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视角下制造业产业共生对中国在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60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为了继续提升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就需要继续深化各国之间的制造业产业共生,推进与RCEP其他成员国制造业方面的合作。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提出以来一直广受关注。2021年11月2日6个东盟成员国和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提交核准书,RCEP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施行。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一些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再加上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冲击使得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明显。而在此情况下签订的RCEP协定,将大大降低货物贸易关税,促进区域内部贸易的发展。而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发展又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RCEP作为当今世界上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GDP以及贸易额均占全球总量的约三分之一,而在RCEP 15个国家中,我国的经济体量约占总量的55%,制造业产值约占总量的65%。因此,研究RCEP贸易网络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CEP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20年东盟更是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和韩国分列第四和第五位。从进出口总值来看,2020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量就达到了10.2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2020年进出口总值的31.7%。研究RCEP贸易关系对我国而言意义重大。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占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商品的一半以上,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RCEP14个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2.6万亿元。进口商品方面,也是集成电路进口额最多,达1.08万亿元。不难看出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是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机电产业和半导体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而言,日韩等国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我国处在产业链的下游,而东盟国家处于更下游的位置。又因为上述各国之间自由贸易的程度相对较高,使得各国之间产业共生的竞争性、互补性以及依存性程度较高。
...........................
1.2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研究思路
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和相关文献的查阅,提出一国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共生关系是否对该国在区域贸易网络中地位产生影响的问题,具体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对过往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构建起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制造业产业共生关系对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影响机制,从理论上确定制造业产业共生可能对贸易地位产生影响。
其次分析RCEP成员国产业共生水平以及RCEP成员国之间的网络结构。前者从竞争性、互补性和依存性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制造业产业共生水平进行测度;后者则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RCEP贸易网络的结构。然后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前提下构建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检验产业共生的竞争性、依存性、互补性等因素对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所产生的影响,从实证上验证制造业产业共生对贸易地位的影响。
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深化制造业产业共生,从而优化进而提升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
2.1产业共生的相关研究
共生最早是生物学领域的概念,用于描述生物界不同物种间的共存关系,该理念最早由德国真菌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随后范明特、保罗·布克纳等众多生物学家在德贝里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共生理论,共生理论主要是用于研究生物之间因某种物质联系而相互依存从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赢或相互抑制的关系[1]。后来共生理论逐渐被广泛接受,研究领域也从生物学逐渐向经济、社会等领域渗透。
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的理念是生物学领域向经济学的延伸,由“食物链”上不同生物间共生关系发展到了“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共生关系[2]。Ehrenfeld于2003年系统地提出了产业共生理论,最初这一概念最初与生态学密不可分[3-4]。Frosch和Lowe都指出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利用资源在实现产业共生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5-6]。随着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学者们对产业共生的讨论开始不仅仅集中在产业生态学角度。在产业经济学中,共生结构中紧密联系的至少两个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的影响下相互作用,产生“共生绩效”,使得整个共生结构从共生单元的相互作用中受益[7-8]。李楠将产业共生的有关研究总结为以研究“生态派”和“经济派”前者主要研究循环经济,后者旨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更表明后者是更广泛的共生关系。随后胡晓鹏将产业共生概括为由价值单元之间的异质性导致的异质性产业共生与价值单元之间的同质性导致的同质性产业共生,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共生的内在机理,产业共生的研究脉络也逐渐清晰[9]。后来,产业共生的理念也随之不断丰富,知识、资本、技术的交换以及半成品的交换和基础设施的共享都被纳入产业共生的范畴[10]。
............................
2.2贸易网络的相关研究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错综复杂,在全球贸易网络中考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十分必要的。社会网络分析(SNA)是研究数据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34]。后来学者广泛运用网络分析法对信息、技术、生物网络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35-36]。最早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是Snyder和Kick,他们将贸易网络定义为各国家、各区域之间进行贸易活动而形成的贸易关系网络[37]。后来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运用越发广泛[38-39]。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之初,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只关注网络节点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并不关心联系的强度,即利用无权贸易网络来分析国家间是否存在贸易关系但是并不关注国家间贸易额的大小[40]。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贸易网络并不是单纯的无标度网络,因此研究逐渐深入到以双边贸易额为基础构建的有权贸易网络,并且开始探究网络的节点度以及聚集度等特征[41-43]。随着对贸易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已经采用度相关性、社团结构、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社会网络研究法的有关指标对全球贸易网络进行了详细分析[44-47]。除了对整体贸易网络及其演化过程的分析,学者们还深入研究了各个细分网络,比如农产品贸易网络、石油贸易网络、钢铁贸易网络、文化产业贸易网络、服务贸易网络、货物贸易网络、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国际食品贸易、国际乳产品贸易、塑料垃圾贸易等等[48-57]。
.........................
第3章理论机制分析..........................16
3.1制造业产业共生的竞争性对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影响机制...16
3.1.1技术溢出效应.....................16
3.1.2技术倒逼效应...........................17
第4章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共生情况分析............................25
4.1概念界定..........................25
4.1.1RCEP国家...................................25
4.1.2制造业.............................25
第5章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分析...................34
5.1贸易网络构建.........................34
5.2指标选取.................................34
第6章制造业产业共生影响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实证检验
6.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是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之间制造业产业共生的三个指标,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相关指标即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加权度。由于影响一国在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本文还选取了其他可能影响中国在贸易网络中地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在对比研究中明确制造业产业共生对中国在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影响程度。
在查阅相关文献之后,除制造业产业共生水平以外影响我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其他解释变量主要有贸易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这三个,因此本文选取这三方面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以下是各个变量的指标选择依据和数据具体来源的说明:
(1)被解释变量: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地位
本文选取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加权度作为衡量中国在该贸易网络中地位的指标。研究所需的1990-2019年RCEP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均来自IMF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将所需数据库整理成加权矩阵之后利用GEPHI软件对矩阵数据进行处理,构建RCEP贸易网络,并计算各年度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加权度。
(2)核心解释变量: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
本文从制造业产业共生的竞争性、依存性、互补性三个角度出发,选取出口相似性、贸易依存度、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共生水平。研究数据均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WTO数据库以及IMF数据库。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1)从制造业产业共生方面来看,近三十年来,RCEP各成员国制造业产业共生程度不断加深。本文通过分析1990-2019年间各国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上述三个指标显示,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制造业发展的竞争性、依存性和互补性不断上升,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制造业产业共生程度不断加深。
(2)本文选取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加权度指标来衡量中国在该贸易网络中的地位。通过处理1990-2019年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构成加权矩阵,并借助GEPHI软件对邻接矩阵进行处理,形成贸易网络,利用该软件计算出各国的加权度水平,并且绘制贸易网络关系图,更加直观地反映中国在该贸易网络中的具体地位。因此,从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方面看,中国在该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且自2000年之后中国在该网络中的加权度一直保持在首位。
(3)本文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就制造业产业共生对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影响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产业共生与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且制造业产业共生将对提升中国在RCEP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产生长足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