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有关环境与贸易的讨论和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经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恢复和高速发展,一些工业化国家内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严重制约了其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国际社会也逐步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迫切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 IPCC)也曾预计从 1990 年到 2100 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4℃—5.8℃,在 1997 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 年 2月 16 日开始强制生效,截至 2009 年,已经有 183 个国家通过该条约。为了敦促各国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中制定了具体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可见碳排放问题的严峻程度不可小觑。在中国,从历年的“十五”计划中就可以看出污染问题尤其严重:我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2014 年 4 月 2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将于 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这部基本法完成了 25 年来的首次修订。新环境保护法增加“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倒逼违法企业纠正污染行为。2013 年9 月份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政策之后,环保部就在加紧制定“水十条”和“土十条”政策。同时,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简称国发 60 号文)中强调了 “碳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机制的建立,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碳排放大省,单位 GDP 能耗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对外贸易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2012 年其进出口规模占比也分别达到全国的 22.54%和 28%,对外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高能耗、高碳排放等问题也频出,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广东在中国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同时,一系列影响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广东省在经济飞速攀升的时候,很多长时间积累的因为产业结构和其他内在问题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全球变暖及造成该现象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们逐渐意识到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各个国家也开始铺设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纷纷开始着手于研究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所以人们开始关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如何去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收紧的问题。当前所有关于贸易环境问题讨论的核心有两点:1、能否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即现在提倡的“生态经济”问题;2、对于碳排放重点行业——工业,各相关部门在考虑了环境要素之后的有效的改善方式是什么,如何在产业转型中有效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本文拟基于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基础上计算的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计算出的环境贸易条件指标来深入分析该问题。
.........................
1.2 研究背景
1.2.1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贸易环境惹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就进入了全球化时代。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响应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现,在这期间,中国的贸易体量增长迅速,表现尤其抢眼。截至 2012 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 20488 亿美元,进口货物总额达 18182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出口占比 11.2%,连续 4 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比 9.8%,连续 4 年居全球第二。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刺激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而且带动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2012 年广东省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 28%;进口贸易总额也达到全国的 22.54%,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占比最大的省份。毫无疑问,在我国对外贸易持续扩张的背后,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整个国家的贸易环境却不容乐观。由此引来的能源消耗过快和气候变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进口产品通常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源密集度为主,而出口商品特征正好与进口相反,所以,我国的贸易规模或贸易顺差越大,带来对贸易环境的冲击越大。特别是在 2010 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
1.2.2 “碳泄露”现象引争议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使生产和消费发生分离,一国产品的生产可能在他国消费,而污染却留在生产国 。Peters And Hertwich(2008)曾计算得到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 53 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21.5%。在《京都议定书》决定与其签订合约的国家采用“污染者付费原则”作为制定环境政策的基本依据时,引来非常多关于碳排放是消费者付费还是污染者付费的争议,与此同时,IPCC 公布的国家碳排放数据也是根据“污染者负责原则”计算的,这种方式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核算一个国家的 CO2排放量,即“生产排放”,指在一国国内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 CO2,要求排放温室气体者为其造成的污染支付费用,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计算办法只核算了目标国家与其每个部门间直接相关的污染排放,不包括其他商品进口中间投入的排放或者再出口等污染排放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尤其是在对外贸易规模越发增长迅速的当下,忽略了在出口排放和国内消费排放间的差异,这里假定了所有污染排放是以国内消费为目的的。
.........................
