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自 1994 年 WTO 成立以来,一直倡导贸易自由化,坚持关税减让的基本原则并鼓励各成员方逐步降低自身关税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世界平均关税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就我国而言,截止到 2013 年底,我国的算术平均关税税率已下降到9.8%。此外,近年来随着签署和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数量的不断增加,协定成员方之间的关税税率在原先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从目前世界各国较低的平均关税水平来看,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来促进贸易增长的空间不断压缩甚至今后有可能不存在。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贸易便利化的理念被提出以来,其就日益受到中外学者、政府以及各国际经济组织的广泛关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 Gary Hufbauer 和 Jeffrey Schott (2013)通过测算发现,较高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仅会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也会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增长,并且发展中国家的总体收益要高于发达国家。面对如此巨大的贸易利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升国内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此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
早在 1996 年 WTO 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上,贸易便利化就已被列入当时的“新加坡议题”,随后,WTO 对贸易便利化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2013 年 12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了 WTO 第九届部长级会议,期间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打破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僵局,其中包含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再次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该协议作为 WTO 成立以来首份多边谈判成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唤起了各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国越来越意识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正逐日突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贸易的规模仍将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平均关税税率大幅下降,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繁荣发展。但是,通过降低关税来提升贸易的举措在促进贸易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关税作为促进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其意义和作用正在降低。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非效率”问题以及诸多障碍,导致了贸易成本的居高不下。有学者对 APEC 地区跨境贸易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进行研究后,发现每笔交易平均涉及 27至 30 个不同的部门,需要 40 份文件,200 个数据,60%~70%的数据至少要重复输入一遍。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贸易便利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贸易便利化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再介绍了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贸易量的作用机理,探讨其对贸易的价值所在。接着对我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运用指标对其进行衡量和比较,找出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借助引力模型,加入测度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四个指标变量(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以及服务部门基础设施)测算出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通过模型参数估计,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如何?二是贸易便利化指标改善对进出口的影响有何异同?三是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贸易影响程度如何?最后,结合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文章主要包括六章,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 1 章:绪论。本章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写作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 2 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介绍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第 3 章: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本章先简单介绍了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对贸易便利化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进程,然后分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最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贸易便利化改善的必要性。
第 4 章: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本章先指出我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具体实践,再借助指标体系衡量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并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国际地位,最后分析出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 5 章: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货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借助双边贸易引力模型,运用实证方法分析我国 35 个进口贸易伙伴和 35 个出口贸易伙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找出提高我国贸易量作用最大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第 6 章: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章结合第 4 章分析得出的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第 5 章的实证结果,找出对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并针对各个要素的作用机理,提出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的扩大,提升贸易便利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目前,虽然学术界对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是,贸易便利化本质上是从降低贸易成本的角度出发,旨在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因此自由贸易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2.1.1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是 18 世纪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金银是财富”“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等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探讨国际贸易真实原因的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现代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和二战后自由贸易理论阶段。由于自由贸易理论众多,本文仅对最经典的三个自由贸易理论进行阐述。
1.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即《国富论》)一书中批判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指出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却存在明显的成本差异,本质上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的,这就构成了国际贸易开展的原因。基于此观点,亚当·斯密后来在著作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一个国家应大量生产并出口的应是在本国国内生产效率高的商品,即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在本国国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绝对高的商品。如果每个国家专业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成本绝对高的商品,必能从中获益,从而增加本国福利。长此以往,交易的双方都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故斯密认为国际贸易是一场正和博弈。
2. 比较优势论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其理论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当一国所有商品都没有绝对优势时,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则暗含着该国不能进行国际贸易的假设,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绝对优势却仍热衷于国际贸易,并能从中获利。为了解释这一现象,随后,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能很好的克服绝对优势理论中存在的这一局限。
比较优势理论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各国两害相权取其轻,其仍然存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因此该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这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样它也可以从国际分工中增加产量,节约资源,获得贸易利益。
...........................
