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加强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理念非常必要。如前述,目前无论是党史学科研究,还是党史教育与新媒体的结合研究都存在不足,是影响目前党史教育中新媒体运用效果的一个深层原因。既要加强相关研究,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以此助力党史教育实效性提升。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一路高歌猛进,深刻影响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意识自然而然受之影响。
政治论文怎么写
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十分兴盛,赋予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同时也令其面临着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大学生党史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中共党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有着青年人所共有的热爱追求新鲜事物的特性,使得他们很快地接受了新媒体并且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接受者。高校作为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理论的关键基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负有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以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之重大责任、崇高使命。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既要积极利用机遇,也要不断应对挑战,探索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路径。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试图提出关于运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截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以“党史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 882 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 11 篇,博士论文 0 篇;以“新媒体”并“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77篇博硕士论文,其中硕士论文270篇,博士论文7篇;以“党史教育”并“新媒体”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 10 篇文献,其中并无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截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在“国家图书馆官网”图书资源库以“党史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检索出 28部专著;以“新媒体”为题名进行检索,检索出 2200 部专著;根据目前查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的研究、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研究等这几个方面。
(1)关于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新媒体的概念起源于西方,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国。上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学者也开始对新媒体进行研究探索,随着时间推移、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趋于成熟,我国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这里主要梳理与本文研究更多相关的学界对新媒体概念、类型、特点的研究。
一是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出现十多年以来,新媒体领域的专家以及对新媒体感兴趣的人士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去定义新媒体。归纳起来共分为以下两个角度,一是从新媒体的技术形态去下定义,二是从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去下定义。下面笔者将作简单介绍。
从新媒体技术形态去下的有代表性定义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2001)认为新媒体“主要由两种形态构成,即网络媒体以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新媒体产生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是一种媒体形态。”①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认为:“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为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新媒体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构筑的。” ①以上两位专家皆从新媒体技术形态的角度进行界定。
从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去下的代表性定义有:宫承波(2009)的观点是:“新媒体这个概念是媒介总称,通过互联网、宽带、无线网络和卫星等渠道为用户提供新的通信方式和娱乐服务,其形态包括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②匡文波(2012)指出:“新媒体是向公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数字技术、卫星和终端(如数字电视、计算机和移动电话)进行传播。”
....................................
2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新媒体的兴起与基本特征
2.1.1新媒体的兴起
近十年来,与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行而来的,是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兴起,发展到今日已呈势不可挡之势。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2021)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11 亿,较 2020 年 12 月新增网民 2175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1.6%。①这说明信息时代下,网民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新媒体产业也在不断兴盛壮大,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传播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新媒体产业的异军突起的重要技术基础,使得旧有的广播、电视、纸媒作为垄断的媒介格局发生改变。一方面,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大大缩小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媒体产业迫使传统媒体加快转型,积极与新媒体技术进行互助共赢以争夺用户和市场。新媒体兴起,也使新时代党史教育面临新的环境挑战。
2.1.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对于新媒体特征,学界众说纷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新媒体发展之快、类型数量增长之多。出于本文研究目的的需要,本文将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
(1)新媒体的虚拟性
众所周知,网络作为人人皆可参与的自由平台,是充满不可控性的虚拟世界。假如我们辩证客观地看待新媒体,那么可以发现一方面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信息混乱聚集,真伪难辨,隐藏社会隐患,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虚拟性也给用户提供了自由发言的空间,令互动交流更加平等和轻松。
(2)新媒体的数字性
新媒体的数字性也就是指媒介文本内容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形式全面展开。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过程中,信息通过“编码一解码”的过程来实现更好的传播,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信息的存储、传输是无比迅捷的。新媒体数据只是存在于电脑或者手机等载体中,或者呈现云存储状态,以上都属于是非实体存在形态,虚拟的网络世界将其容纳和放置。
.........................
2.2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
2.2.1新媒体的虚拟性可以增强教学方式多样性
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产生了新媒体形式的极为丰富多样,进而有助于创新大学生党史教育方式。课堂教学、现场讲座、实地参观等我们现在所称的“线下”方法是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虽然作用很大,但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之下也凸显出一些重要不足。如形式较刻板、有特定时空限制、对大学生吸引力降低等。新媒体的出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始培养跨界思维,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媒体的虚拟性,可以将现实以虚拟方式存在,从而可以突破“线下”教学的特定时空限制,并实现手段方式的更加多样。如今,得益于新媒体的发达,更多极具新意和接地气、贴近大学生心理的新媒体资源被引进课堂,在网络上以虚拟形式存在的图文、音视频、虚拟互动等多样态的新媒体形式,可以大量引入现实的党史教学。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平台(如慕课、超星、智慧树等)、微课堂、微视频、云课堂和云校园乃至门户网站等,极大地突破了教学时空限制,一些党史教学环节可以转移至“线上”,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方式多样性,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传统课堂的吸引力也可以得到增强。要指出的是,新媒体的虚拟性是指其信息存储、传播形式的虚拟性,并非指其内容可以虚构。相反,正是其形式的虚拟特征,我们更要加强内容的真实性审查,这样才能学到真实的党史。当然,信息传播形式的虚拟性与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这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
3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理论基础及知识借鉴 ......................... 23
3.1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理论基础 .................................. 23
3.1.1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教育理论 ............................ 23
3.1.2马克思主义的党史教育理论 .............................. 25
4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状 ...................... 31
4.1 调查设计 .................................... 31
4.1.1调查目的 ........................... 31
4.1.2样本选择 ........................... 31
5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9
5.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 49
5.1.1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 49
5.1.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史教育课程运行存在的问题 ................. 50
6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建议
6.1加强教育研究,结合新媒体创新教育理念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加强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理念非常必要。如前述,目前无论是党史学科研究,还是党史教育与新媒体的结合研究都存在不足,是影响目前党史教育中新媒体运用效果的一个深层原因。既要加强相关研究,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以此助力党史教育实效性提升。
6.1.1结合新媒体,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其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而进行本土化创新。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基础在于做好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研究必然要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相结合。今日的新媒体环境之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其他特征优势,快速搜集掌握更多更具专业性、权威性、知识性的党史资料已不在话下,这既提出了教师必须加强研究才能适应教学需要,也为学科研究提供了更大优势。
做好党史学科研究成果转化,其中一个途径也就是使其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要求首先,致力于完善和加强学科建设,首先必须坚定教师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不发生偏移,以科学、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科研究。其次,对现有的党史教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使得现有党史系和党史专业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最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都需要对党史研究给与高度重视。没有这种重视,党史研究只靠教师个人自觉,其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如前述,我国高校目前还较为缺乏专门的党史教师,加强学科建设恐怕最基本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师资数量。为此,一些有实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鼓励增设党史系、开设中共党史专业,增加专业人才培养;各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积极引进和加强继续教育相结合,促进党史师资队伍扩大。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大学生如春日朝阳之初生,是国家的希翼所寄,民族的愿景所托,以党史教育青年取得的效果如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党的事业及生命密不可分。常回望来时路,才能坚定奋斗的前行之路。
对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存在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如虽然该文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措施,然而其理论性内涵尤显不足,学理性有待加强;一方面,该论文提出的路径建议实际操作性还待商榷,并未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和验证,由此可以说该项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探寻的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的时间不长和调查条件不足,在问卷的编制设计以及对情况问题的归纳分析上都有待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论文的研究较粗浅,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笔者将致力于此课题保持关注,无论是在个人的理论水平提高上还是在新媒体应用于党史教育的成效转化方面取得更多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