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中国精神文化家园的必经之路,具有深刻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1.1 国际实践背景
1950 年以前,世界各国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一认识,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各国一度认为非物质文化阻碍先进文化发展。当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模糊,世界各国忽视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除旧迎新”思想盛行。
1950 年,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注意到某地方有形文化随着其无形文化的消失而消失。日本政府意识到无形文化保护的重要性,随后在《文化财保护法》中第一次提出无形文化财概念(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有一定差距),并制定无形文化财保护措施。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践的国家。经过 60 多年的磨砺,日本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其体系主要包括:完善非遗法律法规、健全政府、民间组织、传承人协调机制、完善非遗宣传机制、健全非遗教育机制。因此,这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使日本成为文化强国。
1964年,在汉江奇迹的背景下,韩国传统文化不断消失,韩国古村落不断减少,非物质文化的消失引起政府重视,通过借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随即韩国颁布相关法律。韩国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活动,减少了韩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遭受的损失,使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但是,韩国政府保护的重点是非遗的传承人,忽视了国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致使城镇化进程中国民追捧城市文化,使部分文化受到国民冷落而逐渐消逝。
综上所述,日本、韩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取得一定效果,从政府、法律的角度入手,不断完善非遗的认定制度以及传承人制度,使得本国的非遗得到有效的保护。然而,在非遗保护中,各国的关注点集中在非遗以及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忽视了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国民文化保护自觉性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
通过选取固义村为调研区域,运用文化生态理论,探讨村落的生态环境(自然、政治、社会、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分析邯郸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依据文化自觉理论,分析文化生态环境与文化自觉产生的联系,探究文化自觉产生的条件,从而激发村民主体性与参与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实现一切内发性的发展;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日本歌舞伎保护的先进经验,为邯郸市古村落非遗保护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邯郸市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面临基层政府干预、村落文化生态环境恶劣、村落居民利益分配不均、村落居民文化自觉程度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尚未根治。本文研究有助于解决文化生态恶劣以及村落居民文化自觉程度低的难题,进一步加强村民对村落文化的认同,促使村民文化自信,点燃村民自觉保护村落文化热情,从而使村民自主采取行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我国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村落文化已经畸形变化,村民原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已经发生质变。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村民在保护古村落文化中主体性地位,进一步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让农民找到适应自己的真正文化,有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为邯郸打造文化强市提供动力支持。
.......................
2 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古村落
村落是指人民进行生产以及生活而形成的聚居地。费孝通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社会结构及其运作的描述,勾画出一个由各相关的要素有系统地配合起来的整体,并试图从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分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动力①。应具备如下条件即古村落的标准: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村落建筑格局保存得较为完整和系统、世代传承,保留有较丰厚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论文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生态理论
2.2.1.1 文化生态概念
本文运用的文化生态概念来源于文化生态学,一方面指人类的文化和行为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互相作用,另一方面指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化生态学是一种系统全面的观察村民生活生产、文化、社会的整体方法。文化要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入手,系统研究民间文化与艺术。
2.2.1.2 文化生态理论研究
文化生态理论由生态自然科学理论演变过来,它主要解释目前文化生存的现状。文化生态学有两个研究角度,一方面主要探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主要分析文化的内涵以及具体形态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第一个研究角度分析,从古村落环境入手探究其文化保护现状。文化形成往往与村落居民的生活方式、村落的自然生态、村民的社会关系、村集体的经济状况存在必然联系。本文就是从以上角度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深度探究。
综上所述,文化生态理论的运用对本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使非遗保护的主体由单个研究向综合研究的转变。目前,越来越多其他学科专家学者重视文化生态学,参加“文化生态学国际讨论会”,并在会上提出见解以及进行探讨,多国进行参与。由此,文化生态的探究呈现跨国、跨学科合作探究趋势。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当前古村落非遗保护遭遇的困境,是有着重要、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文化与其所依托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相互平衡、协调,才能永久性的传承和发展。用文化生态这一种整体、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文化的自然、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入手,探究古村落文化、古村落居民、环境存在何种关系,能够反映古村落文化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研究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石。
......................
3 固义村文化生态........................17
3.1 调研点的选取.........................17
3.2 固义村傩戏传承的生态环境.....................18
4 固义村民文化自觉...............23
4.1 村民文化认同..........................23
4.1.1 村名历史沿革的调查......................23
4.1.2 固义《捉黄鬼》来历的调查...................24
5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启示....................35
5.1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分析—歌舞伎.......................35
5.1.1 推行“登录”以及“扶持专人”制度...................36
5.1.2 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非遗积极性................36
6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6.1 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文化生态系统中,政治环境是村落居民文化自觉产生的重要保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以及不断健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机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明确保护的范围以及具体内容、规定有关主体的行为和责任,加大对政府乱作为惩罚力度,杜绝政府干涉居民自发式文化活动现象发生,为村落居民文化自觉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6.1.1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健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邯郸市大量优秀古村落非遗文化遗产的消逝由于缺乏专业性认证,从而致使政府忽视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邯郸市应筹备组建专业性非遗认证机构,以及在各县文化局增设非遗对点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由省文化部门或者高校教授(文化遗产方向)进行组织培训。同时,政府应开展“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普查活动,文化普查是政府与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链接的桥梁,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手资料,有利于了解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生态环境、分布情况、保护现状、保护措施。因此,我们应结合互联网技术,建设电子图书馆,全面整理普查所获资料并进行记录。严格贯彻执行四级名录认定制度,同时,不断健全古村落文化专家咨询制度,普查后的名录认定应严格按照认定制度规章以及程序进行。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明确以后,各县非遗保护对点办公室负责对其保护进行监督与管理,杜绝非遗补助资金没有落到实处现象发生,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激励村落居民积极配合,表彰传承以及保护行为,激发村民积极参与意识。
..........................
7 研究结论
7.1 本文结论
本论文通过整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文化自觉理论、文化生态理论,对武安市固义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邯郸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及村民文化自觉产生的条件;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保护利用的经验启示,为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7.1.1 了解邯郸文化保护现状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逐渐失去平衡,邯郸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本分离;宗族联系的减少以及民间信仰的淡化,非遗传承显现断层危机;基层政府的频繁干预;国民文化保护目的发生转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工具。
7.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源泉是国民文化自觉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熟知以及对本村传承至今的傩戏的热爱,对非遗保护的现状担忧,态度积极,并采取相应的保护行动,均体现了村民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固义村傩戏的传承在于村民文化自觉的产生,因此文化自觉的产生是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来源。
7.1.3 文化自觉产生的条件
通过实地访谈以及理论分析,国民文化自觉地并不平白无故的产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良好的政治环境;融洽的社会环境;充盈的经济环境。
7.1.4 日本歌舞伎保护措施对邯郸非遗保护的启示
通过对日本歌舞伎的政府、法律、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总结并分析,得出日本对非遗的保护主体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而是国民对本国非遗的认同。从而,总结出对邯郸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经验启示:强化文化自觉意识、树立农村包围城市思维、整合资源,提高非遗传承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