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时代要求与发展方向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鲜明政治特点的青年组织,它的社会使命总能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紧紧结合在一起,它的前进之路总是紧紧跟随在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之列。 2012年江苏省团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万闻华书记指出,“两个率先·青春行动”是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抓手,是创新发展的工作体系。并从推进“两个率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年”、“青春燎原计划”五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共青团工作的形势任务与途径。近年来,江苏省各高职院校共青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紧紧跟从时代的要求大步向前发展。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时代要求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特性,同时也赋予了独特的职能,包含了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而高等职业教育承载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共青团的先进性和高职院校的独特性,都决定了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服务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界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②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团的十六大祝词中指出:“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这强调了共青团组织要接过党培养、服务、维护青年的重要工作使命,推动青年进步,促进青年和谐发展,为服务党的事业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共青团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连,要真正做到:党在哪里,团就跟到哪里。实践表明,团生机勃勃,党才能兴旺发达;党繁荣了,团必然充满活力。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高山与绿地,只有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不断创新,国家才能源源不断地建设社会主义创新性生产力,必须在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中推陈出新,发展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组织建设模式,才能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发挥强有力地的组织作用和青年力量。
二、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高职院校由最初的17所发展到2013年的1266所,总人数超过千万。30多年来,高职院校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于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它是我国职业型人才的群众组织,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青年高职人的摇篮。在当前经济转型,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大环境下,面对90后青年群体特点和复杂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在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探索既要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又要符合高职院校青年人发展规律的共青团组织,已成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创新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创新性建设的大方向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证明,党的每一次决策和党事业的每一次腾飞,总是为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提供宝贵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历程,对共青团组织的建设提供了无数次机遇,也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总能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党的要求,结合社会生态环境的新变化,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运行机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艰难挑战中不断壮大,开拓进取。
团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青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创造新的业绩,务必把握好几下基本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必须始终坚持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青年;必须始终坚持强基固本、狠抓基层;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毫无疑问,新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青年人才的组织,在其中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责任。
一、推动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理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发展重要思想,同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时代在飞速发展,生产力的马达也飞速运转。我国高职院校团员青年是国家职业技术发展的储备力量,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着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发展,我们要紧紧跟着党的步伐前进,在高职共青团最基本的组织理念上,与时俱进,追求创新。现在,高职院校青年的空间领域扩大,青年流动快,而团组织的影响力减退,青年主动疏离,组织在缩小,团建落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高度重视,提出更具有现代社会价值效应的组织建设理念。
第二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党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从最初重视经济建设,后发展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重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始终认清大局,围绕每个阶段的政策任务,主动承担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职责,依靠党建带动团工作的全面推进。在社会变革中,坚持团组织的建设,服务好青年团员,积极开拓创新的步伐一直在前进中。
第一节 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回顾
高职院校历来十分重视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将着力创新建设方式作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是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伴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发展、改革,为实现共青团独特功能而存在的一种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也迎来了发展再创新的历史阶段,大概可以分为高职共青团组织建设初期、攻坚时期、改革创新时期。
一、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初期(上个世纪70时代末到90年代初)
1978 年 10 月,在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强调了青年后备军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同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大会终于摆脱了长久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的束缚,社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社会观念和利益导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80 年代初,全团的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慢慢转变,团组织的重心转向四个现代化建设。1982年12月,在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青年要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勤奋学习、努力劳动、开创新风的任务。1988 年 5 月,在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要求,同时大会议程中也指出了共青团要高举改革的旗帜,青年要不断开拓前进的任务。团中央制定的《关于改革的基本设想》是对共青团体制的全面改革,提出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上世纪80年代末,党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共青团的工作并对其进行改善,共青团组织除了要维护社会大局利益,更好地维护好青年成长成才的新需求与具体利益。
第二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中专、技校升格而来,也有从本科或成人教育学校升格而来的。从创建到发展,有的高职院校还沿袭着传统的中专模式,有的不断地学习和效仿本科学校的工作方式,有的推荐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和尝试着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的先进经验。显而易见,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差,没有独特的工作模式,缺乏创新。
