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贸商控制大豆贸易运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9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1-2012 年,我国大豆进口持续快速增加,如表 1.1所示,进口量由 1394 万吨增加到 5838 万吨,年均增长12.8%,来源主要是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贸易 80%被跨国公司掌控,大量进口使得我国对进口大豆依存度大幅提高,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率由 47.9%增至 81.5%。

国际大豆的进口离不开海洋运输,海洋运输的发展又为国际大豆贸易的开拓提供了可能。航运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近似于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总体来说运费呈现金融化、指数化的趋势;船舶呈现大型化、节能化的发展趋势;且海运运费占整个货物成本的比例不容小觑,海洋运输对大豆贸易执行效果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航运市场与货物贸易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亚洲船东船队规模居世界首位、中日韩船东为市场先锋总能给予低价运费,亚洲既是海运业务的重心也是各个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大豆行业面临的现状是国际粮商早已实现对粮食资源的掌控和产业链上游的利润瓜分,中国粮贸商在世界粮食市场上长期缺乏话语权。自 2008 年金融海​啸以来,汇率的波动风险和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国内大豆压榨利润持续走低,甚至面临越压榨越亏损的窘迫局面。国际粮商却通过对下游工厂大豆压榨利润的分析,同步调整上游原料市场的价格,导致国内整个大豆压榨行业的利润不断输送回其控制的产业链上游,这已经让很多大型粮食企业连年亏损。作为国内龙头粮食企业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中粮集团通过跨国并购向大豆上游产区进发势在必行。

​......................

1.2 研究意义

海洋运输的兴起与对外贸易的开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作为中国粮油龙头企业,中粮致力于构建全球供应链。完成国际化并购只是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海洋运输作为服务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可以进一步保障国际化经营中原料采购成本的下降带来的竞争优势。国际平台的搭建引入了来宝租船这样的专业化航运团队,笔者将通过物流服务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中粮原有的租船业务存在的价值,租船业务与采购业务紧密联系,控制运输权对大豆贸易执行的积极作用等方面来论证粮贸商控制贸易运输权的重要意义。

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产业链上游大部分的资源,CNF的贸易方式使其进一步控制了国际大豆的物流领域,增加了进口商的贸易风险和运输风险,通过对比介绍买卖双方负责运输的两种贸易方式在执行环节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租船业务对货物采购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阐述了买方掌握航运能实现风险控制和成本降低。以具体业务实践与产业经济学的竞争优势、全球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供应链、国际贸易合同条款、航运实务等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大豆产业的行业特征和获取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粮贸商如何利用海外并购带来的契机贴近原材料市场,深化发展自身租船业务,实现对大豆贸易运输权的这个关键点的控制。同时,笔者还认为现货程租方式使得中国进口商面临即期运价波动。探讨实现降低航运市场的波动风险,防范履约风险,创造额外的市场化利润,真正将控制运输权这种相对优势彻底转化为低风险低成本的绝对优势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

​........................

第 2 章 构建全球供应链的动因分析

​2.1 跨国公司的行业垄断

受自然条件不断变化和粮食耕种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区域化生产和消费不平衡加剧,对粮源的掌控能力成为了国际大粮商的垄断优势。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农民收成和卖粮意愿、港口和仓储设施、内陆运输成本及政治因素等。国际大豆贸易市场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成熟的卖方主导市场,其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产业链上游大豆的收购、压榨,收储,国内物流等重要环节的控制,并通过下游压榨工厂进口国市场数据的反馈,对大豆价格进行迅速调整,吸收了大豆行业的主要利润。进军航运业则实现了对大豆国际物流环节的全面控制,创造货运收入并且实现新兴业务的拓展。近些年来,国际大粮商倾向于 CNF大豆贸易,企图进一步控制大豆国际贸易的物流渠道。

​2.1.1 粮源掌控能力是国际大粮商的核心竞争力

跨国粮商一方面实现全球广泛布局,另一方面根据下游市场需求的反馈快速传导至上游来进行原料大豆定价,保证产区和销区之间不脱节。与此同时利用CBOT大豆期货进行交易风险的转移、巴西PAPER市场降低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及在产区通过多种方式保障粮食资源的稳定收储和流动,在产业链上游进入稳定的盈利模式。

