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前言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 国有贸易型公司的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着较为剧烈的、深刻的变化,传统优势正在弱化,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外部产品需求增速减缓使国有贸易型公司发展步履维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往依靠单纯赚取贸易差价的经营模式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国有贸易型公司平均效益甚至低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大批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日渐衰败甚至死亡。因此,重新审视国有贸易型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战略架构,探索其未来发展的策略取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贸易型企业所处的流通业是一个以价值传递为核心的行业,贸易型企业的经营策略应该以提供增值服务为导向进行调整。纵观国内外贸易型公司中翘楚的发展演变历程,必然要经历一次由传统贸易型企业向专业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摆脱简单的中间商模式,在经营模式再造过程中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延伸,最大限度地获得增值服务中的附加价值,持续发展新的价值空间。
公路与高速公路建设历程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道路沥青使用需求量随之也将持续增长。目前,沥青贸易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竞争态势的加剧,某些贸易商在局部区域已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分割、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与一般商品相比,沥青贸易产业有链条长、依赖专用运输及仓储设备、重加工增值、重资产、重服务等特点。能否有效整合沥青产业链相关环节,为终端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沥青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总体来看,沥青贸易产业处于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有资金实力、规模化运作的贸易商有机会成长为行业领袖,这也为处于沥青贸易产业链中的国有贸易型公司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本文试图利用产业链分析的方法,分析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贸易产业链中不同阶段的价值体现与以及所需的关键要素,并对其策略选择给出理论上和操作上的回答。产业价值链分析主要描述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和顾客及其内部经营链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从而识别每个经营活动所创的价值以及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理论上,价值链中价值的创造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比竞争者更低的价格提供无差别的商品或服务”或“以合理的额外费用提供唯一的优质商品或服务”。对基于沥青贸易产业链中的国有贸易型公司开展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在从事沥青贸易流通经营活动过程的业务环节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关键的增值环节,从而提升国有贸易型企业在沥青贸易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沥青贸易产业外部市场的变化,行业内竞争加剧、企业持续经营不稳定的情况下,国有贸易型公司应在遵循贸易型公司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牢牢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向沥青贸易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积极开拓丰富上游资源,加强沥青深加工技术研发能力,建立自有沥青仓储基地,通过经营创新扩大经营规模,逐步打造完整的沥青物流供应链,从沥青原料采购、深加工、仓储运输、终端销售、施工建设等方面完成“链上总动员”,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对利润增长点的需求、对成本控制的需求、以及企业面临的客户服务水平提升的挑战,抓住市场机遇,从而最终成为产业组织者与行业领袖企业。
.........................
第 2 章 我国沥青贸易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我国公路建设规划与沥青需求情况
2.1.1 沥青的种类与用途
道路石油沥青又分为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其中,改性沥青是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中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等改性剂,使沥青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多用于高等级公路的面层。高速公路每车道公里沥青需求量80-100 吨,其中三分之一为改性沥青与乳化沥青。
2.1.2 我国道路沥青使用发展历程
我国的道路沥青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技术落后依赖进口到国产沥青技术快速进步,从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到行业规范相对完善,现在正处于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1) 60 年代以前,国内砂石路面为主砂石料和粘土是最基本的材料;
(2) 60 年代,大庆油田渣油作为结合料代替了粘土;
(3) 70 年代,胜利油田孤岛原油炼出的胜利 100 号沥青,一定程度上符合 道路沥青的技术要求;
(4) 80 年代中期,以京津唐高速为契机开始进口沥青,并且利用我国稠油资源开发重交沥青;
(5) 90 年代以后,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增长沥青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口和国产沥青消费量持续增长,并开始大量使用改性沥青。
2.1.3 我国公路建设情况与未来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公路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特别是就是 90 年代以后,中国的公路建设规模发展飞速,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 年-2030年)》显示,到 2030 年,中国公路网总规模约 580 万公里,其中国家公路约 40万公里,占总规模的 7%,省级公路占 9%,乡村公路占 84%。在国家公路网中,预计建成普通国道约 26.5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约 11.8 万公里,投资总额约 4.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 4.8 万公里。
...........................