一、影响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高职院校现状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存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依附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生而发展的,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某些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影响着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
(一)招生形式多样化,管理难度增大
近年来,随着招生生源数量开始下降,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不断调整招生形式,除传统的普通招生以外,出现了对口单招、单独招生、注册入学、3+2 专本对接,中外合作,企业冠名班等不同招生形式,面对不同形式的生源,每个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中,一万多青年团员,二百多个基层团组织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甚至出现差异化发展和不稳定性,管理难度加大,对持续有效地建设好共青团组织带来了阻力。
(二)学生学制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团员学制 3 年,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 年,顶岗实习时间半年,加上近年来团员因为参军、厌学、生病等各种原因,出现了中途休学、退学的现象明显增加多。近年来,省外扩招、省内多种招生形式,带来了招生生源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个人意识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同一专业、同一系部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系列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共青团组织的管理难、创新难问题。
(三)学校实施学分制教育管理,分层教学的办法,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求高
当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基本已经开始实施学分制教育管理,以及实施分层教学的办法。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多多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和项目。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原有的管理模式、班主任队伍、监督机制等已经跟不上现在青年教育引导的要求。
第三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性不足的原因...........................................22
第一节 组织内外状态不佳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遇到阻力...................22
一、内部创新的认知不够导致组织建设创新的文化环境不理想...........22
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遇到阻力...................23
第四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性扩展的必备条件...................................30
第一节 要有能做到创新建设的指导队伍..........30
第五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途径........................36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文化环境创新.......................................36
第五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途径
在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创新性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的大方向,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本章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文化环境创新、组织构架创新、工作体系创新以及监管考评机制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有效发挥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文化环境创新
文化环境建设是团组织建设的灵魂工程,无论从多元智能理论,还是从治理理论来研究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首先要营造一个创新性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中树立并践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团工作队伍中树立多元智能教育观和内部治理管理理念、在青年学生中突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在典型推广中提升高职共青团组织的创新活力。组织的文化环境,直接决定了团组织创新性建设的效果。
一、潜移默化,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新”核心价值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职青年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也是青年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它对提升高职共青团组织的创新性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具体来讲,通过召开党政会议、团学工作会议、团干部工作会议等,进一步统一思想,让团工作的决策者、执行者、服务对象充分认识到创新团组织建设的迫切性和深远意义,消除少数组织干部存在的盲目自信、按部就班的不良作风,调动团组织内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党政机关、各级团组织、每一位团员青年中增强创新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尽可能地突出“创新”的主题,通过高职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启创新智慧,对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教育。
结论
本选题的研究梳理了高职院校共青团经历的30多年的历程与发展,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创新性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在多元智能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视野下,对创新高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建设创新的问题较为突出。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团组织建设的问题日益明显和突出,这些都影响着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主要原因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不重视、工作人员的创新观念不强、创新氛围不浓,导致文化环境不理想;领导机构组织形式不科学、团组织形式单一陈旧、团组织沟通交流机制不完善,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活力不足;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转变缓慢、共青团的运作模式单一、团工作与社会经济切合不紧密,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不到位;人性化的监管机制、考评机制不完善,导致团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互联网、复杂多变的组织生态环境、家庭教育不当,也对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带来阻力和压力。在当前形势下,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必须要从创新文化环境、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工作模式、创新监管考评激励机制四方面共同整合进行,以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治理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人本化地提出创新建设的四个条件:要有创新建设的指导队伍、要有创新团员的教育体系、要有拓展青年素质的阵地、要有能整合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其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高团组织建设的途径,重点从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文化环境方面,提出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团工作队伍中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内部治理理念、榜样宣传突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典型推广提升团组织的创新活力;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组织形式方面,提出网络型团组织、功能型团组织、青年自组织等组织形式的创新构建;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模式方面,提出转变团组织运行机制、创新服务青年工作模式、构建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监管考评机制方面,提出推行“套餐式”青年素质拓展计划监管团组织素质提升工程,实施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积分制”考核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略)
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