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本文研究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接近 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19322 亿元,按照同期汇率计算约合 82622 亿美元,达到美国的 53%,远远超过日本,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人均 GDP 则由 1978 年的 226 美元提高到了 2012 年的 6100 美元,增长近 27 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1978—2008 的 30 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数十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 60%,城镇居民则在 57%以上;2006 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3%,而城镇居民家庭则为 35.8%,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分配不公、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显现,在光鲜的经济增长数据背后,国内居民仍有一些生活在贫困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引发的社会分化、社会对立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现实的发展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诚然,少数人的生活贫困,可能由其自身禀赋造成。但究其根源,居民收入分化严重,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分配差距不合理息息相关。可以说,这种状态无疑是现行分配制度和规则长期运行的结果。行业分配差距,特别是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是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存在的重要成因。“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不少。”这种当前流行的打趣说法非常写实地描述了一些典型的垄断行业收入水平。根据 2005 年数据,电力、燃气、银行、保险、石化、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约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 8%左右,但工资总额约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 55%,平均收入是同期全国职工人均工资收入的 5—10 倍。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之所以成为群众不满的焦点,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高收入缺乏合理性、正当性基础。
………..
二、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现状述评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中国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和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缺乏合理性、正当性基础,这个问题持续为社会公众强烈关注并引发普遍不满,因此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持续不减,在对问题的实证分析、对问题成因的揭示以及发生机理的阐述等方面著述颇丰。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和提出的政策建议、制度安排仍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或不具备较好的实际操作性。笔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作尽量全面的审视,既是为了有效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是为了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所谓专题研究,是指以垄断行业收入分配为主题的专门研究或者设置专门章节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情形,主要有图书和刊期两大类。这里指的图书主要指专门研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的专著、合著、教材、学位论文等。从目前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图书并不多,但近年来的增加趋势明显。图书的特点在于研究比较系统全面,更加注重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潘胜文在其编著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状况分析及规制改革研究》(2009)一书中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效率工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分利联盟”等有效理论工具,在对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同时,对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使得对该问题的研究层次更加丰富,理论解释力更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管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方案。
……….
第一章 垄断行业及其收入分配概述
一、垄断行业
要把握垄断行业,需要对垄断和行业这两个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理解。“垄断”(monopoly) 一词,并不是完全的舶来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公孙丑》一书就提到了“垄断”。“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这里的龙断是指集市的高地,后来引申为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再后来,“垄断”被泛指把持和独占。在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对于本行业产品要素市场或销售渠道的控制。目前,这一判断基本上得到了学界的认同。垄断,作为一种独占或是把持,可以是一种市场结构或者说一种市场状态。垄断的形成有深刻的根源,有经济竞争因素的影响,有来自对降低社会成本问题的考量,还有来自人为的一种干预。据此,很多情况下,垄断被分为经济垄断、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基于本文研究目的,本文分类也采用类似的分类方法。其中经济垄断是典型垄断,也称纯经济垄断或市场垄断,是指根据技术和经营等手段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垄断。经济垄断源于竞争,不仅时刻面临着潜在竞争,还受制于市场需求弹性的制约。由于经济垄断与竞争是一对悖论,“垄断必定抑制竞争”,但垄断又与竞争有着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竞争导致垄断,反过来垄断又妨碍竞争。
…………
二、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
分配是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割和配给。分配主要指利益的分配。利益的稀缺性和有用性是分配的根本原因。根据不同标准,分配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由于利益既有正利益也有负利益(比如负债、风险、损伤等),所以分配不仅包括正利益的分配,也应当包括负利益的分配。一般来讲,在没有特别说明或明确语境的情况下,利益分配指的是正利益的分配。负利益的分配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负利益的分配和利益分配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而且,负利益的分配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结果。实际上,负利益的分配也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实际损失的分配,二是风险的分配。这种负利益的分配深刻影响着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正常情形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见险,高投入才会取得高回报,然而在垄断行业中,这种正负利益分配的正常关系往往被扭曲甚至打破,高收入不仅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且也与其付出的劳动或投入的财力不相适应,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
第三章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法律规制的理想状态.........77
一、法律规制是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路径 ......77
二、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法律规制的理想状态 ..........82
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法律规制的创新路径 ..........95
第四章 以控制垄断利益产生为视角完善反垄断法规制 .......108
一、反垄断法规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可行性 ....108
二、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反垄断法规制的不足 ........112
三、反垄断法规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118
四、完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 ........123
第五章 以垄断利益的政企间分配为视角完善财税法规制 ...........133
一、完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机制 ........133
二、完善垄断行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141
第六章 完善垄断利益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
一、现代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涵
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就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因此,只有弄清楚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正确理解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涵。一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应当是建立在完善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之上,以现代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法人制度、公司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从法律层面看,根据我国《公司法》成立并运行的企业,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要求。如何准确的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比较:一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产生并从事社会化大生产,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制度。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制度生产和提供的是商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同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就必须把企业塑造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能够独立、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并承担市场风险,能够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并根据市场原则进行利益分配。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或者说现代企业必然是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式的规范化运行的企业。所谓的规范化运行,具体的说就是要按照《公司法》要求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保障行使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保障和约束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利和行为。
…………
结 论
垄断行业与其他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目前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高、不公与低效是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由于收入分配涉及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因此,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垄断行业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常用语,但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对什么是垄断行业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这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垄断行业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具有行业性垄断特征的行业,这一描述意图说明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垄断是该行业本身所固有的性质,这既可能是行业本身原因所致,也可能是其所在的体制和法制环境所要求,也就是说这种垄断是行业所必然或必要的,因此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二是对什么是行业需要进行说明,本文所指垄断行业中的“行业”意思基本采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 年第三次修订版的“大类”标准,大类构成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部门,也构成全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构性框架,比较符合垄断行业实际的分布和结构情况。结合我国垄断行业的实际,垄断行业呈现出了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垄断行业呈现出国家资本与国家权力的高度融合;二是高强度的行政垄断,存在因为政府规制形成的强于一般行业的竞争或进入壁垒;三是经营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垄断企业的经营管理呈现出类似政府的特征,或者说呈现官僚化的倾向,而市场特征则不够显著。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是本文的主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既体现收入分配的一般性质,也呈现显著的自身特征,这是由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虽然收入分配是本文主题,但是收入分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受到资源分配和损失分配的深刻影响,甚至往往呈现为互为因果、互相胶着难以分清的状态。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特征在资源分配方面主要体现为垄断行业企业,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国有垄断企业低价或无偿占有、使用大量资源,并垄断资源一级市场进而获取巨大利益。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