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60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现状。安徽省近年来贸易迅速发展,出口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而目前对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到底是什么现状我们不得而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连续 16 年的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实际排放量,为以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我们所生活环境的变化,雾霾、空气污染等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每天都面临的问题,所以,“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活也成为人们追逐的方向。大家也都逐步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全世界居民共同去维护。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化成为可能,贸易也给各个参与国都带来了利益,但是,贸易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相伴不利的发生,即所谓的贸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二战以后,贸易和金融两个方面是全球政策协调框架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环境气候的问题逐渐严重并凸显出来,现在,全球政策协调体系把气候问题同贸易和金融一并纳入该体系成为该体系的三大核心。所以,关于环境气候问题在一些大型国际研讨会以及政府间的活动中都会有所涉及。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从 20 世纪七十年代起一些学者们就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探索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否和经济全球化有关,迅速扩张的国际贸易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以及如何影响等,学术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使得很多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不断出现。而且自 20 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际气候制度的基础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共同确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中,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家间政治和经济发展谈判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现状。安徽省近年来贸易迅速发展,出口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而目前对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到底是什么现状我们不得而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连续 16 年的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实际排放量,为以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际贸易影响碳排放的理论研究
Grossman和Krueger(1993)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威胁,最先从三个方面评估了自由贸易对环境产生的效应,认为一国贸易开放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环境,即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张、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Copeland和Taylor(1994)对这三个效应进行了模型化,后来被广泛用于研究环境与贸易的问题。随后,Antweiler等人(2001)对Copeland和Taylor(1994)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与赫-俄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即 “ACT理论 ”)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估计方程式,奠定了实证检验的基础。2009年UNEP和WTO联合发布的《贸易与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报告中,研究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把“ACT理论”作为基础( Tamiotti等,2009)。“ACT理论”指出,规模效应是指一国出口贸易的扩大,一方面会使得国内出口品行业的产出增加,从而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能源使用会增加,能源消耗的增加进而会增加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一国出口的增加,会提高当地居民以及政府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激发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政府也会增加对环保的投入力度,从而清洁产品的需求产生,最终会降低碳排放量。结构效应是指随着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专业化分工得到发展,每个国家根据自身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样一国的出口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一般一国的出口中有比较优势产品也有比较劣势产品,只是在比较优势产品上的出口占据绝对份额,如果该优势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低,那么出口的就是清洁产品,碳排放量相对较小,出口结构较合理。如果该优势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高,出口的就是高污染产品,碳排放量就会比较大,出口结构就需要调整。技术效应是指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专业化的分工,贸易参加国会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得到提升,从而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国际贸易会带来技术的跨国转移,即技术外溢。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的力度更大,新的技术也大多在发达国家率先产生和使用,相对于清洁技术亦是如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这些新技术就可能会被其他国家模仿和改进,技术外溢会使得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能够采用清洁技术进行本国的生产,有助于改善本国的环境。
.......................

第二章 贸易与环境的相关理论和影响机制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最早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马歇尔认为,在生产过程中的要素除了典型的劳动、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外,还有其他要素。他把使得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种。内部经济,顾名思义是由于公司企业内部的生产或管理等要素改善并重新再分工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则是从企业外部的角度,即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竞争过程中的优化再分工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后来,庇古在马歇尔的基础上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补充。庇古认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不同的,在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也是不均等的,从而很可能引起无效或者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如果一项经济活动能够对外界产生正面影响,使得社会的边际收益大于个人的边际收益,整个社会的福利就会增加,就认为正的外部性产生,如果私人边际收益高于社会的边际收益,整个社会的福利会受损,则负的外部性产生。
碳排放的外部性行为。众所周知,环境是一种公共品,环境具有外部性的典型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而碳排放是属于环境污染。碳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以及消费环节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污染。如果把这部分污染作为企业的外部成本,并且对确定的污染的产权即碳排放权进行征税,就把外部性的成本内部化到企业成本里面了。如果厂商尤其是高污染产品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为排污承担任何费用,那么该厂商就会无偿无限制享用这种“资源”,环境受到污染,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所以碳排放是一种负的外部性行为。
..........................

