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论文核心概念界定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一、“中国特色”和“新型”的涵义
(一)“中国特色”的涵义
第一、智库的发展理念要坚持“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动力,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作为党和政府智囊团的作用,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角度出发,来探索、研究和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智库的管理体制要突出“中国特色”。不言而喻,与新型智库相对应的是旧型智库。之所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原因就在于旧型智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已不符合现实需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智库的发展进程,使得中国智库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现代智库起源于西方世界,而且目前发展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智库的发展经验,否则中国智库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西方的一流智库大多是民间智库,独立于政府,它们独立核算、独立研究,其研究议题和研究领域均不受政府影响,与政府进行合作是基于合同的方式,彼此是互利关系,地位平等,产生合作的环境是市场竞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由合同加以明确规定。但中国的智库无法在管理体制上完全脱离政府,不可能实现西方社会所要求的独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探索出一条既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又能实现相对独立发展的新型模式。这种既依托于政府又独立于政府的新型模式对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智库来说,不失为一条发展捷径,也适合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需求。随着智库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管理体制可以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与国际智库接轨。面对全球化,中国智库要充分借鉴西方一流智库的优秀经验,立足中国智库发展的客观现实,改革创新,保持自我的同时实现中国嬗变,这就是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
......................
第二节智库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的辨析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的联系是:竞争力的内涵更为宽泛,核心竞争力的应有之义被包含在其中,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核心竞争力渗透在竞争力之中,具有隐藏性。核心竞争力在很多时候是由能力和资源两个要素构成,其中资源包括人才、资金、信息、时间、设备等等,能力则主要是指合理、高效配置和使用上述资源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力的区别是: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中能够打败竞争对手的优势,而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根本的。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一定具备同类竞争对手的所有基本能力,而具备所有基本能力的企业却不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在很多时候只能保证一个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但是要从长期来看,最后还是需要依靠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性、难以模仿性和动态性,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特质会使企业迸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以上各种观点和认知,本文对智库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是:智库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体系,这种能力体系可以使得一个智库获得较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竞争优势是其他类型的智库或组织难以获得的。智库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一个智库贏得更高的“市场地位”和更多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以为一个智库获得国家和政府的“订单”,从而进入政策议程提供更大的几率。王健认为“对于一个智库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影响力”。周静、鲁敦基认为“智库以智力产品为核心竞争力”。这两篇文章对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使用不够严格。本文认为,智库的思想产品和智库的影响力都是智库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
第二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不成熟
―、智库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行家里手较少
人才是决定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智库的核心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但是,对于我国许多智库来说,人才缺乏、队伍薄弱、结构不合理,一直都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目前我国的智库不论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多数还是定位为科研机构,能够加入智库团队的研究人员大多是纯学术型的人才。他们往往要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在某一领域有了长期的沉淀,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术型科研人员。但是,智库的目标和任务是进行战略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这就要求智库研究人员不但要有比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有较强的与人打交道、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学术型人才扎堆,应用型人才匮乏,人才类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显著问题。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领军人物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科研机构也是比较高的,智库的领军人物既要有在理论上庖丁解牛的功夫,又要有在管理上统筹协调的能力;既要在课题选择、课题研究上发挥学术带头作用,以更宽的事业、更高的水平带动研究成果过的不断提升,又要在课题组织、团队管理上发挥激励鼓舞的作用,以有序的管理、有力的协调带动整个团队的持续发展。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对我国多数智库来说,往往是行政管理团队和学术研究团队相分离,既懂管理又专学术的人才很难在当下的环境中培养出来。这种人才能力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智库建设的高层次领军人物极度匮乏。
........................
