着人口迁移,集聚,到达了一定规模后,这时候国家会直接设置市,由此看来,外国的“城镇化”通常就是指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的过程,因此叫“城市化”更为贴切。之后,国外的学者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提出了见解。人口角度来看,刘易斯·沃斯(Lewis Wirth,1938)提出城市具有密度大的特点,并在城市的数目增加和内部人口不断增多这两个方面体现。埃尔德里奇(Eldridge,1942)提出城市化的本质就是人口的不断集中的整体过程。西蒙·史密斯库·兹裡茨(Simon Smith Kuznets,1989)提出城镇化是城乡之间人口不断迁移和流动的一个过程。从地理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角度来看,弗里德曼(Friedman,1966)提出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社会过程,它不仅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地域集中过程,而且也包括非城市景观逐步转化为城市景观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森川洋(1989)认为,城镇化的演变过程主要是农户由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城镇中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方式整体转换的一个过程。城市中人口的不断增加是一个特点,同时建成后的区域的不断扩张,在这一过程中,景观以及城市的价值观念的形成等。帕乔内(2003)认为城市化指城市化率的增加,也指在城市生活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有所扩展。
1970 年,我国首次引入了城市化的内涵,我国的“城市化”更具有本国的特殊性。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并且农村的占地面积大,所以先将农村向镇发展,之后才会发展为市,而发展的重点也是镇,因而在我国学者研究过程中,重点运用“城镇化”的概念。李小建(1999)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造成这一过程的本质在于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及空间的变化。饶会林(1999)认为城镇化带来工业化的进程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人口及农业活动逐渐向城镇靠拢,并且转化为重要的经济要素。胡序威(2000)的观点认为城镇化不仅包括人口的转移,同时也与在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扩展及公共服务的转变有关。成德宁(2004)认为城镇化是:非农产业逐渐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这样造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此基础上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断集聚的过程。
............................

2.2 城镇化理论
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是推动城镇化发展所必须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国外城镇化相对中国来说的起步比较早,对于这方面的理论分析较为全面,本文主要选取几个外国代表性理论进行分析。
a.城市化阶段理论
美国的地理学家诺瑟姆(Northam,1975)提出了一条城市发展的 S 型轨迹图,将这一过程称为诺瑟姆曲线。如图 2-1 所示:

如图 2-1 所示:第一阶段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这时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重,而这种缓慢的农业相对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初始阶段以 30%作为分界线,在城镇化率低于 10%时,这时人口增速缓慢,当超过 10%以上,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达到 30%时,这时就到达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工业水平的逐步提升,其经济也得到相对应地提高,导致许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向城市转移,结果是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当城镇化率到达70%时,之前的不断上升的趋势会逐渐趋于平稳,这也到达了城镇化发展的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终极阶段,通过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随之带来农村中的各项条件大大改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人口转移相对减少,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城市化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整体趋势,最后结果是城乡人口转移形成平衡态势。这也是诺瑟姆根据研究多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所得出的结果。
..........................

3 临汾市城镇化现状....................15
3.1 临汾市简介.....................15
3.1.1 地理位置..........................15
3.1.2 经济方面.............................15
4 城镇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27
4.1 模型设计.............27
4.2 数据来源..................28
5 结论与建议......................51
5.1 主要结论...........................51
5.2 主要建议.........................51

4 城镇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协整检验、VAR 模型、脉冲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模型设计如下:
1.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是用于检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对于多变量的检验通常使 用 Johansen 检验。本文中, 主 要采 用的 两变量 协整关系检验的Engle-Granger 法,通常称为 E-G 检验。
2.本文定义的因果关系主要从概率学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与另一个事件发生在概率有影响,且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那么可以说前面发生在事件是后面事件的原因。为了明确临汾市城镇化的经济效应,所以分别对其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3.VAR 模型即向量自回归模型,其通常用于预测具有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系统,有时也用于分析随即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对于脉冲响应函数,应注意,第一,它始终描述的是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也就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和未来的影响;第二,随意扰动项的变动可以为该扰动项所在方程左边变量的变动;第三,对每一个误差项,内生变量都会对应一个脉冲响应函数。
.........................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城镇化的经济效应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其次,对临汾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临汾市的城镇化虽明显落后于山西省其他市区,但城镇化率增长较快。临汾市在产业结构及投资结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改善。最后,通过对城镇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增长效应:临汾市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反过来对于城镇化的带动能力不是很强。临汾市的城镇化是当即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城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幅度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城镇化的影响。
2.转型效应:首先采掘工业总产值比重对于临汾市城镇化的带动能力不强,反过来,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使得更多人从事采掘业中,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采掘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推动过程中,较好的拉动采掘业总产值的增加,反过来,采掘业总产值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其次,采掘业从业人员的增多对于城镇化的带动能力不大,但城镇化过程的加快,使得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从而推动采掘从业人员数量的激增。最后,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城镇化却拉动了产业由第一向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
3.投资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人口迁移,城市规模扩大,基础设施需求增多,这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反过来,固定资产投资到增加,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同样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效果是当即产生,并且效果明显,反过来,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化的影响效果滞后,作用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