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基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初中课堂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52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媒介和基础,在课堂交往中尤为重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的课堂交往。1课堂交往中,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师师交往主要都通过语言进行的。课堂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语言环境,师生处于相对稳定的语境中,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区别于其它语言交往形式的特点和功能。因此,通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探讨课堂交往,分析其社会语言学因素,能够优化和促进课堂交往。此外,深入社会语言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也可以促进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发展。

1.2 研究视角

社会语言学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很快便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得到了学术界普遍地认同。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就已获得了令人瞩目地发展,显示了它的巨大潜力。社会语言学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得到了迅猛发展,祝畹瑾先生就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社会语言学)它的诞生既顺应了时发表展的需要,又弥补了传统语言学的不足。正如祝畹瑾先生谈到的,社会语言学是弥补了传统语言学的不足而产生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做了界定,对研究者正确地把握社会语言学理论大有裨益。国内外学者以不同视角阐释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他们的见解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强调了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语言因此所产生的变异。本研究对课堂语域、课堂师生话语量、课堂交往会话结构、会话策略、会话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且特别关注课堂交往与语言的相互影响,以及课堂交往语言的特点和成因。所以,研究者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审视课堂交往语言,是可行和适宜的选择。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课堂交往具有特定的语域。课堂交往中师生话语量存在显著差异。师生会话结构、会话风格、会话策略影响师生课堂交往。教师提问与反馈形式影响课堂交往。教师态度通过语言表达影响师生课堂交往。师生在课堂交往中存在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

2.2 操作性定义

课堂交往:是指课堂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中的语言交往。课堂交往语言变体:是指在课堂交往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形成的一组独特的语言形式。课堂交往会话分析:是指在课堂交往中对师生会话意图和反应的分析研究。课堂交往会话结构:包括师生在课堂交往中语音,词汇,语类调控,话头语和话头序列,话轮替换的规则,结束语序列等内容。课堂交往会话的程度:是指主题交流的深入程度,包括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情感的体验等。课堂交往会话策略:师生根据共有的课堂交往经验,为达成课堂交往所积极使用的交际知识或者规则。

2.3 语料收集

本研究以重庆市第七中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分别选取初中一二年级课堂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以旁听者的身份进入课堂观察课堂交往情况并做好录音和笔记,共参与观察 16 节课,获得完整课堂录音 8 节课。在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堂观察结束后,对观察笔记进行整理并且尽快地将录音进行转写。在本研究中采用了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的相关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转写系统借鉴了刘运同所著《会话分析概要》和刘虹所著《会话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本文具体所使用的转写符号及其意义参考文后附录。本研究共获得课堂录音共 8节课,其中包括初中一二年级 4 节语文课堂和 4 节数学课堂,共 336 分 50 秒。根据研究的需要,研究者均亲自将录音进行了转写,共转写语料 6 万字左右。语料和所得的观察记录资料都作为研究重要依据,结合课堂交往理论与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分析。

2.4 研究局限

样本选取由于研究的客观条件和研究者能力的限制,本研究仅以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初中一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所收集语料的代表性有限,对于课堂的现状的描述统计,以及最后获得的结论仅在有限的范围内有效。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本研究所采用课堂观察也存在一定局限性:(1)研究者参与到课堂有可能对课堂师生表现造成影响,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课堂交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者的主观色彩对课堂观察以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造成影响。(2)通过课堂观察只能收集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研究者从现象去理解本质,这是一种进行归纳的方法;而且研究者在课堂中只能拥有有限的几个观察点,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多个观察点。(3)本研究收集的录音是重要的研究资料,但是由于录音设备本身的限制,在课堂喧闹时的交往和非正式生生交往的语言不能被清晰地记录,所以录音的一部分内容无法被转写并分析,因此本研究也无法对生生交往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对此进行探讨。会话分析本研究还在语料的会话分析中进行了一部分量的研究,因为语料仅仅局限于收集的 8 节课的录音,所以获得的统计数据代表性有限。此外,因为会话分析对待多个例子的态度与一般量的研究不同,会话分析强调收集和确认例子本身也是分析的一个过程,所以本研究使用了大量的例证。对于例子的收集和分析是以研究者的经验为依据的。此外,在转写收录的语料的时候,研究者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语言的细节进行了取舍。因此,研究者本身经验也是影响本研究效度的一个方面。

2 研究设计..........15

2.1 研究假设..........15

2.2 操作性定义..........15

2.3 语料收集..........15

3 语料分析..........17

3.1 语域..........17

3.2 话语量..........20

3.3 会话结构..........22

4 结论与建议..........42

4.1 让渡学生话语..........42

4.2 放弃既定态度..........43

4.3 获得双向感悟..........44

结论

从学生话语量上看,学生的话语量仅占话语总量的 7.91%,而且课堂录音所记录学生的回答中,学生集体回答的情况占了很大部分。课堂里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回答,甚至有的学生在整堂课都一直保持沉默。而且课堂生生之间的正式交往机会也很少,在转写的 8 节课中,仅有一次数学课有一次 3 分钟的学生小组讨论。从学生话语的内容深度上看,学生的回答都非常的简短,很多时候都只是几个词汇。学生回答的内容与方式与教师问题提出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教师如果老是提出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即“是与不是”,“有与没有”的问题或者是两个答案之间的选择。学生简单地回答这样的是非问题或者选择“这个或哪个”的问题,恐怕我们很难让学生去深入地思考问题了吧。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编著.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版

[2] R.A.赫德森著,丁信善译.社会语言学[M]1990 年版

[3]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版

[4] 左思民.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汉语句长的制约因素[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年第1 版

[5]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6] 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版

[7]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版

[8] 鲁苓.语言 言语 交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6 月第 1 版

[9]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10] 余艳译.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