第二节内部运营管理制度不健全
―、智库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很多智库,尤其是官方智库,基本沿用的是国家机关的机构设置模式,各个行政部门一应俱全,而且各研究所的设置基本上与文科大学相似,而应用对策性的研究所,则相对设置不足而且力量较为薄弱。—些官方和半官方智库,不同程度地存在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管理松散的现象,智库研究人员不但要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务、把许多精力耗费在行政事务上,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被迫接受“外行管理内行”,严重影响了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还表现在机构设置缺乏灵活性。智库的人力资源分配往往是以完成课题、项目、任务为目标。由于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不一、涉及领域不一,就决定了不同的课题项目,需要组成不同的团队。如果这个课题项目持续的时间较短,还可以作为临时机构存在;但如果这个团队需要较长时间的合作,那么,就应该考虑把这个团队设为常设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智库,尤其是官方智库和半官方智库,在机构设置上还不能达到这种灵活机动的程度,还要受到上级编制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智库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智库本身既要对上负责,为国家、为地区、为行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也要对下负责,为社会、为群众提供理论宣传和咨询建议。这就要求智库要注重研究力量的向下延伸,具备一定规模的智库还要考虑把研究力量向外延伸,在外地甚至是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可以说,分支机构的合理设置是智库加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有效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智库在设置分支机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应当覆盖的地域没有覆盖,应当涉及的区域没有涉及,应当利用的资源没有利用好,这对于智库开阔视野和扩大作用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
..........................
第三章国外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经验借鉴............29
第一节独特的人才资本............29
一、专业化的研究队伍............29
二、个性化的研究议题..........30
第四章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索.......37
第一节提升智库的人才资本.......37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37
二、重视实证对策研究..........37
第四章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提升智库的人才资本
一、重视实证对策研究
智库生存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参与政府决策,发挥专业化咨询作用。过去,特别是官办、半官办智库的研究人员,在研究选题上有时偏重于学术性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证性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同政策研究需要也有一定差距,不能及时高质量地满足政府的各类决策需求,不能适应政策参与者的决策转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智库的政策咨询功能,必须明确强化智库的研究方向、研究手段的转变,更好地开展实证性应用对策研究,主动提高服务政府决策的水平。
要成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摆脱过去那种偏重纯理论研究的窠臼,把研究的重点领域转到应用对策研究,转到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服务上来。理论的价值在于回答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以实证性对策研究为主,就是重点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省情、市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上,然后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以此为政府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参考。要对智库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进行合理分配,有针对性地倾向于实证性对策研究,并对实证性研究人员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评价奖励,调动起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结语
本篇论文就是着眼于如何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的。文章首先对全文涉及的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这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库核心竞争力和智力资本。在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一个分析框架,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智力资本,依据卡尔艾里克斯维比的智力资本三元模型,结合智库的特点,指出智库的智力资本由人才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三者构成。在此分析框架下,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即:人才资本层面——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不成熟、内部结构资本层面——智库内部运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外部结构资本层面——智库外部政策支撑制度不完善。在智库建设与发展中,要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因此,在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之后,本篇论文接着从人才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国外一些知名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成功经验。
最后,在上文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国外智库核心竞争力建设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智力资本三元模型的分析框架,本章总结出可以从三个维度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智库的人才资本维度、智库的内部结构维度和智库的外部结构维度。在人才资本维度,第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第二要重视实证对策研究,第三要提高研究人员素质。在内部结构资本维度,首先可以优化智库组织结构,其次可以创新智库人才机制,再次可以改革智库资金机制,最后可以完善智库管理机制。在外部结构资本维度,主要是完善五大制度,分别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府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和社会舆论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略)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行政竞争力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行政管理文章
- 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城市交易费用的行政影响—
- 责任政府视角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行
- 性别视角下农民工组织行政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 新加坡廉政行政建设研究
- 现阶段我国移动电子政务行政发展探析——以
- 辽宁省产业结构视角下的就业行政管理政策研
-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困境及现在优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10篇
- 食物安全行政问题的生成与管理治理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 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分配行政管理机制探析
- 涉海企业政治关联与政府补助、企业绩效关系
- 行政管理论文2018精选范文10篇
-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地方政府职能行政管理
- 南平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分级管理体制研究
- 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行政管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