​一、通过 CBOT 大豆期货交易和巴西 PAPER市场降低货物价格波动风险

​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是世界上交易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强的农产品交易所,其大豆期货价格是国际大豆贸易中的权威价格,而 CBOT 大豆市场价格仅代表了美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关系,且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区的大豆不能用于期货交割。跨国公司在全球大豆贸易中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被排挤在世界定价体系之外国家的大豆产业成为 CBOT 大豆市场波动风险的承载体。

巴西大豆种植北移即北部港口优良的仓储、运输、装运能力的加强,以及买家对北部高品质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巴西国内的现货交易中,当地的供应商通过 PAPER 市场锁定升贴水进行保值,出口商同样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收购货物并销售:先确定出口港口与 PAPER 之间的价差,签订基于 PAPER FRAME的现货合同,然后在装船前进行贴水定价,近几年巴西港口与 PAPER 之间的价差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内陆运输运费的上涨、港口排队时间的延长、海运运费的差价、中国买家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增长以及大买家的激进报价。参与者有 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来宝、尼德拉、CHS 这样的跨国公司,跨国粮商通过巴西 PAPER 市场利用金融工具对上游大豆原料成本实现了现货与期货的锁定,以降低货物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2.2 中国粮贸企业的国际化

全球供应链的产生是国际化分工深化的结果,国际分工则是国际化产生的条件,其深化和发展是供应链产生和全球化发展的基础。构建全球供应链,要对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配送等功能实现系统的功能整合,提升各功能之间的衔接性。大豆压榨行业是全球化产业,全球市场是其竞争战场,竞争优势是全球网络活动总和后的成果,我国大豆供求缺口只能靠进口来满足, 粮贸企业要培养竞争能力,需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大量投入。下一步便是根据形势和协调两大要领确立竞争优势,形势是指生产地域,协调是指销售市场。中粮构建的全球供应链为中国粮贸商打破跨国粮食的行业垄断奠定了基础,即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中突围。通过国际并购建立全球架构体系,要着力于全球经营能力以及国内、外网点的协调能力。而国外采购、国际物流和国内压榨体系的构建,则意味着要有组合国内总部、海外平台和运输网络的能力;国际大豆物流体系的构建,需结合海洋运输这个关键环节,使物流服务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实现从产区到销区的“粮食走廊”,深化中国粮贸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2.2.1 产销优势结合

大豆原料的生产地域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粮贸企业本身不具备原料优势,需要通过在产地投资并购的方式获得原料的渠道和价格优势,同时发挥自身贴近亚洲市场的市场需求优势。大豆压榨行业在中国面临的困境源于外资企业对行业的控制,其利用自身的母国优势获得了更低的原材料价格和稳定的供货渠道,再将获得的利润迅速输送回母国,拓展了资本优势。由于外资企业通过参股、合资或直接建厂对在大豆压榨行业产生了进一步的控制,使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受控于国际资本,跨国粮商对上游产区的垄断和控制进一步威胁我国的大豆进口贸易,导致中国的贸易商在粮食市场上交易地位不平等。

海外统一的采购平台更贴近原料市场,可以实现采购优势。来宝集团和尼德拉本身已具有粮食行业的影响力和占有率优势,来宝农业在全球商情体系的完整性和数据的持续性方面、尼德拉在产区仓储设施和粮食贸易经营管理方面更是模范,通过 CNN平台实现大豆原料集中采购,采购量的优势可以进一步降低原料的总成本,增强原料采购价格优势。

继续深化在销区市场方面的优势: 国内压榨和精炼厂的利润反馈体现在大豆原料进口需求的变化上,使贴近终端销售市场的优势得以实现;而粮食龙头企业的地位则巩固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覆盖率和对市场的理解。通过压榨厂的压榨需求真正了解国内终端产品的销售和压榨利润,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原料采购决策的同步。

.....................

