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评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51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综述
(一) 选题的背景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1886—1961)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巴纳德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是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他对管理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从学科角度分析,巴纳德主要是在组织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至今几乎没有人能超越。在谢尔顿、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等人启发下,巴纳德把社会学的概念应用于管理学的研究中,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因其在组织理论上独创性的贡献,他在整个行政学乃至整个管理科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政府管理的转型和重构是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之一2。近些年来,中国在探索如何提高政府管理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往往由于相关理论的匮乏与不足,遇到了一些困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的7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审视政府机构和政府人员的管理实践中,不难发现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对行政管理实践起到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如何将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应用于行政管理领域提高政府效率,如何把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与行政管理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寻找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与政府管理间的契合点,目前学界还鲜有深入研究,这也是笔者研究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目的和兴趣之所在。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行政管理理论与管理理论二者的关系。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管理理论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但在某种程度上,行政管理理论与管理理论又是相通的,均产生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始终受到管理理论的影响,不断吸收其合理内核,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内容早期是管理理论的内容,但随着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内容也被纳入到行政管理理论——人事行政中。巴纳德的管理理论虽然最初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但其理论中针对组织的一般规律性原理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同样可以得到有效应用和个案研究。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巴纳德著作的研读,深刻挖掘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探索其行政管理思想的精华为政府所用,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述评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微观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基石是个人行为和动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个人的行为和动机,才能更好地理解巴纳德的其他管理思想。二是对巴纳德组织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其理论中的不足之处。如:James Hoopes提到1935年美国新泽西州邮政系统的工人大罢工,当时巴纳德就是该州紧急事故处理委员会的负责人。James Hoopes 从巴纳德解决危机的策略出发,对巴纳德权威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三是对巴纳德权威接受论进行探讨,解读巴纳德权威接受论对当今高级管理人员的指导意义。四是对巴纳德管理人员责任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巴纳德关于管理人员责任的理论历经几十年到现今依然奏效,同时也提出了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的新技术的应用,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有的学者用巴纳德管理人员责任理论研究美国“水门事件”中管理人员的责任问题,认为管理人员的行为受组织、个人成长经历及当前职责三种力量的影响,巴纳德的管理人员责任理论对于民众理解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五是对巴纳德的组织理论进行研究,如:日本学者饭野春树《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一书,从比较宽泛的意义对巴纳德组织理论进行研究。他认为:“经过了古典和新古典理论,巴纳德将组织理论推进到了名副其实的现代理论阶段。巴纳德被誉为‘现代组织论的开创者’,实现了对人性观、组织观的划时代转换,并在管理学和组织论中掀起了‘巴纳德革命’。”此外,对巴纳德和泰勒管理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者通过对二者研究对象、范围、方法、成果及影响的对比,认为泰勒和巴纳德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了旁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他们对各自时代以及当今的管理学界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还有将顾客作为组织一部分的“顾客关系管理”,等等。国外学者多是从微观或实证角度对巴纳德管理理论进行研究、解读,对巴纳德管理思想也常有反对的意见,但对巴纳德思想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的较少,至于将其思想的合理内容运用到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还很少见到。

第二章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起点——协作系统理论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建立在人性理论基础之上,他认为人的需要和现实的限制是人们开始进行协作的基础和意愿。

一、巴纳德之前管理思想家对协作的认识
(一)古典管理理论对协作的认识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雇主和工人双方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彼此都是有利的。如果要达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雇主和工人就要共同进行一次“精神革命”,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最终实现雇主和工人最大限度的富裕。从雇主层面讲,意味着取得巨额利润,意味着把经营引向最佳;从工人层面讲,意味着比同级别的其他人取得更高的工资,意味着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最佳能力。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真正基础在于相信雇主和工人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工人也一样富裕起来,否则雇主的富裕是不会长久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双方最重要的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科学管理是由科学、协调、合作、最高的产量与发挥每个人最高的生产效率五个要素组成的。其中,科学是指不能仅凭经验的方法;协调意指不是不和;合作强调的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了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生产效率,即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生产潜能,从而实现最大的富裕。因此,科学管理理论赋予管理部门与工人新任务——亲密协作,以确保按照科学原则去完成一切工作。为了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人的亲密协作,有必要划分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管理部门要承担自己的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承担所有工作的情况。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发展科学管理,同时,要指导和协助工人按科学法则去干活,对于劳动成果,管理部门担负主要责任;工人的责任就是他们几乎每个工作动作,都要按照管理部门提供、指导的动作标准去操作,在管理部门科学法则的指导下,工人较之前应该干得更多、更快、更好。工人每天工作的操作动作都是从管理人员那里接受指导,并且获得最友善的改正和帮助,改变了过去他们受雇主驱使、压迫和自己随性、没有任何帮助的干活。就本质而言,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为了找到如何将工作做得最好、最有效率的办法,因此需要对工人进行有组织地培训,这就需要经理人员和工人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雇主和工人之间的亲密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

