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军事人才培养思想论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77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意义

刘伯承兀帅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共和国的开国兀勋。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其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特别是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功底,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正规化、现代化军事人才。刘伯承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从诸兵种协同的角度来培育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军事人才。他在传播国外先进军事理论和军事翻译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关十其正规化、现代化军事人才培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仍较为鲜见,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值此,研究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术意义

研究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是为进一步探讨刘伯承军事思想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二是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有利十进一步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二是研究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为当今我军军事人才培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1.1.2现实意义

本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刘伯承是我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他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化军事指挥员、军事翻译和军事参谋等军事人才,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化、正规化军事人才培育理论体系,进行了伟大的军事人才培育实践。他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教育体制编制,军事人才培育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有大量重要的论述,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对我军军校建设、推进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研究和学习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利十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效推进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历史进程。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刘伯承的研究成果丰富,浩若繁星。无论是对刘伯承生平研究还是对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研究都有相当多的论文和专著。根据笔者统计,截止2010底,发表的期刊论文38篇,发表的学位论文1篇,出版的专著有20余部。期刊论文主要有马克家的《略论刘伯承的抗口游击战战术思想》,土伟和张志宇的《<孙子兵法>与刘伯承用兵艺术》,闰治华和付明华的《刘伯承在渡江战役中的伟大贡献》,陈金生的《刘伯承游击集团思想述评》,孙业宏的《论刘伯承对军校建设的理论贡献》等。上述期刊的第一篇分析了刘伯承在用兵和指挥上,重视游击组、游击队、游击集团的建立和建设,重视对游击战术的研究和总结,从侧面概括了刘伯承在抗口战争时期培育军事指挥人才的战术内容,但是没有强调说明刘伯承对十这些战术研究成果的普及和转化,刘伯承不仅总结了许多抗口游击战战术,在战争间隙和实战中教育指挥员如何运用这些战术,使这些思想确实转化为战一斗力。第二篇从《孙子兵法》与刘伯承的军事理论和作战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刘伯承兀帅的用兵艺术,举例说明了刘伯承对《孙子兵法》多方面的具体运用,但是没有说明这是刘伯承用兵的理论渊源之一,亦没有进一步挖掘刘伯承用兵艺术的理论渊源,在刘伯承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性运用方面的表述不够清晰。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刘伯承充分体现了其革命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的卓越才华,指出刘伯承兀帅高瞻远瞩,提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意见,有力指导了渡江作战。文章总结分析了刘伯承编写和编译关十渡江作战的系列著作,抓紧准备了渡江作战的关键工作。但是该文对十刘伯承关十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总结还不够全面,对十他编译著作的分析亦不足。第四篇分析了刘伯承游击集团思想的主要内容。游击集团是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结合}fU组成的游击战争组织形式,它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优势,但是作者没有分析说明刘伯承游击集团思想中指挥员和骨干培养等问题,亦没有说明游击集团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最后一篇文章总结了刘伯承对军校建设的理论贡献,文章指出刘伯承在军事人才质量标准的确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总结了刘伯承从党性、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衡量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参考书日: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文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一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四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 格斯军事文选第五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5.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辑译小组辑译.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辑译小组辑译.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列宁.列宁军事文集「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8.斯大林.斯大林军事文集「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选第六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刘伯承.刘伯承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14.刘伯承.刘伯承军事文选「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
15.上海文艺出版社.刘伯承回忆录「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6.上海文艺出版社.刘伯承回忆录第二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7.上海文艺出版社.刘伯承回忆录第二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18.梁必骏.军事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选题意义 8-9
1.1.1 学术意义 8
1.1.2 现实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9-11
.................................
1.4 相关概念界定 12-15
第二章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的渊源 15-24
2.1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5-16
.................................
第三章 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的主要思想与特征 24-42
3.1 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的主要思想 24-31
.................................
3.3.3 民族性 40-42
第四章 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的价值与启示 42-60
4.1 刘伯承军事人才培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42-47
.................................
4.3.2 必须大力培育我军创新型军事人才 53-58
4.3.3 必须以联合作战为方向努力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 58-60
结语 60-61
参考文献 61-67
致谢 67-68
作者读研期间学术成果 6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