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对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国际贸易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59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研宄产业升级对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有助于从产业结构层面寻找促进出口贸易方式优化的对策,这对于促进中国出口由“规模大”向“质量高”转变有一定的价值;而分别从东、中、西部进行研宄有助于区别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之间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进而为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依据。这是本文研究产业升级对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的现实意义。

1引言

1.1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1.1研究问题
出口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形式之一,也是国民财富累积的重要途径。早在17世纪,出口更是为重商主义者所看重,“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就是其重要体现。当前,出口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装、皮鞋和玩具等商品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远销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市场,中国已成功跻身于世界出口大国的行列。
出口贸易方式对一国的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要素禀赋理论来看,一国的资源禀赋对该国的出口贸易方式偏向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对于劳动相对充裕而技术相对稀缺的经济体来说,它会偏向于加工贸易出口方式;而对于技术相对充裕而劳动相对稀缺的经济体来说,它会偏向于一般贸易出口方式。当前中国虽然出口规模庞大,但出口商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贸易产品为主,中国尚未能摆脱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尴尬处境。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而出口规模的增长,则直接得益于国内企业广泛从事国际代工委托加工等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因此,加工贸易出口在中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虽然加工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加工贸易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征意味着产品的大部分附加值都产生在国外环节,国内环节只赚取少量的加工组装利润,这导致加工贸易利润率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另一个方面,加工贸易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低,缺乏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亦不利于打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状态。不过,整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还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
........................

1.2文献综述
1.2.1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研宄开始于上世纪后半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概念和内涵在学界内尚未完全统一。就产业升级概念界定来说,国外研究者偏向于从微观层面来考察产业升级的内涵,产业升级是企业为提高其盈利能力而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过渡的过程,在价值链内部则表现为低附加值活动到高附加值活动的转变。产业升级是生产商从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向高价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转换的过程。国内研究者更偏向于从宏观的视角来探讨产业升级的本质,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提出,产业升级是一个经济体内资源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即比较优势的演化。潘冬青和尹忠明认为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国民经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演变,或者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依据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产业升级的度量方式也不尽相同。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主要从宏观层面来构建产业升级的度量指标,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more值、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等。微观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实证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从相关实证分析研究来看,微观层面的产业升级度量指标主要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而其测算也通常转换为宏观指标来间接处理,如生产要素的产出贡献值、人均生产总值增值指数等。总的来说,当前学界更常采用的产业升级度量方式或者是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者是基于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构造的深度化指数,其他的度量方式并不多见。
.......................

2中国产业升级与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和现状

2.1中国产业升级发展历程和现状
2.1.1三次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发展水平与美、苏等老工业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从三次产业发展来看,第二产业“一枝独秀”,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差距不大。九十年代起,随着改革的深化,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长较为明显,第二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但相较第三产业而言,第二产业稍占优势,第一产业发展仍然迟缓。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接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开始大幅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2010年起,第二产业增长放缓;2012年,第二产业总产值40790.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0820.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对第二产业的首次反超。(见图2-1)

........................

2.2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和现状
2.2.1中国出口总体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总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商品出口额达2.27万亿美元,高居世界出口排名榜首;美国商品出口额为1.5万亿美元,居第二位,德国、日本和荷兰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而在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之后;德国位列榜首,但三国差距并不大。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出口均有一定幅度下滑,德国相对中国降幅较高,商品出口额跌落至第二位,中国商品出口额首次位列世界第一。此后,中国商品出口额与美、德等主要出口国差距逐渐扩大,中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日渐巩固。2014年起,受到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各主要出口国商品出口额都随着出口价格的下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见图2-5)。

.......................
3理论分析与基本假设...........20
3.1产业升级对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机理............20
3.1.1产业升级影响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微观机理...............20
3.1.2产业升级影响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中观机理..........21
4模型与方法.........24
4.1模型建立..........24
4.2变量选取...........25
5结果与分析..........30
5.1产业升级对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影响...........30
5.2产业升级对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32

5结果与分析

5.1产业升级对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表5-1给出了产业升级对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影响,表中(I)列展示的是中国28个省份(市、自治区)的整体回归结果,由表可知,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系数为正且在1%检验水平下显著,说明产业升级显著促进了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增加。资本投入系数为-0.346,且在1%检验水平下显著,表明资本投入增加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当前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主要依托于出口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企业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使得研发预算减少,进而使得一般贸易增长受到抑制。

......................

6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结论
本文阐述了产业升级对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机理,并使用2004-2015年中国28个省份(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整体上促进了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增长和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这与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相符。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有效促进了其一般贸易出口的増长和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转型优化,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也促进了其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和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改善,然而中部地区的结果与东西部地区有较大差异。中部地区产业升级虽然促进了其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但是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的提高存在负面影响。造成中部结果异于东西部地区的原因可能是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出口企业走上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产业升级改进了企业生产工艺、丰富了产品结构、完善了产品功能,也拓宽了企业的生产链条,使企业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的洪流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中国一般贸易出口也得到了快速増长,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