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0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及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 31 个省份的 2004 年-2015 年面板数据为依据,结合 Hausman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多角度地深入辨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同时还分区域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再一次分析检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金融发展现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代经济最要的血脉为金融业,其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驱动力之一,近年来愈发凸显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它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各部门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随着金融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其从资本筹集、信息披露、资源再分配、风险揭示、公司治理水平以及投资消费拉动等各方面都充分满足了整体经济增长的全方位要求。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大力实现金融自由发展,但是经济增长的阶段不一样,也会导致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发展结构以及金融发展规模不同,过度的金融发展可能会对经济可能会有阻碍作用。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金融发展无法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有脱实向虚的趋势,如何合理的实现金融体制改革、防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 年 7 月中旬,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重新树立起金融在我国当前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制度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发展要回归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本源,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从 2012 年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更是保持着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合理的金融体系,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2015 年以来,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批准了 9 类专项债券,其中包括双创孵化专项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债转股专项债、养老产业专项债、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以及绿色债券等;2017 年8 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发布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社会领域产业方面的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农村产业等社会七大领域的专项债券。这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是我国对之前金融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的有力探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

..............................

1.2 本文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以及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具体研究的问题为:一、梳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相关实证方法的整理分析;二、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和结构布局进行分析;三、基于 2004 年至 2015 年我国 31 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系数模型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章 绪论。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本章节首先分别归纳出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然后对金融发展的理论作了梳理和归纳,最后对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类进行了综述。
第三章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本章节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演进历程和发展特点作了归纳梳理。
第四章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本章节为本文主要的实证分析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所需的其他指标体系,利用收集到的 2004 年-2015 年我国省级数据,先后通过单位根检验、回归处理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
第五章 结论。本章节为结合上文分析结果作总结性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
2.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歇尔、穆勒和约瑟夫·熊彼特等,其理论一般以产量的增加代表经济增长,通常以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国民收入衡量这一指标。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国民财富的来源是劳动,分为劳动效率和劳动数量两方面。斯密提出劳动效率的提高可以依赖资本积累和分工,人口数量增加可以促进劳动数量的增加,即可提高劳动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大卫·李嘉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两个前提条件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 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提出了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打破经济体系内部常规的发展。创新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发展、事业的成功会推进资源的不断整合和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这种经济飞跃式的发展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增长。而企业家的创新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可以撬动资源分配的杠杆,这也是企业家对创新而采用的控制方法之一。熊彼特认为银行的信贷支持是资本的主要来源,这种创造信用的能力是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环节。

2.1.2 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
1936 年,当代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而诞生了,当时处于社会发展衰退、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基于短期分析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经济快速复苏并有所增长,提出了传统经济自由主义下的市场自发调节会带来失业和生产过剩的问题,政府对经济发展实施干预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产出由总需求决定,在短期内有效提高总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向促进经济发展。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其未能揭示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解决的仅仅是短期经济问题。
在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其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受三大心理规律的影响,非充分就业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在这样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无法自动恢复至均衡状态,政府须采用经济政策进行干预,才能使经济重新达到均衡,并且可以通过货币供应的增加以及利率的降低来提高投资和增加就业,进而推动总需求的提高实现国民收入在短期内有所增长。
...............................

2.2 金融发展理论
上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开始再度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逐渐开始增多,后人对这类研究统称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一般以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第一为宏观层面,第二为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着重强调研究经济效率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关系,而微观层面则注重分析企业发展和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按照研究侧重的不同,可分为三大思想流派:(1)以学者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金融结构论(Financial Structure Theory),其在 1969 年提出不同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影响的程度不同,其关键原因在于各国金融结构和规模存在差异;(2)以学者肖和麦金农为代表的金融抑制论(Financial Repression),其在 1973 年提出政府如果采用操控利率或者汇率等金融工具对金融活动作出过多干预,会抑制金融的发展,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3)以学者默顿(Robert C. Merton,1995)和莱文(Ross Levine,1997)为代表的金融功能论(Functional Perspective),提出将质量阶梯、规模收益递增等,将金融变量内生化,构建出金融内生增长模型,重点研究金融体系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2.2.1 金融结构论

西方学者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1969)被公认为金融结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在出版的《金融的结构和发展》著作中,首次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世界 35 个国家上百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指出金融理论的核心就是确定影响金融交易流量、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结构的决定因素。他的观点核心内容为金融发展表现为金融结构的演变,而金融结构可以量化计算。在此书中,戈德史密斯构建了多个衡量金融结构的指标,进而用来度量金融的发展水平。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金融指标为金融相关比率——FIR,其等于一国或地区全部金融资产的价值除以国民财富(即全部实物资产价值)。这个指标在之后的研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其著作中,戈德史密斯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金融资产构成比率以及金融结构化程度等概念;同时还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做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还指出各国金融结构层次高低会限制金融发展,只有提高金融结构的层次才是金融发展必经之路。

................................

第 3 章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17
3.1 全国范围金融发展概况...................... 17
3.1.1 金融规模............................. 17
3.1.2 金融结构....................... 19
第 4 章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7
4.1 模型的构建.................................... 27
4.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联结机制................... 27
4.1.2 模型设定............................... 28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0
5.1 研究结论...................... 40
5.2 政策建议........................ 40

第 4 章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1 模型的构建
4.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联结机制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 31 个省份的 2004 年-2015 年面板数据为依据,结合 Hausman 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分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还分区域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再一次分析检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金融发展现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我国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和金融深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次,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就业人数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我国对外贸易目前与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我国目前金融业仍是以银行业为主,银行的信贷规模则代表了其发展的规模,目前银行的信贷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平均金融发展规模已经达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2.7 倍,而目前我国的金融深化水平也处于较高的程度,由于我国的金融规模和金融体系较为庞大,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较为脆弱,资源的错误分配可能性也超过以往水准。金融发展的质量并不高。以银行为首的间接融资方式占据了我国金融业的绝大部分,然而我国银行业运行效率低下,缺乏创新,金融发展更多的是量的增长而非质的提高,较多的资金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实体业,而是大量的投入房地产、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中。我国金融深化程度很高,但是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低,金融工具水平落后,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造成了限制。而且目前我国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较为苛刻,大量贷款资金都流向了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效率低下,很难刺激处经济增长的活力。可以说目前的金融抑制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