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美国次货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创,以WTO为代表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经济竞争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构建起自己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全球战略体系,为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创造有良好自己的竞争环境。在此复杂的贸易形势下,被边缘化的中国在贸易发展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中国开始决定要构建贸易合作的全球网略。中国与东盟签署贸易协定开启了中国FTA战略的进程,紧接着中国与香港、澳门等 20个国家地区达成自由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构建起立足于亚太地区,并逐步向拉美、非洲、欧洲推进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是在 2007 年的十七大上,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会其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中国要加强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髙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 年中国开始国内FTZ战略的实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中国发展国内FTZ战略的重大实践,上海FTZ的建设主要是以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以科技创新代替要素的发展模式为主要目的。2015年 3 月 24 日,中国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FTZ总体方案和上海FTZ进一步改革开放方案。处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如何分析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坚实的基础。
1.1.2 选题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巩固、证实和完善以往文献中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有关内容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理论意义
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格局下,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使得世界各国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寻求共赢的局面。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协定构建合作机制,来争取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获得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中国对自由贸易区理论研究的时间相对于欧美国家比较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争取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中国需要在全球贸易资源配置中占据更多的份额。中国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国内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弥补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需要。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方面、实证方面、政策方面。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1.2.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对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进行分析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2.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自由贸易战略定义、发展过程、发展现状方面,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贸易流量、贸易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方面。
3.规范与实证分析 首先对自由贸易区战略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分析,然后使用 eviews 6.0 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
2 理论综述
2.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 1817 年提出的,其提出比较优势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不是绝对比较优势理论。任何理论都假设条件才能成立,比较优势理论也不例外。两个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内部不存在完全竞争的,主要是“以物换物”这种比较原始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换,并且还要求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是在两个区域内部自由流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产的无论哪种产品的优劣并不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来说明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任何产品都有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不等同于在任何产品上都有优势,可以通过选择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国际分工,并从中取得相应的利益。举例说明:在上述的假设条件全部成立的情况下,假设 Z 国和 M 国分别生产大米和大豆两种产品。
如表 2-1 和 2-2 所示,国家 Z 和国家 M 的大米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 6∶1,国家 Z 和国家 M 的大豆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 3∶2 。国家 Z 在大米和大豆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优势,国家 Z 生产大米的劳动消耗量小于大豆的劳动消耗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单位大米、单位大豆上的生产比较上国家 M 都处与绝对弱势,在单位生产大豆上却有着比较优势;虽然国家 Z 在两个产品单位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在单位生产大豆的劳动消耗量上大于大米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工,国家 Z 负责生产大米,国家 M 负责生产大豆。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同原来的产量相比可以得出:总产量增长到六单位,Z 国和 M 国各获得了产品数量为一单位。根据 Z 国与 M 国大米和大豆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假设 Z国与 M 国都能接受的大米与大豆的交换比值为 1∶1,Z 国与 M 国可以多获得一单位的大米和大豆, Z 国与 M 国多获得一单位的大米和大豆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
....................
2.2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成立之后,协议的全部成员国制定相同的关税政策等措施来取消贸易壁垒,同时制定一致对外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其他国家在区域内的贸易,保护伙伴国家或地区在区域内的贸易。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国家分别是 X、Y、Z(下文用 X、Y、Z 表示),X 与 Y 之间签订了关税同盟协议; X 的成本为 40万美元、Y 的成本为 30 万美元、Z 的成本为 20 万美元; X 对汽车进口税率为200%。
如表 2-3 所示,在关税同盟协议签订之前,在 X 国汽车市场中 X 国的汽车价格最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X 国产汽车在 X 国汽车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X 与 Y 签订了关税同盟协议签订之后,它们保持同样的汽车进口税率,则对来自 Z 的汽车征收 200%的税费。通过计较可以看出:成立之后的汽车价格有了很大的变化, Y 成为汽车价格最低的国家,而且汽车价格低于 Y 的汽车成本价格。因此, X 开始进口 Y 的汽车,这样新的贸易就形成了,也就是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X 与 Y 签订了关税同盟协议签订之后,对 X 与 Y 来说, X 用低于本国生产成本的价格进口汽车,双方都降低了成本价格,提高了福利水平;对Z 来说,由于没有和 X 签订关税同盟协议,贸易的价格没有变化,不会产生任何效应。
..................
3 自由贸易区战略概述............... 11
3.1 自由贸易区定义.................... 11
3.2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提出................... 12
3.3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进程....................... 13
3.3.1 尝试阶段.................. 13
3.3.2 推进阶段......................... 14
4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现状.................. 18
4.1 中国自由贸易区 FTA 战略发展现状 ........... 18
4.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20
4.1.2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 ............... 22
4.1.3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 23
5 自由贸易区(FTA)与对外经济贸易分析 ...................... 29
5.1 自由贸易区(FTA)对贸易流量影响分析 ................. 29
5.1.1 数据与变量选择............ 29
5.1.2 模型的构建.......... 29
5.1.3 实证结果......................... 30
5 自由贸易区(FTA)与对外经济贸易分析
5.1 自由贸易区(FTA)对贸易流量影响分析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流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采取综合分析多种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来判断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引起了怎样的贸易流量变化。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 2000 年至 2012 年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分析,从而说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5.1.1 数据与变量选择
采用 2000 年——2012 年的相关年度(数据和来源见附录表一),将中国和东盟 10 国进行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开研究。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为:人口数量、两国之间的距离、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两国接壤情况。其中,东盟的数据来至于东盟历年统计年鉴,中国的数据来至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库整理所得,两国之间的距离数据由百度地图测量的出口国首都和上海的直线距离所得。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通过对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促进了贸易流量的增长。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国家的经济总量、合理的自由贸易协定、文化传统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正面的影响。两个国家的GDP每增长1%,贸易流量大约增长 1.2%;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两国关税、贸易数量限制措施等贸易壁垒的减少,对两国双边贸易有促进作用。时间趋势对于贸易流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入时间趋势项进行分析,研究显示,2000~2012 年贸易流量以 15%的年均增长率表现出极强的显著性。
第二,贸易效应方面的影响。利用巴拉萨模型对中国-智利FTA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国FTA的建立,可能会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体现了中国在FTA的建立过程中的问题。总体来说,虽然贸易转移效应会对中国的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考虑到政治、资源方面的全球布局,对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在贸易结构方面,通过分析中国与FTA伙伴国家的主要贸易结构,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逐渐转变,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一元回归模型,本文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和VAR模型,试图验证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总量与东盟贸易额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中国对东盟贸易额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冲击,冲击程度明显且较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维持在 90%以上的水平。因此,自由贸易的建立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的实施在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结合国内FTZ战略的总体布局和FTA的全球布局,FTZ在国内的成立既是对内改革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在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国内经济发展模型探索新的思路的同时为FTA的全球布局奠定基础。FTA在国外的成立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对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与FTZ相铺相成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