2.2 文献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际上正式发起对贸易便利化问题的讨论。自 1996 年 WTO新加坡部长级会议将贸易便利化、贸易与竞争、贸易与投资以及政府采购透明度这四方面列入“新加坡议题”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便利化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2.1 国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综述
1. 定性研究
WTO 贸易政策审议部门的顾问 Nora Neufeld 分别于 2014 年 1 月和 4 月发布了两篇工作报告均是关于贸易便利化问题的。前一篇1者基于已向 WTO 通报的 259 个区域贸易协定中与贸易便利化有关的 217 个协定,对其中包含的相关条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驱使区域实施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协定结束的时间、区域发展的水平、WTO 发起贸易便利化谈判,RTA 的数量等。后一篇则是从贸易便利化谈判的历史进程着手,将为最终达成全球多边贸易便利化协议努力的十多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解析了谈判中的利害攸关,阐述了 WTO 贸易便利化谈判是如何在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中前行以及最后为什么获得了成功。该研究还表明,在全球层面的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制定、WTO 成员协议谈判和世界贸易体系一体化方面较之以前均有所创新。
2. 定量研究
在对贸易便利化进行定量测度方面,国际上存在大量调查研究,而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有的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有的则是选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这两种模型各有侧重,通常运用 CGE 模型研究时,会将贸易便利化程度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探究其对经济社会的福利影响;而运用引力模型时,则可以将贸易便利化程度利用指标进行细分量化,从而可以比较分析各指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
........................
第 3 章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 16
3.1 贸易便利化概述 ·············· 16
3.1.1 贸易便利化的界定 ·················· 16
第 4 章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 .......................... 25
4.1 我国贸易便利化各方面的实践 ·················25
4.1.1 国内措施 ·············· 25
第 5 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货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33
5.1 引力模型 ·················· 33
5.2 实证分析 ·················· 34
第 5 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货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前两章节分别就贸易便利化对贸易的作用机理和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我国存在的不足。本章将借助引力模型,一方面为了检验贸易便利化改善是否对进出口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找出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影响程度差异,从而使下文提出的改善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5.1 引力模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便利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事前模拟评估法和事后评价法。事前模拟评估指的是在政策与协议生效前,通过变量的控制来进行贸易效应的预测,事前研究主要运用 CGE 模型;事后评价,是对贸易政策实施多年之后运行效应的一个评价,其主要借助引力模型。通常运用 CGE 模型研究时,会将贸易便利化程度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探究其对经济社会的福利影响;而运用引力模型时,则可以将贸易便利化程度利用指标进行细分量化,从而可以比较分析各指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鉴于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其本质上是对过去贸易政策实施的一个检验。基于此,本文采用引力模型以探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
学者们在运用引力模型进行研究时,会根据需要加上适当的指标进行分析说明。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为了检验具体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程度,笔者在模型(5.2)的基础上加上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指标,并引入虚拟变量ftaD 、borderD 测算签订 FTA 以及领土是否接壤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引入虚拟变量ftaD 是因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制定互惠贸易协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关税同盟等方式开展经贸合作,而前文也提到我国 FTA 正在蓬勃发展,其中涉及到诸多贸易便利化具体措施,本章将借助实证手段分析 FTA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引入虚拟变量borderD 是为了进一步印证地理区位对贸易的影响。
.......................
第 6 章 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由前文第 4 章的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横向比较的结果可知,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换言之,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尚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实证部分的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进出口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故结合实证部分的结论和我国目前贸易便利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章将着眼于如何改善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6.1 加快国内贸易便利化建设步伐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从国内、区域和全球等多维度出发,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每个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各国国情的行动方案。因此,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应该从发展与贸易配套的服务部门、深化我国海关等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贸易相关法律法规这三个方面着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6.1.1 发展与贸易配套的服务部门
前文实证部分的结果表明,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高,对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前文也已经指出,我国目前与贸易相关的服务部门发展滞后,存在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众所周知,贸易要发展,需要运输业、信息通信业和金融业等服务部门的同步发展。运输业的发展将加快货物流通速度,减少货物在途时间和仓储成本;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贸易双方的通讯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金融业的繁荣将使贸易中的资金得到高效运转。简而言之,与贸易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行业发展越好,相应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则贸易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繁荣。
我国在金融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全球排名分别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业在不断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和支持经济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中小贸易商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仍在增加。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能停歇,为减少外汇贬值带来的风险,应坚定不移的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对于我国信息和通信服务水平的提升,应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既要大力发展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又要考虑我国存在的东西部差距,在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的同时也要加大西部地区这方面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