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复杂而有特点的句式。由于它的使用频率不如其他常用句式高,汉语语法界对它的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主要是一些语法著作和词典的介绍和解释,讨论相关问题的论文屈指可数。对外汉语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更为甚少,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中几乎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句式列出来。其实,“由”字句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引出施事表达被动,但与“被”字句等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这件事由他负责”,留学生们在输出时经常误用为“这件事被他负责”。因此,全面的考察“由”字句的特征,以及与“被”、“归”、“是……的”的混用情况,将为对外汉语教学将提供很大的裨益。目前,关于“由”字句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教材大纲的处理上,都存在着问题。通过仔细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关于汉语被动表述的研究,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1)关于被动句的界定问题。被动句这个概念属于引进词汇。到底什么才是被动句?学术界至今仍争议不止。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饭吃完了”。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包括被、叫、让、给、由、挨、受、遭、遭受、是……的、为……所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受、挨、遭、遭受、是……的”等无标志的被动式应排除在被动句之外。
(2)关于施事“由”字句的问题。施事“由”字句该不该纳入被动句,纳入了,那它属于有标记的被动句还是无标记的?现代汉语里能表示被动关系的标记究竟有哪些?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
(3)关于对外汉语教材对被动句的处理问题。对外汉语教材对被动句的编排基本上符合大纲的要求,而且被字语法点大部分都从初级汉语教程下册开始,但我们通过参阅一些国内外权威汉语教材发现,大部分教材以分析“被”字被动语为主,而“叫、让、给、由、是……的、受”等句型涉及的很少。其实,在初级阶段安排了 “被”字句以后,中高级阶段可适当安排“由”字句、“受”字句,主语是受事的“是……的”等句式。
本文主要立足于基础研究,重点分析的是“由”后引出施事表达被动意义的“由”字被动句,即王文娟所提出的“由”字句的基本式。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教学中,有必要加深对非“被“字被动表述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更深地分析研究“由”字句,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借助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平时收集到的留学生关于“由”字句的例句来对施事“由”字句进行对比偏误分析,对汉语被动表述范围内的“由”字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
1.1 “由”字句的本体研究成果
目前,专门研究“由”字句的文章十分有限。现代汉语关于“由”字句的研究始于赵恩柱(1956)。之后,对“由”句子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介词“由”引出施事的“由”字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及其他句型。张谊生(2004)在他的文章中分析了结构关系不同、分别表示结构被动义和标记被动义的两种“由”字被动句。一种是:受事+由+施事+动词,即他所简称的A式句;另一种是:由+施事+动词+受事,他简称为B式句。他认为A式句是一种结构被动句,而B式句是一种标记被动句,并且重点辨析了 A式由字句和被动句在句法结构和表义倾向两方面的不同。吕文华(1985)对施事“由”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了对比,他认为“施事由’字句中的受事可以位于动词后作宾语,而‘被’字句中的受事一般位于句首作主语,‘由’字句不能相当于‘被’字句,而且它也不是被动句。” 李卫中(2007)主要研究了以介词“由”为标记的句式和介词框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 “由”字句的特征。他把由X位于句中的,即A+由X+B,称为常规格式的“由”字句,并把它分为前、中、后三段,考察它们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由”字句的基本格式是:A+由X + B。
1.2 “由”字句的对外汉语研究状况
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但关于“由”字句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类型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少。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能正确的使用“由”字句,不了解它的特点,更不能明确区分“由”字句与“被”字句、“归”字句,“是……的”字句。王还(1983)把“由”字句列入汉语中可能被译为英语被动句的句式之一。但“由”、“被”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互换,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更容易出现错误,他们往往把“由”字句一律说成“被”字句。笔者通过仔细考察“由”字句在这些教材中的安排,对其在教材中的分布进行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描述,并将在第五章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工作有所裨益。
2. “由”字句问卷调查研究
2.1 “由”字句问卷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本章主要对“由”字句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希望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考察留学生在“由”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以便更好的指导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整个调查是在留学生们毫不知情调查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以课堂测试的方式让他们帮忙完成问卷。问卷调查共设有六大题型,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考察。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综合考察学生对“由”字句的掌握,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判断句子何时使用“被”、“归”、“是……的”,对四者能形成初步的语感。第二大题,根据所给的情景,用“由”或者“被”写一个句子,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出现“由”字句与“被”字句的混用情况。“由”字句学习的难度比“被”字句大,留学生们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被”字句,甚至出现泛化的现象。第三大题为翻译题,全部题目为英译中,考察学生自主使用“由”、“被”、“是……的”、“归”字句,希望通过此种类型的题真正了解四种句式该如何使用,如何把它串联成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但是,翻译题的设置有一大遗憾,因为被试者主要来自俄罗斯、日韩、以及东南亚国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的英语水平不太高,以致部分英语题目无法看懂而无从答题。因此这一部分测试题中存在小部分的无效题,但是并不影响问卷的数据统计。第四大题,判断正误。这一部分的试题基本上为病句,被试者首先应该判断句子是否正确,然后进行改正。主要考察中高级留学生在学习时是否留意到“由”字句与“被”字句、“是……的”、“归”字句的功能差异,并根据学到的语法知识,判断出错误的原因。第五大题,连词成句,主要考察留学生对“由”字句语序的掌握情况。看他们能否把拆开的词语重新组合成正确的句子,他们在组合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偏误,然后进行数据统计,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除了语序以外,这部分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了解学生对施事、受事以及主要动词的判断分析能力。这些题型的主要目的是想从结构上和语义上,对留学生学习“由”字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2.2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参加测试的学生共有180人,他们是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等八个国家的留学生。问卷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级的留学生,他们学习汉语大都超过一年,虽然他们上课所选用的教材不统一,学习程度也有所差别,尤其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但是他们对“由”字语法点的习得却大致可以归为同一个习得的时间段。那么意味着,本文采取的是一种横向研究的方法。为了确保该问卷调查的可行性,我们请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孙汉萍教授、沈敏老师以及我的导师丁加勇教授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改正,并在2011年11月份对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的10名留学生进行了预测,评估该问卷的难度。实验表明,该问卷调查是合理可行的。本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12月10号-20号,利用自己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做兼职教师的优势,在课堂上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学院C1、C2、D和本科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同时拜托留学生朋友在网上发放问卷,然后集中回收。
2.“由”字句问卷调查研究..........12
2.1 “由”字句问卷调查的目的与方法..........12
2.2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13
4.对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建议及“由”字句的教学策略..........37
4.1大纲和教材的建议..........37
4.2 “由”字句的教学策略..........38
5.结论..........41
结语
本文以中高级留学生“由”字句的偏误分析为研究课题,把“由”字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发放了问卷调查,明确了调查的目的、方法以及调查的对象和过程,接着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仔细的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为留学生“由”字句的研究在数据上提供证明。同时,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由”字句的语法规律进行了总结,并考察了留学生在问卷调查和语料库中出现的“由”字句与“被”、“是……的”、“归”字句等的混用情况。
参考文献
[1]白荃.试论在句首的“由+施事”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6).
[2]岑玉珍.“被”字句和“由”字句[J].学汉语,1994( 5).
[3]陈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4]陈昌来.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D].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2 ).
[6]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3)
[7]常文芳,部峰.“被’’字句、被动句和受事主语句之间的关系[J].巢湖学院学报,2005(1).
[8]傅雨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Z].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10]韩阳.欧美学生“被”字句习得情况考察[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