2.2 我国沥青贸易进出口历程分析
如上文所述,90 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由于当时国产重交沥青数量少、质量稳定性差,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进口沥青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海关部门提供的资料,1994 年我国进口沥青突破 10 万吨,1995 年同比增长 180%以上达 30.9 万吨,之后几年以平均 3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6-2010 年,国内沥青进口量从 343 万吨增长至 409 万吨,累计增长 19.2%。作为高速公路沥青需求中最重要的环节,进口沥青需求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而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国产沥青品质的提高和价格优势的增强,进口沥青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下降。2012 年进口量在 273 万吨左右,同比减少了 14%。一方面,国内沥青供应量不断增加,而且以三大集团为主的国内大炼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供应也相对稳定,更能满足大项目的供应条件,因此增幅远远高于进口沥青;另一方面,部分亚洲沥青厂对出口业务的经济性要求较高。
2012 年国内沥青需求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月均进口量在 22.8 万吨左右。长三角的江苏和浙江仍是进口沥青的主要口岸。进口量最大的南京海关进口沥青中转量 67 万吨。
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国内沥青供应过剩加上国产沥青品质的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我国沥青出口维持增长趋势,2009 年开始由于中石化加大了对沥青出口的拓展力度,增速加快,出口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华南沿海的炼厂,出口量由2009 年的 8 万吨一度达到 2011 年 24 万吨的峰值。但 2012 年由于沥青出口的经济性下降,沥青出口量仅有 10 万吨,同比减少约 60%。
由于国内沥青出口主要被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炼厂所垄断,具有较高壁垒,一般的国内沥青贸易商难以进入,同时由于我国沥青出口的产品多位低单价的普通沥青,出口地区均为朝鲜、越南、缅甸等较为落后的地区,出口经济性不高,且出口量远小于进口量。因此,本文主要从沥青进口贸易的角度展开对国内沥青贸易商价值体现与策略选择的探讨。
............................
第 3 章 我国沥青贸易产业进入价值分析.......... 13
3.1 沥青贸易产业链描述............... 13
3.2 沥青贸易运输情况.................. 15
第 4 章 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贸易产业链中的策略选择................... 19
4.1 国内外贸易型公司发展演变研究..................... 19
4.1.1 国内国有贸易型公司的发展历程.................... 19
第 5 章 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产业链中的策略实施路径................. 31
5.1 策略实施路径.................. 31
5.2 构建营销网络,建立区域优势................ 32
第 5 章 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产业链中的策略实施路径
5.1 策略实施路径
5.1.1 总体策略
根据对沥青行业产业链及市场竞争态势的综合分析,作为国有贸易型公司成为沥青综合服务商,须具备以下核心竞争力:完善的营销网络(上中下游)、必要的基础设施、必备的深加工技术、多样性的资本运作、合理的管控模式、强有力的专业营销与保障团队等方面。这样才能有效把控沥青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完成四个阶段的过渡,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
..........................
第 6 章 结语
本文是关于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贸易产业链中的价值和策略选择研究。通过阐述我国沥青贸易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沥青贸易的操作特点等内容,分析国内沥青贸易产业的进入价值。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国有贸易型企业的发展演变与战略转型、借鉴国外(日本)贸易型企业的发展案例,提炼出了贸易型公司必经的成长阶段,并结合沥青贸易产业现状、经营环境、竞争态势等方面,对于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贸易中可采取的策略选择做了全面分析。此外,本文制定了国有贸易型公司在沥青产业链中的策略实施路径图,并提出了具体的营销网络、经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构架、人力资源以及风险控制的建议方案。希望对国有贸易型企业在沥青贸易或其他大宗商品贸易市场的战略布局、实施策略的相关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