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劳动力供给情况预测与对策调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53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劳动力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社会活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劳动力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演化发展,劳动力在数量、质量、结构、就业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实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人口增长的速度,但庞大的人口规模仍然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此外,以不断加速的老龄化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都将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竞争优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劳动就业问题,同时劳动力学历、技能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供给结构失衡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3 年我国总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顶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拐头下降,人口红利加速消失、未富先老已然出现,这都会减弱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力。综合我国现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一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我国将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计划生育制度。新的人口政策会带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包括延缓老龄化以及人口性别比降低等,对劳动力供给结构也有深远影响。
2014 年 2 月《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2013-2020 年)》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批复要求湖北省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武汉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的发展将会带动整个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要在规划期内完成各种“一体化”,包括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这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以及增加经济发展的福利效应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武汉市劳动力供给结构,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提高人才利用效率,保持并加强武汉市自身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新古典劳动经济理论。在劳动经济学中,包含了一个主流的理论学派,即经过发展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主要是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造,并且融合了19世纪经济学领域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出现的。之后,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对这一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包括马歇尔、布克尔、希克斯和道格拉斯等。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侧重于从效用的角度来做解释。从组成理论的结构上来看,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因素的重要作用,这些会影响到工人的工资水平,也会决定劳动力是否获得优化配置。从市场的本质以及劳动力运行的机制上来看,古典经济学虽然对劳动力市场拥有的特殊属性表示认同,(比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受到年龄和地理因素限制的时候,就不能够实现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这也让劳动力市场在一定方面产生了分割),即使是这样,新古典经济学也认为,在市场竞争中,这些因素也会被严格的控制,在分析产品市场或者是其他市场的理论结构,其实也能够将此运用于劳动力市场。
(2)后弯劳动供给曲线的提出。Robbins(1930)认为,个体劳动主体在提供劳动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受到替代和收入效应共同的影响才造成的行为,假如替代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比收入效应高出许多,那么个体劳动主体就会增加自己的劳动数量:假如收入效应比替代效应高出很多,那么劳动供给将减少。这就是所谓“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3)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一定意义上,也被叫做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这一理论是林格尔和皮奥里提出的,他们是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一著名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 年代。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会产生部门的差异性,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社会和制度所造成;不一样的民众在踏入到劳动力市场时,都是从不同地方获取到的信息,然后从不同的渠道里面进入的,因此,这让劳动力在进入企业之后,产生就业单位,职位以及收入上的不同,就很容易形成种族以及性别上的不同地位。

第 2 章 武汉市劳动力供给结构现状分析

劳动力供给结构是判断人口发展情况及就业形势的前提,也是制定劳动力政策的基础。以下从劳动力总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几个方面分析武汉市劳动力供给情况。

2.1 劳动力总量状况
2.1.1 总人口规模
图 2-1 是武汉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历年变化。可以看出,武汉市常住人口规模巨大,相对比较稳定。2004年武汉市总人口为785.9万人,到2013年增长为822.05万人,十年间武汉市总人口增长了 36.15 万人,增长率为 4.6%。其中 2004 年至2010 年之间人口数量连续增长,并在 2010 年达到人口数最大峰值,达到 836.73万人,这奠定了武汉市稳定并且巨大的劳动供给量的基础。2011年出现近十年来首次下降,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此后人口数量持续稳定下降。近几年常住人口规模总体上稳定在825万左右。

2.1.2 劳动力适龄人口
劳动力适龄人口(也称劳动年龄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关键性原因。所谓劳动力适龄人口,主要是指在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能力,实际参与以及未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市场的实际状况,在结合国际惯例的情况下,劳动力适龄人口一般包括16周岁到64周岁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人口的规模、结构发生变化,首先受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根据历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出武汉市近年来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总量,如表2-1。


