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异象之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37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研究国际贸易的论文,本文研究的更名事件源自SZSE在《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中所界定: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而主动更改公司名称以及股票名称,这区别于因股票交易被实施特别处理或其他风险警示的更名事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通过观察A股市场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上市公司热衷于更改股票名称,投资者追求更名股票投资标的,证券监管部门为此专门出台了相关监管条例即在2016年9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SSE)和2016年11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SZSE)所相继发布股票更名事件监管指引与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
本文研究的更名事件源自SZSE在《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中所界定: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而主动更改公司名称以及股票名称,这区别于因股票交易被实施特别处理或其他风险警示的更名事件。在上市公司主动更改公司及股票名称的过程中,A股市场的更名事件出现了异象:

第一,上市公司更名事件数量不断上升。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更名事件相关数据搜集整理,发现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事件数量不断增加,从199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5年更名事件共计有1108件,平均每年更名事件达到43件,其中1992年至1996年更名事件总计仅19件。如图1-1所示,1997年出现第一次拐点,更名事件从10件上升到33件,与1996年相比,同比增长230%;2014年出现第二次拐点,更名事件从40件增加到90件并连续四年更名事件在90件以上,2016年更名事件达到历史峰值137件。在2016年监管指引出台后,2017年更名事件数量首次下降至99件,同比下降了28%。

第二,上市公司追求更名的背后真实原因复杂多变。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在存续期间多次反复更名,并不断跨行业变更主营业务,变更发展战略的情况。如浙江凤凰(退市)自1990年上市至2012年,总计更名5次,更名公告主营业务变化,先后更改为日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废弃物处理行业、汽车制造业、采矿业。上市公司不断更新主营业务,追逐市场热门行业,炒作概念题材股,实际上公司并没有如公告一样发生实质变化。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 A 股更名事件的异象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法对 A 股市场更名事件动因进行定性分析;其次通过构建更名事件合规性指标,分析更名事件的合规程度;再是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更名事件的市场效应以及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从股票名称与投资者关注、更名事件市场效应、股市相关监管三个角度开展文献研读。
第三部分:更名事件动因分析。首先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两个视角分别分析更名事件动因,最后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更名事件监管规则分析。首先以 SSE 与 SZSE 出台的更名事件监管条例构建合规指标评价更名事件合规性,再者比较分析更名事件在监管指引出台前后更名事件合规的差异性。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事件研究法验证更名事件在事件窗口短期内的市场效应,再者比较分析更名事件在监管指引出台前后市场效应的差异性验证监管有效性。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启示。主要通过定性分析与计量分析得出 A 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异象存在性与监管有效性,最终得出论文结论启示。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尤金.法玛在 1970 年发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回归》,系统地提出了有效资本市场假说(EMH),在 EMH 市场认为证券价格等于证券内在价值,并且证券市场是充分有效率的,当证券市场出现与证券价值相关的信息时,市场会迅速反应做出调整,使价格重新等于价值。即使证券市场出现错误定价,理性的投资者也会通过套利活动铲除错误定价,恢复市场效率。到 20 世纪 80 年代,股票回报的投资异象出现对 EMH 提出了质疑与挑战,行为金融学作为 EMH 对立的学派开始发展。
行为金融学理论将心理学纳入金融研究,他们不认为所有的投资者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存在噪音投资者会被心理与情感因素影响,对未来的预测存在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中指出这类投资者容易过于自信,对强度大的信息过度反应,对强度小的信息反应不足,由于对信息偷懒的处理方式,推动了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价格偏离证券价值,出现长期的错误定价,最终导致股票市场的异象。股票市场对新信息的出现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塞勒在 1985 年发表的《市场真的过度反应了吗?》一文中也实证了股票市场对近期的信息存在过度反应。
上市公司更改公司及股票名称的原因譬如改变主营业务、公司并购重组、大股东更换等,在上市公司更名前期就会有相关信息公告,因此,当上市公司更名公告发布时,公告的信息本身并不带有公司结构或经营出现变化的信息。在 EMH市场中,理性的投资者对于纯粹的更名信息本不应该有大量关注,但由于投资者并不总能准确处理信息,而是总是偷懒地借助“捷径“或”“情绪过滤器”处理获得的新信息,更名事件作为一条新信息进入证券市场也就不可避免的被过度解读,最终,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导致了更名事件在更名公告前后出现了投资异象。
..........................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股票名称特征与投资者关注度
股票的名称特征总是引起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这些特征有文字方面,如:名称的关键词、流畅度、简洁度、历史感,也有外部影响方面,如:行业相关度、国家地域相关度、时代潮流相关度等。在以语言为基础的社会中,词汇隐含了大量信息,为了区别各类事物,我们总会使用一个独特的名称来标注所察觉的或识别的事物(Tadelis.S,1999)。公司名称携带了公司属性特征、过去表现、声誉实力,名称不仅是识别的标签也是影响投资者的因素,名称中不同的属性特征会让投资者有不一样的感受。公司更名是企业持久,复杂,迭代和以管理为中心的过程,选择重命名必定是当前公司名称难再体现公司的价值,或者不如利益相关者公司知名产品的名称(Mari Juntunen, 2014)。
Morris 和 Reyes(1989)5利用随机抽样方法从 1979-1989 年美国追求更名的公司中抽取 28 个公司,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有区别性特征的名称会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Bosch 和 Hirschey (1989)6发现选择更简短或者是由字母缩写的名称会更吸引投资者。Pensa(2006)7也通过对瑞士市场 1995-2006 年的更名数据进行筛选,对 64 例更名公司进行调查问卷研究,结论发现一个拥有简单、易识别特征的公司名称会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且调研结果显示 52.3%的投资者会根据公司名字的流畅度、易识别度、易记忆度、易产生共鸣度进行定级,来选择买卖公司的股票。
Green 和 Jame(2013)认为与心理学中提出的人们处理流畅度高的信息更为顺利一致,他们认为流畅的名称是对投资者决策有影响的,且研究发现拥有流畅简短、易发音名称的公司有着更高的营业额与估值率。刘亚琴(2008)认为由于在中国使用的文字有着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因此股票名称还携带了有关文化历史的信息,这对投资者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方辰君(2016)通过对汉字的笔画数、表义能力、热词贴近度研究公司名称的易识别度与股市表现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一个笔画数简单、更贴近热词的名称降低了股票名称的认知难度,更能吸引投资者,且实证证明获得的超额交易量是显著的。
........................