​第 3 章 FOB 贸易条件下实现对贸易风险的控制 ................ 20

3.1 FOB 贸易敦促买卖合约与租约条款匹配 ............ 20

3.1.1 宣示受载期条款的协调 .......... 21

第 4 章 采购与运输业务衔接的控制 ............... 32

4.1 船与货的业务衔接 ........... 32

4.2 业务内容和资金管理 ............... 33

第 5 章 协调关键环节采购成本的控制 ....................... 36

5.1 对应货值高低匹配装运货量 ................ 36

5.2 配合生产和榨利核算 ...........37

第 5 章 协调关键环节采购成本的控制

通过第3章和第4章的综合分析,可见FOB大豆的贸易方式可以实现贸易风险的根本控制,深化到租约和买卖合约条款的协调,费用和风险的分摊以及服务于货物采购部门的业务性质。本章将着重介绍通过租约实现执行环节中成本的控制和额外利润来实现采购总成本的控制:调换相近装载期的不同载重吨船舶,配合工厂的到货需求,贸易双方和租约双方滞期速遣费的收益,运用期租船舶并且运用运费衍生品金融工具锁定远期运费的价格。

5.1 对应货值高低匹配装运货量

买方负责航运,就对装载期和货量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可以根据买卖合约受载期一个月内的月头与月尾货值的波动和港口排队的情况敦促船舶到港的具体时间,依照货物价格波动的方向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选择装运付运的时间以及具体的货量,获得这部分市场化的利润。

调换船舶。大豆现货价格在同一装载月内货值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浮动,买方负责装运付运则可以实现在同装载月执行的多载 FOB 船舶间对应当月货值的高低调换不同载重吨船舶,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前提是在相近的装载期内,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较多的船舶可以调换。

运费条款匹配。买方负责航运会按照贸易合同时限的要求向卖方宣载船舶(Vessel Nomination),其中包含船东向租家宣载船舶的邮件中关于船舶的注册信息和关于货量的确认,发出宣示船舶的邮件时,买卖双方已锁定该载船舶的预期货量。虽然在租家接受船东宣载船舶时货量已基本确定,但由于买方与船东有直接的合同约束,在订立租约时将不同货量对应不同运费的条款加入就可实现在装运期内时根据货物价格的变化方向调整货量。如果货物市场大幅上涨,买卖合约价格对买方有利,通过让船东按照合同上限装货的方法赚取额外的货物价差利润。反之,如果货物价格在装载期内大幅下跌,可指示船东按合同下限装货,减少货值损失。由于买方与船东有租约作为控制,可将货值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也可以使额外的利润最大化。

.......................

第 6 章 结论

对于中粮集团这样的大型粮食企业来讲,构建全球供应链并实现对大豆运输权的把握,既有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也是大豆行业现状驱动的结果,国际化经营有助于实现在粮食行业的竞争优势。根据全球供应链的角度分析,粮食供应链竞争体系是一个完整体系,国际粮商不仅实现了上游粮源的控制,还在航运市场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主要源于对农业产业上游利润的成熟规划和自有码头设施周转优势,以及作为货主在航运市场上享有的价格优势。构建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并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中国粮贸龙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其进行国际并购的实例研究,提出了中国粮贸企业跨国并购理论支持和可行性依据,并提出保障采购渠道的安全需要结合进口大豆国际物流这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控制贸易运输权问题。

​从大豆进口的贸易环节和业务执行中反映出买方掌握航运可以较大程度的实现贸易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控制实现贸易合同与租船合同条款的匹配,通过执行环节的全程参与和监督,实现贸易风险的有效降低。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重要战略节点,运输在贸易采购环节专业性业务内容,以及与采购业务的衔接与隶属关系再次证明了租船部门存在的意义。成本控制优势则体现在根据货值高低选择实际货量,产业链中、下游工厂库存的调配,滞期速遣费的差价收益,远期运费的锁定和期租船舶的应用。

​未来可以建立中国的油脂企业联盟来实现国际大豆统一进口代理业务,实现买进 FOB 大豆,卖出 CNF 大豆的中间贸易商盈利模式。集中油脂企业联盟订单统一采购;以合资或参股的方式拥有港口自有码头和粮食产地仓库或者与主产区码头及港口仓库签订长期的租赁协议,增强港口的中转能力;期租船舶获取稳定的船源和运费、自主选择船型和货量和灵活调配船期,体现服务供应链的协调优势;拟制符合自有货物运输特点的海运合同范本;与国际级伙伴合作,具备“商业、法律、保险”的业务结构;提高港口的物流服务能力,实现产区仓储、码头与海运业务的优势相匹配。在保留原有海运业务的基础上增强与货物市场的联动性与紧密性,贸易运输权的控制保障了采购渠道的畅通和货物安全,物流服务供应链进一步巩固运输权优势,粮贸业务的发展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适应,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最终为提升中国粮贸企业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地位服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