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养老金的社会发放,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信息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膨胀,社会保险基金量也相应急剧增长,传统手工方式乃至小规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保业务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机制的初步形成,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实施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2000 年初,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主导下,“金保工程”一期建设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拉开了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帷幕。通过金保工程一期建设,人社部与全国 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实现了联网。2012 年中,在完成金保工程一期验收的同时,国家人社部启动了金保工程二期的立项工作。广州市人社局认真落实国家金保工程建设规划,通过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河区、黄埔区等 8 个区在金保工程一期启动时就已将业务数据交由市统一管理;近年来,番禺、花都、增城、从化 4 个区县也相继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市级统筹工作。广州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金保工程一期的建设目标,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伴随着广州市近年来参保人群的扩展,跨地区业务的开展以及金保工程二期建设的开展等,对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多多,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让信息化建设更顺利地开展,让信息化系统更“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劳动保障信息化机房每年用电费用巨大,旧机房每年用电费用就达到 130 多万元,新机房每年用电费用近 200万,如何让信息系统更“低碳”节能的运行,需要信息化建设中认真考虑;最后,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金保工程二期的开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要延伸至乡镇一级,社保业务数据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求建立容灾备份中心,确保数据安全。
…………
1.2国内外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方面,另外一个是从电子政务服务方面。首先,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方面的研究,美国作家保罗 M 萨默斯(Paul M Sommers)在<<福利国家:美国>>一书中,提出了最佳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八点见解给人们以启迪:适当的救济金、纵向比较上的公平、横向比较上的公平、津贴最佳效益、足够的工作刺激、充分的工作机会、管理福利的效率、个人受益者的回应。其次,有关社会保障制度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罗兰德 斯格等编著的《地球村的社会保障——全球化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中,认为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削弱社会保障水平。此外,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负面影响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保障会使有些社会成员产生依赖而不想工作,一方面政府支出增加,一方面就业人数减少,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美国学者霍华德 津恩的著作《美国人民的历史》、马文 奥拉斯基所著的《美国同情心的悲剧》、威廉 亨利的《为精英主义辩护》等著作都表达了这种观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信息化的概念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化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国内关于信息化的正式表述,出自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信息化被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涉及到的信息化概念的界定,通俗地讲,是指有区别于传统的手工(用笔、用纸)记录数据的操作,也有区别小规模(如几台电脑)的单独计算和存储的操作,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满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过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软件系统的开发,而且从机房环境的配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采购与安装、网络线路的部署,还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技术人才、投入资金、安全运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国家政策频出,信息化项目改造不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民生工程的建设方面,涉及到就业和社保的相关政策也频频出现调整。如近年来,广州社保的地税全责征收,社保数据市级统筹,异地医疗即时结算,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社保卡发行等。基本上,政府每项业务政策的推出,都伴随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改造,包括软件系统功能的改造、对外接口的改造、网络线路的部署、数据库的扩容等。
………
2.2 理论依据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两个部分,公共管理的客体为社会公共事务。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应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这与我党在新时期制定方针政策是相符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精简机构,提高政府效能。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应遵循这样的理念,将大量复杂的非核心的建设内容承包给外面的公司进行开发,集中精力掌握好核心技术部分内容,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话语权。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服务应该以公众的具体需求为导向。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公众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公众的参与,保证提供的公共服务符合公众的需求,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当前,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偏重于业务经办机构的建设,但村、镇一级基本上没有业务经办机构,人民群众办理劳动社保业务极不方便。我认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应该集中精力建设好互联网社保业务,让人民群众在家里随时随地就可以办理好社保业务。
………
第三章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15
3.1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状况........ 15
3.2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存在问题........ 20
3.3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27
3.4 本章小结...... 32
第四章 国内外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管理经验........ 33
4.1 国外社保信息化建设经验 ........ 33
4.1.1 美国社保信息化建设经验....... 33
4.1.2 英国社保信息化建设经验....... 33
4.1.3 日本社保信息化建设经验....... 34
4.2 国内劳保信息化建设经验 ........ 35
4.2.1 昆明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经验........ 35
4.2.2 成都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经验........ 37
4.2.3 西安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经验........ 38
4.3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 40
4.4 经验启示...... 41
第五章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3
5.1 挖掘资金来源,避免系统重复建设.... 43
5.2 协调部门利益,加快业务建设进度.... 44
5.3 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系统运维水平.... 45
5.4 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46
5.5 优化服务模式,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 48
5.6 提供安全的信息化服务...... 49
5.7 提倡节能的信息化建设...... 50
5.8 本章小结...... 52
第五章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挖掘资金来源,避免系统重复建设
在当前市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积极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争取省人社厅的政策扶持,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增加失业保险基金对劳动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投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力争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国同行的领先水平。人社局信息管理处应统筹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建设的相关工作。首先,信息处应做好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用规划来引导信息化资金的投向。其次,信息处应做好信息化项目预算的审核工作。每年局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预算都应先经过信息处的审核,才能上报市财政局。此外,应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加快社保卡数据的横向对接开发工作。广州市社保卡是多功能卡,除社保功能外,还融合了其它社会公共服务(羊城通、借书证等)的功能。因此,首先要整合资源,实现社保各险种基础数据的共享。其次,还要加快社保卡数据的横向对接开发工作,加强与广州市其它社会管理部门(民政局、计生局等)的数据接口开发工作。
………..
结 论
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手段。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应以“安全”为前提,首先必须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往关于信息安全的研究,多从系统外部边界进行部署,防范外部黑客,本文更强调从系统内部进行控制,加强内部人员的操作审计。本文还提到一些参保群众出于安全顾虑不敢使用自助终端、互联网、手机等服务方式,是另一种安全研究角度。
2.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应以“高效”为目标,为参保群众、就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中,社保卡、异地就医结算、业务下沉为近年来社保便民建设重点内容;一站式服务,通过备案减少审批的服务,体现服务性政府的要求;互联网社保、手机社保、电话社保、微信社保等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为新生代参保人群提供便捷服务。
3. 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应以“节能”为应尽的社会责任,优化机房布局,减少设备能耗,提倡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远程见工等建设,让人们群众过上低碳便利的生活。其中,虚拟化平台、网络视频会议、远程见工的应用,对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