3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动因分析 ......................... 12
3.1 更名事件原因分类:上市公司视角.............................. 12
3.2 更名事件动因分析:投资者角度................................ 14
3.3 更名事件的市场效应:典型案例分析............................ 15
4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监管规则分析 ................... 19
4.1 更名事件的监管标准......................... 19
4.2 更名事件监管指引出台前后差异性分析.......................... 21
4.3 本章小结............................ 24
5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市场效应与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25
5.1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事件研究法步骤............................ 25
5.2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市场效应实证研究.......................... 28
5.3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监管有效性实证研究.......................... 35

5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市场效应与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5.1 上市公司更名事件:事件研究法步骤
在有效市场论中,我们总是假定投资者的行为是理性的,而近年发展的行为金融学提出,投资者的行为是不理性的,投资者情绪会被各类信息影响,如:在股票市场中我们看到会有“天气效应”“周一效应”“一月效应”等,这些效应的出现都显示了外部性条件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及参考金融研究方法论,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在上市公司公告更名信息时,更名事件表现出的市场效应,事件研究法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定义事件日与事件窗口
本文定义更名事件公告日为事件日设为 t=0;为了充分研究更名事件发生前后的市场效应,我们把事件窗口设定为 31 天,分析事件日前后 15 个交易日t=(-15,15)的市场效应;估计窗口为事件窗口前 100 个交易日 t=(-115,-16)。事件研究法的事件窗口数轴如图 5-1 所示:

.......................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本文研究 A 股市场更名事件的异象,首先通过对更名事件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动因与更名事件的监管规则:
(1)本文在研究更名事件的动因时,得出上市公司借并购重组,更改主营业务,变更控股权,又或者转型升级新的发展战略为由,更改公司及股票名称,意图吸引投资者关注度,获得市场效应。在案例分析中发现,更名事件的公告日前后股票价格出现了剧烈的波动,累计的收益率都高于同时期的大盘收益,在事件公告期间各类更名原因的更名事件都获得了正的收益利率。股票价格的波动大,存在价格效应是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也是上市公司热衷于更名的根本原因,由于利益的驱使也将导致更多的上市公司效仿更名,而破坏了更名事件的真实有效性,一度的炒作也将会破坏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2)在 1992 年开始出现第 1 件更名事件,之后更名事件逐年增加,但从2016 年 SSE 与 SZSE 相继出台更名事件监管条例后,2017 年更名事件首年下降28%。量化监管条例,构建合规性评价指标,把更名事件分为了合规更名事件与不合规更名事件,对比监管指引出台前后,发现合规更名事件的数量总体上是上升的,合规更名事件比例从 44.57%上升到 61.54%,导致更名事件不合规占比重最大的指标是更名原因不规范,而更名信息公告不规范的更名事件占比从 34%下降到 17.78%,监管部门在监管的开始对更名事件的监管有了一定的成效,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告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