二、巴纳德的人际关系理论对协作的认识
在霍桑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组织成员间会进行社会交往,且可能形成一个团体,巴纳德在1938年称这种可能形成的团体为非正式组织。这个结论说明,组织成员对工作环境或正式组织的变迁不是倾向以个人的方式,而是倾向以团体的方式予以回应。这些回应从促进生产力的角度看是功能性的,从正式组织的视角或从其对生产力阻碍的角度看,它们有可能是反功能性的。
随着人际关系途径的拓宽,巴纳德组织理论更加注重强调满足组织成员非经济的需求,并按组织成员的社会和心理需要进行工作设计。人际关系途径强调组织成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吸引组织成员参与到关于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方式的决策中来。人际关系理论揭示了人动机复杂性的特有属性。马克斯·韦伯将员工视为束缚于机器之上的小螺丝钉,弗雷德里克·泰勒则把他们看成是单向度人,仅仅对经济奖赏和惩罚作出回应。然而,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他自己的新观点:组织能否续存发展,依赖于组织成员是否愿意继续做出贡献,组织成员完全可以继续参与协作,做出贡献,但也可以随时收回自己的协作意愿。由此,巴纳德认为,组织权威并非仅是由上而下地流动,基层的组织成员也可以借由拒绝合作来实施自身的权力;组织员工在无关心区域会无条件地听从管理层级的指挥,但若超出这个区域的命令,将会受到组织成员的质疑,甚至是反对、推翻或阻遏。因此,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拓展这种区域的范围。无关心区域是非个人化的,就理论而言,它因部属——长官的关系不同而有所差异。人际关系途径通过分析组织内个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行为来说明这一观点,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发展指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将研究焦点从先前集中于组织本身转移到成员的个人行为上。

第三章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组织理论..........................34
一、巴纳德之前的管理思想家对组织的认识.........................34
(一)传统组织理论..............................34
第四章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主线——权威理论................53
一、巴纳德之前的管理思想家对权威的认识................53
第五章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关键——管理人员职能理论.........................66
一、巴纳德之前的管理思想家对管理人员职能的认识...................66

第七章 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的历史超越

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纳德发展和超越了其之前的管理学家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上的超越
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在之前的管理学家协作思想的基础上,从理论起点、理论逻辑和理论影响三个方面有所超越。
(一)理论起点不同
巴纳德的协作系统理论以“人”为逻辑起点,不再把人看成是组织实现目的的工具和组织消极被动的管理对象,强调组织是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的。巴纳德认为,研究协作系统理论的前提,要搞清楚个人、群体及其立场和目的。为此,巴纳德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全新解释了“人”。他认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应该是一个物的、生物的和社会因素的结合体。而巴纳德之前的传统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经济人、机器人,是丧失了主动性的、消极被动的管理对象和组织的附属物。同时,巴纳德对人的行为也进行了考察,认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意识的活动或行为,“人具有一种调节能力,一种维持内部平衡的能力,即使在人的内外持续发生巨大变化时,都能够继续存在。此外,人还有一种经验能力,依据经验的结果而改变调节的性质。”巴纳德阐明了对人主动性的认识,及人对协作的需要。

结语
巴纳德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他第一次提出并运用系统观点研究组织,并将组织置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组织理论是有关组织现象的理论集群,但由于缺乏定义清晰的研究客体、主流的研究方法和有说服力的假设,组织理论学派之多、理论之繁、研究之广,以致组织理论研究本身就已成为一个难题。系统组织理论是巴纳德思想的主要特点,系统论方法的运用在巴纳德整个行政管理思想体系中随处可见。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是研究管理行为的新起点,对管理人员职能展开了与前人不同的探讨,对组织行为和决策理论,也有了不同的视角,巴纳德在分析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之后,将组织的目标延伸到组织的决策问题,认为决策过程是在有意识的目标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目标的过程。巴纳德认为,不管什么过程,都是决策过程,他以环境为起点对决策进行研究。巴纳德的行政管理思想开启了现代管理学的哲学思辨之门。这有助于理解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确立和践行。巴纳德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组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合作体系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合作体系影响对象的个人;社会目的和协作的有效性;个人动机和协作的能率。他认为组织只有实现目标,才能维持组织在存续,也才能为参加组织的人员提供诱因,使他们能继续为组织服务。这一过程就是巴纳德所说的组织系统观中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换结果,和组织内部对成果的分配过程。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