.2 劳动力质量状况
劳动力数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而劳动力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提高劳动力劳动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够将科学的力量体现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水平。
在人口数量和计划生育的双重影响下,武汉市在生产方式上也实现了大的转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在校率也逐步上升。另外,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武汉市人口的总量结构也处于进一步转化阶段,根据 2014 年的数据资料显示,在 2013年全年中,国内小学或者小学以上学院的在校总人口数增长为18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96.60 万人,占在校人口的 53%,所占比重最高;小学在校人口 42.38 万,这组数据在在校人口总人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大约达到了总人口数的23%,中学在校学生的人口数量在30万以上,在在校总人口中仅占了17%,而职业中学只拥有12万的在校人数,占了在校总人口数量的7%,比重最低。

武汉市在过去的十年里,小学及小学以上的在校人口的总人数大体稳定在170 万以上,180 万以下。可是,自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之后,国内在校受教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趋势最明显的表现是,普通高校含有的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大,由 2007 年的77.84 万增长到 96.6 万。显著变化之二是中学在校受教育人口规模显著减少,由48.82 万人减少到 31.4 万人。显著变化之三是职业中专人口增长量一倍。此外小学受教育人口稳定在42万左右。

第3章 武汉市未来十年劳动力供给情况预测........................12
3.1 劳动力供给情况预测 .................... 12
3.1.1 总量预测 ..................... 12
第4章 武汉市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影响政策分析.................17
4.1 政策措施 .................. 17
第5章 结论与建议...................23
5.1 加大教育投入 ..................... 23
5.2 规范法律法规,控制新生儿性别比 ...................... 23

第 4 章 武汉市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影响政策分析

武汉市人口问题的存在,对武汉市战略发展布局提出了新的挑战。所谓发展战略,是事关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具有长期、全局、宏观性质。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和阐发武汉市发展战略宏观思路、战略要点、决策选择。劳动力的现状与劳动力发展是战略发展选择的首要条件。人口预测应用的数据资料的调整和预测结果,为武汉市劳动力发展战略研究奠定了选择不同方案的基础。发展战略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而是同实际密切相关、指导实践的纲领方针,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以下从政策方面分析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

4.1 政策措施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分析武汉市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武汉市各项政策的制定对劳动力发展的影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基于此提出完善武汉市劳动力市场、促进武汉市发展的宏观政策框架。
4.1.1 经济政策
武汉市当前具有极为有利的经济政策优势。第一,为了促进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西、江西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国内政府部门提出了“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策略,重点开发中部地区的六个省市。中部六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希望得到政府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中部地区建立先进的制造业,将这六省作为全国粮食供给的主要地区,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对六省的老工业基地实行改造,解决交通问题,也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环境卫生方面的维护,加快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减轻中部地区资金压力。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武汉市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所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首先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全面性,考虑到武汉市民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还应该注意这种需求所导致的后果,不能因为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而造成另外一方面的要求受到伤害。其二,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其三,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人力资本。其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制定武汉市发展战略相关对策,有利于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下重点阐述教育方面、生育方面等与劳动力发展息息相关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教育投入
第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总量,提高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办学,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第二,要面向全社会继续推广普及义务教育,力求通过这一政策来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促进就业。此外需要对农村及城市劳动力展开职业技术培训。以目前的局势看,在农村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尤其是高中、初中学历的农村劳动力。城市也依旧面临技术教育发展不到位的状况。目前高等教育已经非常普及,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后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对低素质劳动力进行分层次的、分门别类的培训。
第三,完善教育结构,严格控制教育投资中公共支出的平衡,同时加大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上的投资金额比例。鼓励社会参与办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导下,提高教育市场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不仅要在教育投入和产出管理体制上进行深刻的改革,培养具有市场专业化的人才,还要促使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协调稳定的发展,让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共赢。
第四,时代在进步,若要提高国内人口的素质,就需要加强人口终生教育的普及力度,让一些已经就业的人口实现再教育。希望通过发展终身教育,弥补历史原因导致的受教育中断造成的个人损失。同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为企业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