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经济论文,本文从科技的五个领域来进行具体分析,从合作内容和模式上深入挖掘合作潜力,结合中俄两国先天的地缘优势和政治友好关系,从战略角度和全局大势来为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提出相应的建议性策略。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基本概念界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各国间进行科技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国家间相互交流的加深和共同利益领域的扩展,国际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层次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现就“合作”和“高科技”的相关概念作如下阐述。
(一)“合作”的概念
《中国百科大辞典》对合作的解释是:“社会互动形式之一,人际间为达到共同目标,相互配合、协作的联合行动,可使双方获得有利的结果。基本条件是目标一致,认识接近,动作配合,相互信任”。①还有一些学者从现代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将合作与竞争联系起来,认为合作是相对于竞争而言的一种社会行为。②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合作是人们(或组织)为了达到共同目的或相似目标、谋取相互利益而自愿组合在一起的短期或长期的协作性社会活动。国际合作的概念同样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学派将国家视为国际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行为体,认为国际合作是指“国家间的”合作。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则认为,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既有民族国家行为体,又有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的非国家行为体。我国《国际政治大辞典》将国际合作的概念表述为:“国际合作是指国家或其他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由于一定领域内利益和目标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协调、联合和相互支持的行动。”③我比较同意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对国际合作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综述
一、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今的国际贸易就是国际分工的实现形式,它扩大了社会劳动的范围,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最终提升了整个国际社会的生产力。本节主要对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H-O 理论作具体阐述与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1772-1832)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李嘉图提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出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若是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即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两利相全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是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形,在前人特殊贸易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将贸易模型推广至普遍存在的一般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正是李嘉图在发展古典贸易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但是该理论仍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所依赖的九大前提条件过于苛刻,不管是对于产品和国家的数量限定、还是无规模经济的假设(劳动同质、成本不变)、运输成本为零、只有在国内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因分工、自由贸易有变化、物物交换、国际经济是静态的,这些假定条件具有较大的不可实现性,因此完全满足九大假设的国际分工仅仅是理想中的状态;其次,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主张按当前的比较成本格局进行分工,而没有看到比较成本、比较优势是可变的。最后,该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考察社会分工问题是不能离开生产关系的,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但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的,因而国际分工的实质和内容不能不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因此,不能把国际分工简单地说成生产率差异的结果。①
.........................
第二章 中俄科技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中俄科技合作的背景分析
一、中俄科技合作的国际经济背景
首先,随着全球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升,世界各国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极大提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在各国加深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进行更加充分的流动和更加合理的配置,社会分工得到完善。其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加快,国家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一国科技领域发展水平支撑其在国际上的地位,科技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开展并逐步成熟,国家间的科技资源加快整合速度,先进技术和研发团队大规模跨国转移,国际联合研发普遍存在。最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当中,机电产品(电机、电气、音像产品及其零附件)居首要地位,占比达25%,2018 年美国针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机电商品多次加征关税和附加税,中美贸易战打响,虽然通过世贸组织进行争端调节,但这也为中国提升自身科技实力敲响了警钟,为中俄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外部动力。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它是一个合作倡议,更是影响世界发展的新理念与合作平台,依靠中国与他国的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的已有平台,各国根据本国资源禀赋,挖掘合作潜力和空间。
.....................
第二节 中俄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得当前是中俄开展科技合作的最佳时期,双方在能源、农业等科技领域的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稳步开展,取得一系列成果。
一、两大邻国优势互补,科技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作为拥有长久合作基础的伙伴国,在科技合作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双方具有完善的合作机制和坚实的项目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俄建立了一系列的科技合作机制,例如,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部长级中俄科技合作委员会。在政府的主导下,双方建立了大批的科技合作项目与协议,两国的科技合作从某些层面来讲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次,两国科技结构具有互补性。俄罗斯的科技具有不平衡性,军工领域、航空领域、重工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发展较快,应用研究、消费工业部门相对薄弱,同时大量研究成果在转化、投产方面存在困难,而中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农业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能缓解俄罗斯的困境,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最后,科技合作前景广阔。俄罗斯正处于经济复苏、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需借助外部资金来振兴经济与科技,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代表着中国强大的资金实力,同时,俄罗斯具有较大的技术转让和合作研发的兴趣,这对中俄科技例如军工技术的合作来讲是一个发展契机。中俄可以借鉴俄印的合作模式来创新合作理念和机制,大力推动中俄科技合作。
二、科技合作将为两国创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近几年来,中俄两国顶住国际媒体的非议,建立正常良好的国家友好关系,中俄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变得日益紧密,不管是军工科技还是民生科技,两国都有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和研发工程,中俄两国的科学家也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对双方的科技发展也提出了诸多良好的建议,并得到双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在高新技术和生态环境领域,推动青年科学家与中国留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共同参与研发项目,最终促成了项目的成功实施。进入 21 世纪,科技合作不再是政府间交流的专属品,科研院所、权威专家、研发机构等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机构与个人,都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交流合作,这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了更加新生的力量。
............................
第三章 中俄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潜力分析.....................27
第一节 中俄两国科技资源分析.......................27
一、中国科技资源与科技发展水平.......................27
二、俄罗斯科技资源与科技发展水平........................31
第四章 制约中俄科技合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42
第一节 中俄科技合作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分析..................42
一、中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42
二、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44
第五章 中俄科技合作的模式探索与选择......................49
第一节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模式.......................49
一、政府主导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49
二、金融支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发展.....................50
第六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思路
第一节 中俄协商对中俄科技合作作出宏观战略设计
一、充分重视和提高俄罗斯在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中的地位
........................
结论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已经大大提升,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也逐渐提升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力争在科技领域抢夺发展先机。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进力度上来看,我国也是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制造 2025 的推动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本文以中俄两国科技合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中俄两国各自的科技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两国各自的优势领域和合作互补性,为以后双方进一步推进科技合作提供了事实依据。。
本文采用总分的的论述结构,结合国际分工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首先,对中俄两国科技水平总体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双方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来具体了解两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为下文双方可做模式的构造奠定基础。其次,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在军工领域、农林领域、航空领域、装备制造领域、能源领域等进行范围界定和双方的合作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会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来不断的规避。最后,就上文的分析,再结合国际上已有的国家间科技合作模式的分析,结合双方合作的现状和基础,来提出中俄科技合作的模式。综上,无论是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还是分部门的发展,我国都需要努力向韩国学习。
参考文献(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科技合作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龙江丝路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竞争
- 安徽省出口隐含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分
- 产业升级对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国际贸易
- 多边还是双边?自贸协定机制构建的国际贸易
- 高级人才要素跨国流动与企业创新——基于国
- 国际贸易便利化的测评及其跨境电子商务出口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产能合作国际贸易学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印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
- 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 要素跨界跨国流动与效率增进国际贸易研究:基
- 我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对农产品进口规模的国
- 中国OFDI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国际贸易
- 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国际贸易
- 基于GVC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国际贸易
-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下中国和巴基斯坦贸易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旅游合作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