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放军军队拉歌号令的语体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52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论

1.1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口号伴随着社会的脚步,从久远的历史走来,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演进。它以蓬勃的生命力穿梭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价值。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元化的趋势。而根植于军营这一特殊领域的军队拉歌口号,和其他类型的口号相比,在内容、形式、功能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军队拉歌口号不仅是军营文化的体现,更是以其生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军营语言现象中独具特色的言语形式之一。目前,对于口号的研究,大都是以政治宣传口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政治、文化、修辞、语用等方面,而对于本文谈及的“军队拉歌口号”这一言语形式语体方面的研究,尚无学者给予关注和探讨。本文试图以语体学及修辞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语体归属、语体特征、语体功能、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等方面对军队拉歌口号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开拓口号研究的视野。

就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我国语体研究从20世纪50年发表初至今,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已逐渐建立起来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汉语语体体系,但是对于各类语体的描写和分析,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因此,从语体学的角度分析军队拉歌口号,可以为语体研究,特别是专门语体的研究提供一些观点和探讨,从而拓宽语体学的研究领域。另外,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有关军营这一特殊领域中的语言现象和言语形式的相关研究,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比较零散且不够全面系统。因此,本文以军队拉歌口号为研究对象,可以丰富这一领域中语言研究的内容。此外,本文除了对军队拉歌口号这一语料进行考察,作出理论上的初步探索,还尝试探讨有关其规范和得体等问题,这对军队拉歌口号的创作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语料的来源

语料的搜集和整理,是本论文完成的前提,因此笔者通过网络检索、参阅相关杂志、采访当事人等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语料搜集和整理工作。本文所分析的语料是从众多搜集到的语料中选取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1.3研究现状

对于“口号”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言语形式,各个领域的学者都给予了密切关注。就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早期对标语口号进行的探究,主要是隐含在议论性文章中的探讨。其中朱自清所撰写的《论标语口号》一文是代表作,他在该文中阐释了标语口号在我国文化传统里的根据,提出了标语口号是集体运动的纲领,揭示出标语口号在战斗中的必然现实性。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有关标语口号的各类研究层出不穷,纵观各类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都是将“口号”和“标语”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讨论阐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将“口号”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但是,由于学者选择的研究角度和知识背景的差异,造成“口号”或“口号和标语”的研究侧重不同,其中相关著作和散见在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涉及的内容有:

(一)从历史角度对标语口号进行汇编。这一类的论著主要是对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或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标语口号进行搜集、整理和评析,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关照,从而展现标语口号所折射出的时代烙印和社会风貌。如王云红、姜军、彭德永编著的《标语口号一时代呐喊的最强音》、郑为汕的《50年生活中国一时代口号》、《现代史上的著名标语口号》等。

(二)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标语口号进行研究。如聂莉娜的《新时期户外标语口号的语用特点》是对新时期户外标语口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语用分析。如聂桂兰的《乡村教育宣传类户外标语口号的语用分析》是对江西吉安50个村庄的乡村教育宣传类户外标语口号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这类标语口号的语用价值和语用效果。再如庄美英的《从模因论的角度解析奥巴马总统竞选口号》则是以语用理论——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竞选口号。

(三)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对标语口号进行关照。如屈志凌的《标语口号的修辞研究》就是从语音修辞、风格、修辞格等方面对标语口号的修辞特色进行了剖析和研究。再如,林喜梅的《谈乡村标语口号的修辞》则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乡村标语口号达到言语交际最佳效果的方式。

(四)从写作要求出发,对标语口号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进行阐释。如刘跃敏的《论标语口号的写作要求》就从语言和内容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再如刘凤玲的《标语口号语言会议》则在分析了标语口号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标语口号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军队拉歌口号及其语体归属............. 7

2.1 口号的相关阐释............ 7

2.2军队拉歌口号 ............9

2.3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归属 ............9

第三章军队拉歌口号的语体特征及语体功能............ 19

3.1军队拉歌口号的结构特征 ............19

3.2军队拉歌口号的语言特征 ............22

3.3军队拉歌口号的风格特征 ............30

第四章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及其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35

4.1零度和偏离理论 ............35

4.2军队拉歌口号语体的零度和偏离............ 36

4.3军队拉歌口号语体内部“四个世界”的零度和偏离............ 37

结束语

军队拉歌口号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积极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断吸取语体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精华,丰富完善自己,因此大部分都呈现出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正偏离”,但是纵观军队拉歌口号的全貌,也不乏一些不规范的、违背了得体性原则的“负偏离”现象。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军队拉歌口号中的种种“不得体”,我们应当对军队拉歌口号进行规范化的工作,力求促进军队拉歌口号健康、蓬勃的发展。对军队拉歌口号的得体与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军队拉歌口号应注意在保持本语体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同时应辩证地看待规范与变异,处理好保留本色和与时俱进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军队拉歌口号在创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语言规范。除了努力做到语音发音标准,词汇书写准确,避免错别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语句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外,还应尽量避免由于修辞手段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言负偏离形式,此外,大众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用惯例的约定俗成也应纳入衡量标准之中。

参考文献

[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丁金国.语体风格分析纲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郑颐寿.辞章体裁风格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5]聂焱.三一语言学导论[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8]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郑远汉.修辞风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王云红,姜军,彭德永.标语口号——时代呐喊的最强音[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