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发展看元江少数名族自治县本土非政府组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57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一)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本土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概况
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僚族自治县是在1980年11月成立的民族自治县,面积有285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5%,“少数民族人口有164184人,占全县总人的80.6%,其中自治民族哈尼族有85729人,彝族有44797人,傣族有24829人。”以下主要对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在民政局登记注册,挂靠在民宗局下的四个少数民族本土非政府组织(见表1) 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


1、元江县哈尼文化学会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哈尼族曾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由北向南的大规模的长途迁徒过程,大部分哈尼族聚居于红河与澜沧江之间的哀牢山、无量山广阔的山区。哈尼族在长期与自然抗争和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梯田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哈尼文化,积累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经验。但是,哈尼族从古到今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只是靠少数的“摩批”口传心记。因此,很难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较好地继承和弘扬下来。为了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哈尼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哈尼族几位离退休老干部的积极倡导和运作下,经征求省市县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在哈尼族群众的广泛支持下,元江哈尼族文化学会于200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学会成立初期首批会员为58人,2010年已有会员1200多人,其中有汉族会员27人、彝族会员4人、傣族会员7人、白族会员5人,形成了一支较大的多民族参与的会员队伍。学会除总会外,还下设了六个乡镇级分会,聘请了若干顾问。为了认真做好学会各项工作,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会的巩固和发展,学会内部还组建了经费审查组、文学工作组、文艺工作组和基地管理组等五个具体工作机构,并制定了各工作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责。为了学会的运作资金,协会发展了养殖业、种植业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至2010年底创收20.06万元。

2、元江县彝族文学艺术协会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傣族文学艺术学会自1999年11月成立,在县老干局大院办公,办公场所有30多平方米。该协会主要吸收居住在元江区域内的彝族干部(含退休人员)和群众以及其他民族中的彝族文化爱好者入会,享受《章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协会遵循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该协会至今.已经召开会员大会四届,产生了四届理事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2名,理事15名,顾问2名,常设理事6名(退休干部职工4名,农民1名,在职干部1名),每届理事会任期五年。该协会目前登记在册的会员有410多人,其中90%以上是农民和企业的下岗职工及家属,学历层次低,多数会员为小学学历,文盲也占很大比例,会员的平均年龄55岁。

3、元江县傣族协会
元江傣族协会的正式成立几经周折,经历的三个阶段:在2003年相关傣族干部群众就在酝酿成立傣族协会,但是由于筹备工作宣传号召力不足,组内部思想意见分歧比较大,筹备工作被迫停止;2006年在傣族群众的支持下成立的元江儀学研究小组;2007年在元江儀族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元江儀族协会。傣族协会成立至今已发展会员3000余人,设立乡镇级分会14个,召开了两届会员大会,选举了两届理事会,现有理事25名,会长1名,副会长2名,秘书长4名。傣族协会在一手抓民族文化事业的同时,一手抓协会的自身造血能力,实施肉牛、羊及优质良种养殖基地项目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学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团结奋斗、加快了元江傻族地区经济和民族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4、元江县因远白族学学会
因远镇位于元江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南与红河州相接,北与元江县咪哩乡同脉,西与普再市相连,东面与元江县羊街乡隔河相望,是玉溪的“南大门”。整个元江县有白族6428人,?2010年因远全镇有白族人口 5796人,集中居住在因远三现的三甲、安仁、安定、沙铺、北泽、延庆、奔扛、鹿村、补埋等9个自然村,也是整个玉溪市白族的聚居中心。为了保护白族文化,因远白族群众于1994年4月1在元江县因远镇成立因远白族学学会,在镇文化事业管理中心办公,该协会现有会员接近1000人。


