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0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意义
1.理论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治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反思地方政府对于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之中存在的不足。使政府更好地实现职能的转变,政府适当行为措施对于农村的环境问题的缓解和对于政府形象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以及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因此,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中政府的行为方式,探究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应扮演的角色,讨论政府环境治理措施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实践方面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农村环境的改善上建立的,而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是城镇化的目的。因此,分析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提出地方政府行为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性意义。本文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行为中存在的误区敲响警钟,使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逐渐减少与消失。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行为的探索并不少见,针对这类的研究大多散落在于国内外学者的的著作之中,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2.1 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地方政府行为,社会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同地方政府的作用。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认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史史宇鹏、周黎安认为财政分权对于地方经济增长有着正面效果,可以有效促进经济更好发展,同时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可以推进财政分权的落实实施。另一种则对于政府的公共服务予以批评。美国学者 Carl Riskin 指出分权并没有改善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差距与社会分配不公。③
我国学者通过对各地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并提出地方企业型政府以及发展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合作主义等相关概念。郁建兴、徐越倩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成效和也政府的部分经济收益也来源于此。戴慕珍指出,强有力的逐利动机是自负盈亏财政体系所导致的结果。收益的最大化导致政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高政财收入处于愿意并十分乐意的状态。周飞舟指出从地方政府收益贡献上来看增值税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企业对于地方政府藏富的吸引力已不复存在,乡镇企业开始逐步减少。加上地方财政之中的土地财政日益重要,地方政府行为开始由“经营企业”向“经营城市”转变。简而言之,不同时期参与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表现并不相同,但它“抓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本质却没有发生变化。
....................

2.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地方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被称为地方政府行为,外部表现为行使地方政府权力与行政职能并使其作用于地方政府所有的公共活动。地方政府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为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作出成绩,因此地方政府行为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手段。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重点在于其外部性行为和内部管理行为。
地方政府外部性行为主要是依法行政的实施等等,而公务员和地方财政的管理则是地方政府行为的内部管理行为。
2.1.2 环境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性是一种典型的环境特性, 作为福利经济学奠基人的 P.萨缪尔森曾经在经济学史上发表了《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这一著名论文,“各种环境物品与环境服务统称为环境公共物品。如空气、水源、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旅游环境等天然的自然物,还有公共环境设施有一些为行为主体提供的如人工防护林、治理污染、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信息等。”这是对于公共物品性质的定义。
2.1.3 环境善治
《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问世将环境善治(Good environmentalgovernance)这一理念带到了公众眼中,1992 年的地球峰会采纳了这一理念并随之将其写入《21 世纪议程》。之后国际社会开始承认环境善治理念,并在球范围内推行环境善治措施。诸多学者认为公民承担应有的环境治理的责任是保证决策的公平性和实现环境善治的重要措施。政府与公民对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环境得到良好的治理,这便是环境善治理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要求,也是二者的最佳状态。新型的多中心环境治理是环境善治的本质,市场和公民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影响因素,因此不能单纯的靠政府来实现环境善治,企业与个人也需出一份力来保证善治的实现。
......................

2.2 理论视角
2.2.1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
公共政策实行过程之中政府对于其他的经济行为主体所产生的外部影响,就是目前所说的政府行为的外部性。这样的外部性包括政策制定过程所产生的外部性和政策制定后的实行过程所产生的外部性。这实际上是公共选择的两个层面。一方面考察政治立场上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博弈的结果来作为政治市场上一些个体对于另一些个体所施加的外部性,另一方面则是靠从政府在整个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既定的规则下与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所扮演何种角色。政府操控着整个社会的单一决策制定,并通过公共政策、行使公共服务职能这一行为外部性来弥补市场可能存在的缺陷,这是,存在于作为整体的政府与作为政策受体的个人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政府行为外部性的产生由于政治市场中决策行为选择和政治代理失效而导致,而政府转变交易规则的产权控制通常产生产生的转移效益。
2.2.2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在二战后的特殊政治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之后开始推行的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认为弥补市场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致使政府干预缺陷日益明显,公众开始逐渐承认关于非市场管理的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理论通常认为是研究集体或非市场政治管理过程的经济学分析模型和工具。经济学中的经纪人假设作为前提,以交易双方在自由交易之后将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管理行为与公众的选择性之间的关系。政府失败是正常的,他作为一个具有自身利益的个体,能够打破政治人假设在传统政治学理论中建立的基础。政治家与官僚会为了利益来纠正政府自身带来的失败,这样的失败是暂时的,并可以完善的。公共选择者通过选择完善政府管理的过程来加强监督,同时增加约束使得失败率降低到最小。公共选择理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在于政府与社会的之间的关系问题。
......................

3.贵安新区发展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表现..........................10
3.1 贵安新区发展简介..................10
3.1.1 新区的提出.................10
3.1.2 发展背景.............10
4 .贵安新区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失效及影响因素分析...............17
4.1 环境治理行为失效的表现 ....................17
4.1.1 环境行政失职行为...................17
4.1.2“政绩 GDP”与“邻避运动”的冲突.............18
5. 规范与协调:完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策略分析......................24
5.1 科学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24
5.1.1 强化生态责任主体意识教育......................24
5.1.2 加强环境保护责任宣传普及工作..............24

4 .贵安新区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失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环境治理行为失效的表现
4.1.1 环境行政失职行为
环境行政不作为。环境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的过程中拒绝履行可以履行的义务、不完全履行和推脱履行以逃避环境监管法定义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以适当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履行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责任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地方政府失职行为主要在于忽视了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致使环境污染加剧。37与环境失职行为相比,读职属于明知故犯,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官员将法律赋予的权力当做特权使用,缺乏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贵安新区内不同部门以自身的要求准则来行事,诸如环保部门、城管、卫生局等部门都需要收污水处理费,但往往重复收费增加的是居民的负担,而不是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制度也使得政府公开信息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往往将选择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而一些不好的对于成效不大的项目则是阶段性公开或不公开。
环境执法不力。目前“执法不力”这一问题成为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主要的问题,而执法不力也是一种环境治理的失职行为。贵安新区的环境执法不力表现在法律法规的震慑力不足、执法队伍建设滞后、环境执法阻力重重。目前新区有 7 个主要的工业产业园,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是贵安新区内主要的污染源,致使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同时贵安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大,导致生活垃圾和废水日益增加,扩大了地下水环境压力。而贵安新区政府并未在存在污染环境隐患的园区进行督查整改,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5. 规范与协调:完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策略分析

5.1 科学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5.1.1 强化生态责任主体意识教育
公民对于社会的行为习惯以及个人受到教育的高低程度有着一定的正向关系,能够有意识的参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公民通常受到过一定的教育。以渗透式的方式综合提高公民素质,例如学校教育、公司培训以及社会宣传等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增加其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为我国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的来培养、造就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及管理型人才,使其贡献于环境生态建设之中。
地方政府官员需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其中心思想不动摇。政府决策的重点在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公民、政府、企业的责任态度,建设各种应对突发事件和土地法的自然灾害的机制,确保群众利益不受到损害。
信息公开的不透明是各地区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关键问题,信息的及时公开有利于每个公民主体参与到环境治理之中,促使公民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提高政府信任度的关键在于让广大的群众检查监督涉及钱款的政府行为。对于这个方面的信息公开,政府官网和社区文化宣传都是较为妥善的方式,能够最大力度的让环境污染情况家喻户晓,让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地方政府开展的一系列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得到公民的认可后有利于提升民众对政府治理污染的信任感,增强公民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之中。制定环境计划的过程中广纳民意,使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态度与决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