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数据的检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0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旨在通过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各国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来促进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7 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当中。与以往相比,十九大报告不再明确提出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更加强调高质量的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经过了 40 多年的实践,“出口导向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和升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采取出口退稅优惠和补贴政策、降低关税水平等大量出口推动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的出口。在相关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外贸经济和国内产业实现了高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全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市场竞争愈加强烈、我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形势愈发严峻以及我国各生产要素的成本水平不断的上升等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出口行业和出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的压力。

因此,通过研究各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影响形成理论和参考建议来指导我国出口产品的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我国出口和整体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和水平、更有效率和公平以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各国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来促进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

1.2 研究意义
首先,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21 世纪,伴随着新一代技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经济,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和带动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其重要性。出口产品质量作为一国外贸竞争力的重要外在表征,其改善和提升已成为各国出口企业必须做出的选择。伴随着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的出现,各国都加大了对出口市场、企业和产品的研究和投入,然而目前我国的外贸发展仍旧处于"低价格陷阱"阶段,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单一、产品价格低廉和质量低下等实际情况并未得到实质改变。在我国“十三五”工作计划和“工业 4.0”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出口结构的优化、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增强中国外贸行业的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因此,通过研究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参考价值。

其次,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在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过程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测度研究、影响因素和升级研究等方面。但是由于相关宏观国家数据和微观贸易数据的限制,较少有学者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出口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大部分研究所参考的贸易数据相对陈旧,导致对出口产品影响因素研究的时效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基于最新的佩恩表(Penny World Tables)数据、并且从宏观国家层面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可以从理论层面拓展和延伸现有的相关研究内容,也能够增加本文研究结论的时效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研究的宏观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出口产品质量测度研究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测度的国内外研究相对成熟,但是测度出口产品质量的方法较多,本文将以往测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和梳理分类,并将之大致归为四类:价格指数法、质量指数法、嵌套 Logit 方法以及其他测度方法。
2.1.1 价格指数法
Flam & Helpman(1987)采用分部门产品质量的数据,利用价格指数测度了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且构建相关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地区)进行比较分析。Flam & Helpman 通过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倾向于生产和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地区)反之,倾向于生产和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但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发达国家(地区)逐步把中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进行生产以节约生产成本,由于产业和技术的转移会带来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Boorstein & Feenstra(1987)采用价格指数方法测算了美国 1969-1974 年间进口钢铁的质量水平。Boorstein & Feenstra 将单位价值分成三部分:纯净价格指数、质量指数与供应指数,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福利成本的模型来衡量质量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 1969年美国钢铁质量水平上升的速度最快。其他年份其质量水平平均下降了 1.4%
Imnaculada.et.al(2000)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双边国家(地区)在贸易过程中出口产品的质量指数,并且研究还表明,如果考虑价格指数作用,那么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其代表性高达 50%的水平,因此 Imnaculada.et.al 认为出口产品单位价可以看成是出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合理代理变量。
.........................

2.2 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于其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并且理论多侧重微观层面,实证则侧重行业和企业层面,国家宏观层面相对较少。新古典经济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把全要素生产率(TFP)当做衡量纯技术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而企业或者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与对于出口选择和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2.2.1 国外研究

Melitz(2003)通过建立异质性企业模型来分析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有不同生产率,并且其在进入该产业时面临的初始不确定性也不一样,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面临成本问题,只有了解足够的关于生产率水平的信息之后企业才会决定是否出口。出口贸易导致更高生产率的企业进入到出口市场,而较低生产率的企业继续对本国市场进行生产,并且进一步迫使最低生产率企业退出所有市场。Fan(2005)通过理论和实证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贸易量、出口产品范围和出口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产品质量、范围以及出口时间正相关。Hallak 和Sivadasan(2008)构建了内生产品质量的异质企业均衡模型,在模型中假设企业具有两种异质性:一是认为利用较低的可变成本来进行生产的能力为生产率;二是认为利用较少的固定成本来提升产品质量的能力为品质,然后探讨在出口贸易环境下的均衡状态。研究认为产品质量的提升,会带来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增加,和产品的固定成本上升,所以产品品质是决定质量选择的首要因素,但生产率同样也会影响企业对质量的选择,因此,二者都能提高企业最优质量的选择,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Curzi 和 Olper(2012)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推出拥有越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会倾向于生产更高质量产品的结论,因为在产品质量和固定成本二者正相关的假设前提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就越低,通过销售所能获取的利润就越多,那么企业投入固定成本进行研发和创新的资本就越多,企业创新和研发资金投入越大,那么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空间和可能性就更大。然后 Curzi 和 Olper 基于 2001-2006 年 750 家意大利餐饮企业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

第 3 章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 14
3.1 理论基础................................... 14
3.1.1 比较优势理论.............................. 14
3.1.2 要素禀赋理论................................. 15
第 4 章 出口产品质量测算............................ 22
4.1 测算方法比较与选择...................... 22
4.2 嵌套 Logit 模型 .................... 22
第 5 章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 27
5.1 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27
5.2 计量模型设定....................... 27
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27

第 5 章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来自 PWT 数据库(Penny World Tables),根据佩恩表测算的不同标准,本文选取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有两个,分别是 CTFP 与 RTFP,由于测算方式较为复杂,这里不做赘述,具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见附表 2。

其他控制变量。本文结合文献综述出口产品质量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人均 GDP(RGDP)、人力资本水平(HC)和对外贸易依存(FTD,Foreign Trade Dependence)作为其他控制变量。本文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进出口数据来自于UNCTADstat 数据库,作者根据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测算方法(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整理得出。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数据来自于 PWT 数据库(Penny World Tables),人均 GDP 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 WDI 数据库,本文根据所选国家进行梳理得出。同时,由于数据和年限的限制,部分可能存在影响的控制变量本文并没有做到全部考察到位。

.........................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归纳和梳理了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他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并采用 1995—2011 年 26 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总体和分样本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