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土地革命时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土地革时期是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的情况下,独立探索领导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本文以土地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题以客观的现实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土地革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为视角,基于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与当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通过进行历史考察,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以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理论。
1.1.1 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作为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团体组织,理想信念教育是启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自觉性重要手段。历史是人们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现实是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在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现实基础上,以理想信念教育整合社会中的个人意志的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是中国共产党需坚持思考不断推进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按照以史为鉴的思路,梳理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做到史论结合。从理论角度看,为进一步探索当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从实践角度看,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信念的坚守为今天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历史镜像,以过去之史实对应当下之实际,启发共产党人对于时代使命的自觉担当。
(1)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①就实践而言,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就认识而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所倡导的方针政策是可信的。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理想信念教育是启发人的自觉性的实践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约束,社会生产力是制约社会活动的根本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受到物质条件的客观制约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新。作为改造人们精神条件的主观因素,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凝聚个体的意志,为推动社会发展形成巨大的合力,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精神基础。其次,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中,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将不再是中国一国之事,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服务,为当下的社会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共产主义不是一战定生死的终局之争,而是持续依据科学理论改造社会的永续之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曲折前进的长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阶段,也是启动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性步骤。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围绕这个战略目标,见微知萌,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转化为理想信念,并将其作为启发社会主体革命自觉性、道道修养、巩固社会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进入新时代以来理想信念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交汇,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就其整体状况而言,许多学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研究具有时间长、范围广、主体丰富等不同特点。截至2021年10月10日在知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各类论文总计9220篇,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相关论文达6340篇,完成的学位论文456篇。
政治论文参考
以从以上数据分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以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的各类文献总计628篇,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相关论文达327篇,完成的学位论文251篇。其中以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当代大学生、新时代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主题的论文总计达267篇。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员,党员干部为主要主题的论文达55篇。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理论阐释
2.1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通过理论教育改造人的思想意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情感为纽带调动社会主体展开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性和持久性,使得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心,提高个人自身素质,在推动个人发展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1.1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和梦想不同理想更偏向于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可实现展望、具有某种明确目的性的向往。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就是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对自身可以到达的某种层次的向往。但是理想在多数研究中多以社会理想的语境出现。社会主体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合理向往,是基于社会现实对社会可以达到某种发展程度的希望与追求。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就是儒家学者基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美好希望。同时期的柏拉图也拥有这样的社会理想,首先,世界应该以“善”为基础,“善”即是公正,社会各阶层,如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将肩负不同的职责,各司其职,并修炼自己的德行。其次“理想国”是这样的一个理想的世界,人与人和谐相传。从哲学角度来看,社会理想是与人的完善相契合的。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将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结合起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呈现出的关系就是个人朝着符合社会价值和期望的方向发展,个人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个体对社会发展提出合理的期望和假设,从而形成社会理想。社会实践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实现统一的基础。
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和心理现象,作为一种意识来自于实践并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首先:理想包含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其次:理想具有科学性。理想之所以区别于幻想、梦想,是在于它是基于科学理论的合理向往。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所提出的社会理想是对世界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论为幻想。最后:理想是基于现实基础上可实现的。理想基于现实,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转变的合理向往,其必须基于社会现实,脱离社会现实的理想只是一种幻想。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这是在党的一大确立的远大理想,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的鲜明导向,这就本文所确立的理想的含义,即在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通过教育在启发人的自觉能动性,促进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这种社会发展理想图景。
...................................
2.2土地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
土地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向,以坚定革命信念为目标,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基础,激发调动革命积极性和理论自觉性为依据,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了革命实践的发展。
2.2.1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中,他提出了共同理想的作用,一个社会主义者应该将理想应用于围绕他的实际环境。共同理想的作用,首先共同理想有凝聚作用。社会个体所面临解决的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性,具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个人的理想无法具备凝聚社会整体的力量。共同理想就是社会主体意识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存在,这样的问题是衡量整个社会成员生活的满意度的重要标准。只有当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时,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①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推进革命前途的灯塔指向,但是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对于实现远大理想失去信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怀疑,消极的情绪不断弥撒,此时革命信念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是信念这个词直到1928年在党的《中央通告第二十一号》中第一次被真正的使用。针对当时革命的严峻形势,以及党员大量脱离党组织的情况甚至背叛革命,此时信念的提出正是在远大理想遭遇重大挫折之时,通过对党员脱离党组织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信念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信念就是对于党实现远大理想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阶级基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的一种确信,这种确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选择的内在力量。当革命出现挫折时这种信念也会成为面对挫折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在顺利还是遭遇挫折时,正是依靠信念坚定了实现远大理想的可行性以及确定性。
..............................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考察..........34
3.1 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34
3.1.1 革命形势转入低潮.......................................35
3.1.2 理想信念发生动摇...................................35
第四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成效和历史经验...................................62
4.1 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成效..................................... 62
4.1.1 坚定了革命主体的理想信念...........................................62
4.1.2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63
第五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及现代启示.................................68
5.1 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 .68
5.1.1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一致......................................68
5.1.2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70
第五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现代启示
5.1土地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之间内在关系。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矛盾运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土地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遵循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一致的基本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个体理想信念形成机制相结合、与党性、人民性教育相协调等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也进一步充实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理论。
政治论文怎么写
5.1.1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一致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否可以实现、实现的可能性、可行性,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信,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内容必须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过程不断充实,教育目标必须以促使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为目的,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思想和实践上的自觉性,以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得中国人民增强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科学指南,同时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首先教育内容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充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启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自觉,通过共同的情感,团结一致在理论自觉的基础上开展革命实践。教育内容本质上也是服务于教育目标。随着中国共产党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也不断地充实完善,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革命斗争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增加了关于革命主体、革命领导权、革命军队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新道路相关著作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红军生产发展的条件、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喻,坚定革命信念,阐明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从而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通过相关理论扩充毛泽东首先明晰了革命的前途,革命过程虽然曲折,但是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是关于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对革命信念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是具体的战略问题,对于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展开阐述,革命是需要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事关革命前途的关键问题。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相信革命是可以胜利的并且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可以使这样的理想实现的确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成果充实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
结语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将理论作为交于群众掌握的重要方法,是社会主体开展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经历了一个少数人信仰到人民大众广泛信仰的过程,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对远大理想以及实现方法确信的具体信念,逐渐演化为中国具有特殊含义政治术语。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体的实践行动,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不同阶段的理想信念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加深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必须将理想信念置于更加宏大的格局中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在成为现实,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中,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将不再是中国一国之事,更会对世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下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是凝聚社会主体历史力量的重要手段。
在建党百年之际,百年党史再次充实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系统总结了党百年来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当下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将百年来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资源,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今天的理想信念教育延续了党百年以来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良传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共同铸就的理想信念为今天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历史镜像,以过去之史实对应当下之实际,启发共产党人对于时代使命的自觉担当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科学认知,以人类文明新样态的科学论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理想信念实现的必然性的认知与确信,从而为实现社会不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