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的趋势下,国内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把市场开拓到全球各个地区,与各国企业寻求合作。这种情况下,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否作为国外政府和企业考察国内企业发展水平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我国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裕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又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以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是伴随着高消耗、高污染,所形成的环境矛盾、社会矛盾都在逐渐的积聚起来。我国很多企业在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累积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没有意识到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处理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不可估量的动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缺失、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劳动纠纷不断、矿难频发等引起了许多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怨声载道并且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和谐程度和动荡因素增加。这些问题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这股浪潮使企业的生存与社会责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同时我国政府部门、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也逐渐开展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学者和企业家也纷纷在国外先进理论和学术指导下开始探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觉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与社会有效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相应贡献,企业就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我国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所形成以及可以利用的理论学说和文献资料不多。从研究的学科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整合与交叉,这首先就决定了对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艰难性以及复杂性,同时也将激励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的理论研究,在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系统上都还不够完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评价视角不够广阔,多是从单一的消费者的视角来进行评价。完善我国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模型,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成为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还可以使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协作努力,既有促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又有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力,既保证了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走上长足发展的道路。
1.2.2 实践意义
对国家来说,建立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能够促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够解决缓解就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的问题,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督促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对企业来讲,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奖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仅能够使得中小企业自身经济有一个质的飞跃,提高有效力竞争力,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同时还能够培养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促成经济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更能够取得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为自身经济发展赢得有利条件。
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当前的环境下,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说,设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社会评价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有实践意义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其实,身为社会中的一员,只要有买卖活动我们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一员,因为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利益相关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Freedman(1984)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里,言及利益相关者,其有了更精确更到位的解释。它意为企业管理者为了均衡多方位利益,从而进行具体管制行动。相较于之前的企业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与实行股份制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利益相关者使得整个企业的利益更加平衡平等,注重整个企业利益,令每一职工都为企业构建添砖加瓦。然而,克拉克森觉得: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在企业进行行动时,向企业注入了特定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亦或别的可具价值事物,故而,在一定程度上负担了部分由其行动所带来的风险。克拉克森的理念引导了专用性注资观念,更为详尽地确定了其含义。概括地讲,利益相关者理念同企业认识联系,可分为三时期,具体如表1所示。
据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在卡罗尔金字塔结构里,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明确的内容,并且卡罗尔的金字塔定义在目前的学术界是比较流行的,见图2:
2.2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2.2.1 国外学者对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综述
小中类企业数目在国内甚至全球各个国家都处在巨大的优势之中(超过90%),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有关企业的公共职责,外国学者针对其分析的很早,理论也十分的充足。企业责任的含义起源于1924年英学者谢尔顿,其表示CSR包括道德条件,和企业管理者符合行业各类人群所需的责任相互联合,但是受到那时的环境作用,CSR也没让社会对其有更深层次的关注。伯文(Bowen,1983)在一本由他撰写的书《商人的社会责任》里,第一次清楚的阐释了CSR的概念:即一个企业在弄清政策、做出决定和付诸实践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尊重和依循社会整体的目标和价值观。自从他对CSR做出这样的定义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将他们注意力转向这个研究,各个学者也通过分析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外国学者Freedman(1984)第一个想到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以此来解释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为了谁来担负社会责任的这一难题,他将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阐释成“任何可以影响或被企业达成它的目的的过程所影响的组织或者个体”,同时Freedman把利益相关者具体的划分成了股份持有者、员工、购买者、供应商、社会以及国家职能部门,他觉得对于这些不同的相关者,企业担负的责任也是各不相同的,或者可以签订了不一样的“社会契约”,而且企业对他们作用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学者戴维斯(K.Davis,1960)想出了“责任铁律”的理论,这个词蕴含的意义是CSR需要跟他的社会权利是相等,一旦不相等那么这种社会权利也会被取消掉,导致出现别的团体来插手那些义务。从1970年左右,企业必须保障社会普通百姓的利益,这种保障并非指仅仅是企业得到最大化利润,这种观点开始成为普遍的共识。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对于经济性、社会性以及政治性三方面合为一体的现代型企业来说,来自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方面的力量要集中在一起才能彻底保障企业能够切实的履行它对社会的责任。
在此情形之下,发达国家较我们更早的进行针对中小企业在市场活动中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评价研究。由Adolph Berle(1931)和E.Merrick Dodd(1932)提出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对股东价值有影响的论战开始,学者们已经在很多学科,如会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领域研究了这个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把股东价值作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外国学者已经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发起了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价值的影响程度的论战,而且目前研究已经涉及到会计、金融为首的各个学科领域,甚至一部分学者将股东价值当成在进行小钟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很重的一部分。站在利益关联的角度上来讲,市场各个环节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不仅是直接参与进经济活动的股东和消费者以及政府及整个社会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直接关系到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资源基础观等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中的一部分。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400余项关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第三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现状及问题...............14
3.1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现状......................... 14
3.1.1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发展................. 14
第四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17
4.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17
第五章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对策建议...................29
5.1 政府路径...................... 29
第五章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能够发挥很大的功能。为了能够使社会主义经济和各中小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从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视角和各种渠道,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督促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5.1 政府路径
5.1.1 政府加强引导管理
建国以后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种管理经验和模式告诉我们,各项经济由政府来统一管理的模式并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企不分家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滞后发展,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首先要把政治管理放在首位,在社会发展领域中,政府应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而不是“奶妈”的角色,而在经济领域,政府更多的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政府拥有着至高权力的有力条件,但是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将权利下放,就必须分工细化、管理适度、权责明确。但权力的下放并不意味着责任的下放,政府同样具有责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监督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一:政府从“掌舵人”的角度来细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税收调控等多个方面引导和规范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政府的法律法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硬性标准,企业在兼顾自己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程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中小企业在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税收方面,鼓励中小企业依法纳税,对于中小企业在其他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奖励。第二: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不能履行或者是不能完全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进行惩罚。第三: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指导,给予企业相对称的市场信息,政府应利用自身优势方面,引导与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我国中小企业(SMEs)数量众多(占99%),社会影响广泛(占就业的75%、税收的50%、出口的60%,GDP的60%)。而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们的政府充当着经济决策的角色,不能够使企业完全参与竞争,也不能使企业有效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的研究,不断的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及科研方法,我们对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逐渐完善,让企业认识到,仅仅注重发展自身经济在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企业增强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动、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督与指引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奖惩制度和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督与评价相结合,才能促使各种中小企业坚定不移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多层次、多视角、多研究方法对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进行选取,结合企业对于政府经济、员工利益、环境利益、慈善捐赠等来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选取评价指标,从政府政策监督、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增强建设内部评价机制、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大力的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来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略)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