第二节 贸易影响环境的机制
贸易对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最早是 Grossman 和 Kruger(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潜在影响时将贸易影响环境的机制划分为三个方面: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这种分解后来被很多学者广泛运用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上面。他们认为,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贸易规模会扩大,其致力于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而会引起该国的行业结构发生变化,最后进一步影响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即规模效应。该国由于扩大生产导致行业结构变化,该结构变化给环境质量带来的结果取决于污染密集型部门的规模是扩大还是减少了,即结构效应。贸易引发的技术效应是指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有效抑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贸易影响环境的三个效应后来被 Copeland 和 Taylor 进行了模型化分析,也获得了较有影响的成果。首先假定一国生产 X1 和 X2 两种产品,经济总产出为Y,在世界市场价格水平下,P1 表示为 X1 的价格,P2 表示为 X2 的价格,I1、I2分别为 X1 和 X2 的碳排放强度,则可定义经济总产出 Y 为:

..........................
第三章 安徽省的出口现状 ··················· 15
第一节 安徽省出口规模 ························· 15
第二节 安徽省出口结构 ························· 17
第四章 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 22
第一节 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测算····················· 22
一、 模型的构建 ··························· 22
二、 部门的整合 ··························· 23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39
一、 主要结论 ···························· 39
二、 政策建议 ···························· 40

第四章 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安徽省出口隐含碳的测算
一、模型的构建
本文是基于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Method)基础上对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投入产出法最早是有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在 1936年提出的,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体系所有部门都被纳入到投入产出表中,有纵向的投入表和横向的产出表构成一张交叉的投入产出表,其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可操作性,现在被广泛用于各领域。投入产出法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应用到能源消耗以和衡量环境质量方面,目前学术界对贸易隐含碳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投入产出法基础上。
LMDI(Logarithmic Mean pisia Index)是对数均值的简写形式,同时使用乘法和加法进行修正的一种指数运算,该方法运算非常巧妙,可以进行彻底分解,同时对零值以及负值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并且 LMDI 可以进行无残差完全的因素分解。由于 LMDI 分解方法的优越性,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有使用此方法,本文也是采用 LMDI 指数分解法对安徽省的出口隐含碳进行分解。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安徽省出口总额和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从 2000-2015 年,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与出口额的走势基本上一致。安徽省 2000 年的出口额为 21.72 亿美元,到 2015 年扩大为 331.14 亿美元,增长了 14 倍。而出口隐含碳在 2000 年为 45.28 万吨,2015 年为 588.11 万吨,增长了约 12 倍左右。就安徽省出口隐含碳自身而言从时间序列上可以看出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6 年为小幅增长期,2007-2011 年为波动期,2012-2015 年为快速增长期。
(二)安徽省出口结构不太合理,但是正在逐步优化中。传统的纺织服装业等在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而对于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如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较少。另外,化工行业以及金属冶炼行业出口量较纺织服装业稍微少一些。对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量一直在快速增加,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也在改善,这说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不断扩张,出口的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从 LMDI 总量分解来看,从 2000-2015 年,出口的规模效应作用最大,并且对出口隐含碳排放有正向的影响,结构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并且整体也是有正向的效果,说明安徽省目前的出口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技术效应则没有一直保持抑制出口隐含碳的作用,并且作用效果变化幅度较大,起到抑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是起到正向的作用效果却显著。
(四)从 LMDI 部门分解看,在各行业中,化工和金属冶炼等高污染行业的规模效应所占比重较大,传统纺织服装业的规模效应占比逐步下降,而像计算机等高科技低污染行业的规模效应占比非常小,不到百分之一的占比,但是横向上看也在保持持续增长。各行业的结构效应也是有差别,2000-2006 阶段各行业的结构效应变动量较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2006-2010 年,除了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他行业的结构效应变动量也相对没有太大差别。2010-2015 年,各行业的结构效应变动量变化较大。总的来说,结构效应的变化不稳定,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所以,出口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安徽省分行业出口隐含碳的变化情况显示,技术效应的作用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各行业之间的技术效应有波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