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46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和现实要求出发,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我国打造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结构合理、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化发展。

第一章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支撑

一、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界定
概念是研究开展的基础,只有将概念疏理清楚,才能更好地对后期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本节,笔者将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进行逐一探究
(一) 青年概念的界定
针对青年这一词汇的概念,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学术界并没有同一认知。对于国外权威机构来说,在不同的时期,即使是联合国的不同组织,对于青年定义都不同。[1]针对青年年龄的界定,不同组织和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根据中国共青团的相应章程显示,14 到 28 岁是我国青年群体的年龄;在对全球人口身体素质、平均寿命以及体能情况进行分析之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年的年龄为 14—44 岁;在联合国第五十次大会的会议上,明确划分了 15 到 26 岁是青年群体;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认为 10 岁到 24 岁的群体为青年群体。实际上,对于青年的概念界定需要同时考虑历史演变和规范范畴。
其一,青年年龄范围。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明确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青年阶段而言,其属于人生的一个特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群体的心理成熟和生理发育都已经完成,并且个体逐渐体现出社会化。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青年时期至关重要。青年能否独立自主地进入社会而进行生活,其心理上的断乳是必备的条件。相对于老年人、成年人、少年以及童年,青年群体既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利益需求。以上特点都说明青年概念预示着过渡。
其二,青年在文化方面的界定。青年文化是较为特别的文化类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中,青年群体都与这些事件紧密相连,这些都体现出青年文化的特殊性。青年群体,既是文化群体,又是社会群体。青年时期在人生的发展中逐渐地结束,其社会地位也开始转移,最终归入到社会的主导力量中。青年概念不但是一个价值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功能范畴的问题,人类从事相应的社会活动一定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化体系,并利用各种途径将这种文化进行展示。因此,青年概念属于一个相对化的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者通常都是从年龄上对青年进行界定。但是,忽略了历史和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虽然,人类的各个生命时期都可以根据时间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测量,但是,更应结合青年成长及成熟的过程,赋予其在这一特定生命时期的文化理解。不同的政治社会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最终导致了青年发展结构的差异性。相对于西方青年,中国青年有所不同;相对于古代青年,现代青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教育和成长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重要思想,本文通过对这些思想进行认真挖掘和提炼,加深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的作用和培养的基本思想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培养方式等均有所论述。
1.青年的地位及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深刻地了解当时的青年群体,从时代角度出发,他们对当时的青年群体进行了考量,并对青年群体承担的历史使命给予了肯定。
(1)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人类的未来
在对青年的重视程度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视角,对青年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他们认为,青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一方面,青年一代是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青年一代还是未来解放工人阶级的依靠。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能够彻底地处理和解决存在的社会矛盾。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世界资本的扩张不断地加剧着民族矛盾和冲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考察了民族的问题。他们认为,每一个民族的独立都需要一段很长的历史,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可以实现。历史发展长河中,青年人的思想觉悟、独立精神都是非常突出的,他们在民族解放和独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希望。历史可以证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近代中国人民在解放民族过程中最终获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是由于我们既拥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青年,又拥有广大的爱国青年,才能使中华民族摆脱压迫,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