(二)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四个本土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特征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四个民族协会或学会都是文化性质的,都是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挂靠在县民宗局下,以县民宗局、县文化局为业务指导部门的本土非政府组织。根据他们的组织章程,几个民族协会、学会都是几乎有共同的宗旨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进行发掘和传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四个本土非政府组组织都具有非政府性,即少数民族群众自发组建的组织不包括在国家和政府体系之内;非营利性,几个民族协会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从事的营利性的经济行为是为了筹集日常运作资金,所的收入都不在会员当中进行分配;志愿性,所有民族协会的会员都是自愿加入民族协会,自愿交纳规定数额的会费,同时会员也有自动放弃会员资格,自动退出组织的权力;公益性,四个本土非政府组织都是本着为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主要宗旨的;组织性,四个社会组织都是自我管理、按照1998年的《社会团体登记条例》自己制定组织章程、自己选举组织理事会等。同时作为本土的非政府组织,四个民族协会或者学会开展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这个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并且各自都有明确的业务划分,不同协会对应相应的民族事务,在开展活动中经常进行合作和交流。

(三)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四个本土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工作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四个本土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工作有许多共同地方就是都是为发掘、搜集、整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少数民族语言学习、服务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搞好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地区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如傣族协会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傣族协会章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傣族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中有明确规定自己主要业务: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本市县有关法规、条例,教育和引导傣族人民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搞好民族团结,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民族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深入调查和发掘、整理儀族历史、文化,开展对傣族文学艺术的研究,出版学术成果,弘扬傣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幵展文明村、文明户的穿针引线活动,革除旧习俗、树立新风尚、整治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好傣族村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傣族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传习儀族文化艺术,大力创作反映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组织傣族民间艺术表演团队、歌舞班、小乐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傣族文化节庆活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国内外、省内外傣族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每个本土非政府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如因远白族协会的主要业务有,保护、抢救、挖掘因远白族文化遗产;研究因远及各地白族历史、风俗异同,继承、弘扬白族优秀文化;开展对白族文学研究。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白族学术座谈会或报告会、讨论会,并推荐优秀论文;沟通与省内外白族学者的联系并进行学术交流;助调筹划建设已损坏的代表白族文化遗产的古庙、古建筑、雕刻、墓碑等;积极协调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和中小学教育;加强助、调学会与上级有关部门及学会与各村、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联系;组织在外的有关人员回老家进行三下乡活动,包括提供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及义诊等服务;组织在家的文艺队在春节、白族"三月会”等重大节日时进行演出。


(四)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26-27
1、与政府的关系................................................................................... 26
2、与企业的关系 ...................................................................................26
3、与群众的关系 ...................................................................................26-27
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27-34
(一) 促进民族自治县政府................................................................................... 27-29
(二) 提高民族自治县政府的................................................................................... 29-31
(三) 培育民主的公民文化 ...................................................................................31-32
(四) 提升民族自治县政府的 ...................................................................................32-34
三、元江本土非政府组织...................................................................................34-43
(一) 促进性因素................................................................................... 34-38
(二) 障碍性因素 ...................................................................................38-43
1、政治参与的程度对...................................................................................38-40
2、自身能力限制 ...................................................................................40-41
四、推进元江本土非政府 ...................................................................................43-49


结语


用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研究国内相应的组织,具有许多不适应性,由于中西方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加上发展起步晚的原因,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表现出组织程度不高、公益性不强、自治能力差,还部分带有半官方性的特征。但是这些组织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公民文化、整合社会资本、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民族地区的本土非政府组织,无论是组织管理、业务开展,还是资金投入、发展规模,它们不仅和国外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程度差距甚大,而且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非政府组织还存着距离。但是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分析研究得出我国民族地区的本土非政府组织也推动着政治发展,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它们充当了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实现党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方面,这些组织利用着资源优势发挥着特殊功能,为地区群众共同参与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途径,促进了民族团结。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民族地区本土非政府组织蕴含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要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空间。我国正在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就意味着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更加突出,所以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会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更有建树。民族地区的非政府组织要不断加强和政府间的互动,和政府建立充分有效的合作关系,实现他律、自律、自我管理的有效结合,为民族地区的和谐作出贡献,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民族地区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是一项艰巨又特殊的任务,监督管理和培育发展并重,尊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规律,既不过度打压也不过度放任。历史发展表明,国家应该更多地坚持民族非政治化的发展方向,将民族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局限于文化领域内。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