第二章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具体理论分析

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相关概念界定及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决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为更好地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具体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相关概念界定
1.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念界定
“青年教师”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何为“青年教师”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的界定,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行业所遵循的标准以及所面向的对象均不相同。国际社会认为“青年”为年龄介于 15 岁与 24 岁之间(含 15岁和 24 岁)的群体。但是由于当前阶段入职高校教师的门槛一般界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一众“双一流”高校、“985”高校、“211”工程等名高校进校学历甚至达到了博士学位。因此高校新进教职员工的年龄相比之下偏大,而明显已经超出了“15 岁与 24 岁之间(含 15 岁和 24 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 44岁以下的人群列为青年。考虑到高校人才的特殊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涉及高校人才工作时的年龄条件,基本上保持在“45 周岁”左右。例如《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党〔2018〕51 号)规定,“青年学者”基本条件中年龄条件为“申报当年 1 月 1 日,自然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人选年龄不超过 38 周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选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这个标准远远高于“15 岁与 24 岁之间(含 15 岁和 24 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人才引进的现实情况以及青年教师年龄的实际情况,在界定高校青年教师时,我们在年龄条件方面将不能完全依照国际社会提出的“青年”的年龄标准。为此,本论文将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上限界定为“45 周岁”,与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即无论具体的教师进校时间长短,只要年龄尚未达到 45 周岁,都属于高校青年教师这个群体。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目前占据了高校教师队伍人数的大部分。据教育部 2018 年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高校 44 岁以下教师所占全部高校教师人数比例为 68.55%,高校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主体部分。在学历上,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92.78%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高校青年教师广义上包括高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党政工团管理者等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想灵活,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快,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的发展前途在于青年教师,使这一群体更快地成长起来,关系到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一群体就目前来看,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思想观念灵活,价值选择取向多样多元多变,注重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二、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具体探究这一问题,需要考察高等院校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过程及构成要素,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这四方面展开,探寻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
(一) 主体
在进行研究之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确定下来,本研究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动者、承担者、实施者作为主体,对主体的主导性、主动性、超越性、创造性等相关属性进行分析。从主导性的表现来看,对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支配作用的同时,又具有主导作用;主动性,表现为主体主动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前瞻性,表现为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立足于现实,以现实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况作为出发点,同时还要放眼未来,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其思想道德素质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创造性指的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结构来看,涵盖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群体和个体,群体主要涉及政党组织、工会等各种团体组织和不同的机构;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则属于个体。
本文认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主体的作用是关键的,包括高校党政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部门成员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作用能否得以更好发挥,是由主体的能动性决定的。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不同的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该项工作的实效性显著提升。但是,如果高校青年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消极对待工作,或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存在问题,则会制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 客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者即为客体,具有受控性、受动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与哲学的客体概念相比,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客体有其特殊之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对象性活动,通过活动将自身规定赋予对方;人类活动对象则是哲学意义上的客体,在对其划分时是以物和人的关系上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作为作用对象的,在对其客体进行划分时要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进行。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客体因素主要为高校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积极要求进步,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些高校青年教师自身思想消极、情绪低沉,或者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心理,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然会造成制约。因此,为提高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要求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必须要达到更高的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论文参考

.......................

第三章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90
一、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 90
(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摸索起步阶段.............. 90
(二)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挫败低谷阶段.............. 94
第四章 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状况实证分析........ 104
一、 调查方法及问卷设计 ...................................... 104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104
(二) 调查问卷的对象..................................... 105
第五章 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22
一、 相关部门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122
(一) 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淡漠............... 122
(二) 不能及时掌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中的倾向性问题......... 123

第六章 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 强化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性
(一) 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职责
1.及时掌握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倾向性问题,应当主动深入到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中,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变化的原因。具体来说,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同高校青年教师面对面、实打实和心交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积极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解释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干部在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时,应耐心诚恳,即使青年教师的想法有一些偏颇,也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达到说完、说透、说够的程度。唯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高校青年教师,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高校青年教师的所思所想,奠定好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性的第一步。
目前,青年教师的思想倾向性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侵蚀;其次,思想观念多样、多变;最后,需要特别关注个别青年教师的政治认同心理。最近几年关于教师坠楼身亡的新闻屡见不鲜,如:2013年中山大学 37 岁青年教师谷德近在家坠楼身亡,合肥工业大学 34 岁年轻教师跳楼自杀等。这些新闻暴露出青年教师自身存在“压力过大、无法排遣”等多重倾向性问题。而把握上述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基层调查工作的重视,只有进行深入扎实的调查,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全面、具体、准确、有效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倾向。只有真正地摸清摸透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对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针对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这也导致其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存在着相左之声。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党委就有必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教师却发表了不当言论,随后即被解职;而在相同时间,南昌大学青年教师却逆向而动,主动请缨投身战疫。从中也能看出,在特殊节点、敏感时期,有效地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政治论文怎么写

..........................

结语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而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智力保障。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框架中,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历史方位和职责使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等院校作为党和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高等院校的思想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实践的根本准则。然而,在新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断涌动的社会思潮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中坚力量,具有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等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和现实要求出发,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我国打造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结构合理、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化发展。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奋斗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个自信”教育、“四为服务”教育、“四史”教育等组成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基本内容。然而,考虑到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高校教师承担特殊职责、主客观环境的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话语权和信息化时代来临等因素,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通过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历程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认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立足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励高校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等方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