2 计算方法介绍
2.1 投入产出法
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魁奈于 1758 年发表《经济表》, 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投入产出方法在美国产生,由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 )提出,并研究和编制,并在1936年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为投入产出相关的研究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也有非常多的学者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贸易隐含碳。如本文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所述,对于该方法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单边投入产出分析法以及多边投入产出分析法,单边投入产出法又分为传统和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表以及进口系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因为中国投入产出表编制规则是逢2, 7结尾的年份统计基本表,逢0,5结尾的年份为延长表。由此,较多学者选择对某一年的隐含碳做研究:杨会民针就中国统计局公布2002年与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做研究;黄敏(2010)利用了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SDA)定量测算2002、2005、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李树林、齐中英(2011)考虑到投入产出表的口径与能源数据口径的不一致,则使用UV 表,U 表——使用表,与V 表——产出表来核算我国各部门隐含碳排放系数:肖秀钦等人(2013)基于投入产出法就2007年福建省进出口产品的隐含碳进行测算。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得出这28个部门的生产对出口中隐含碳的排放有很大影响,说明对出口结构的改善可以减少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
(一)单边投入产出法(SRIO)
单边投入产出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假定进口国家的技术水平同本国技术水平相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替代效应”便是基于该方法计算的,但如果使用研究对象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隐含碳,对于中国或广东省这类能耗系数高于进口国际和地区的研究对象来说,会严重低估广东省的进口隐含碳,就本文研究对象来看,无法得出各部门环境贸易条件的值(该值恒等于1),即无法直观了解到广东省各部门环境贸易条件的变化,而且隐含碳的净出口额极小,只能看到进口隐含碳被低估情况下各年度的PTT(详见本文第四章)。
(二)多边投入产出法(MRIO)
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技术水平,使用单边投入产出法计算的隐含碳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主流计算贸易隐含碳应该使用多边的投入产出法,在多边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众多学者一般使用两种方法:1、采用主要进口国家替代进口国家,这种方法对数据要求较高,鲜有学者使用;2、使用特定国家替代法(双边贸易)。目前大多学者在计算时会采用能耗水平较低的国家,齐晔(2008)、夏蓉(2012)都曾使用日本作为进口替代国家,齐晔还曾使用技术、价格等指数对日本系数进行调整。综合来看,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问题,目前多数学者仍选择采用单边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该问题。本文所用的也是基于单边投入产出模型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分析法,所以下面重点介绍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分析法。
........................
2.2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与传统的投入产出表不同在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中间投入中的进口中间投入与国内中间投入有效地划分开来,按照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计算的进口隐含碳可以有效地扣除进口中间投入的影响,对于广东省来说扣除了加工贸易的影响(具体说明及计算见本文第四章)。
.......................
3 广东省对外贸易及碳减排现状 ............. 15
3.1 广东省对外贸易现状 .......................15
3.2 广东省碳排放现状 .......................16
4 不同计算方法下的隐含碳比较 .............. 19
4.1 传统投入产出法 ...................19
4.2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下隐含碳的计算 ...............20
4.3 隐含碳计算结果 .......................22
4.4 计算结果比较 .......................24
5 环境贸易条件(Pollution Term of Trade,PTT) ................ 27
5.1 PTT 的计算 ....................27
5.2 计算结果分析 .............27
6 实证分析
6.1 模型的选择
Cole etal(2008)将环境规制下污染成本、能源利用、物质资本密度、人均资本强度、企业平均工业产值、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工艺的应用、研发投资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产业的污染排放机制及其回归方程。以二氧化硫的污染强度、烟尘、粉尘作为因变量,并得出这三者与能源的使用都有正相关关系,与 TFP 负相关。烟尘、粉尘与人力、物质资本正相关,同时技术提升可以使排放密度降低。本文在 Cole 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决定产业环境需求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衡量贸易开发程度的贸易额占比等,此外还加入人力资本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规模(SIZE,工业增加值除以企业个数);在技术创新方面以新增固定资产除以固定资产年平均余额,即固定资产更新率(CAP)来代替;选取各部门进出口总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FORE),人均资本(HCI)选取该部门人均劳动报酬,全员劳动生产率(PRO)选取工业增加值除以就业人数。企业规模以工业增加值除以企业个数,等于单个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更新也可以用来衡量技术进步,如果固定资产更新比值大,说明资产投入多,有利于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换代,有利于环境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多,表明该部门的效率高于其他部门,也意味污染程度也会相对较低;人均资本因部门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根据解释变量的选取,建立方程如下:
.........................
7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衡量环境贸易条件的量化指标 PTT。
(1)从各部门的出口排放来看,2000 年至 2012 年这 13 年间,隐含碳排放增长了 87%,年均增长 6.72%,纺织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都是出口隐含碳的排放大户,这是由于广东省进入 2000 年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石油炼焦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冶金、医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新支柱产业,特别是支撑互联网行业的计算机、电子工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这三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以及木材加工及家具、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汽车等潜力产业共九大支柱产业的工业结构。
(2)进口隐含碳排放方面,整体上 2012 年较 2000 年增长了 119%,涨幅较出口隐含碳的增长偏大,尤其是本文计算的进口隐含碳是已经剔除了进口中间投入部分的,增加值更加精确。同出口一样金属冶延及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进口大户,也侧面反映了广东省产业转型的需求。食品制造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 13 年来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加处于净进口的状态。
(3)环境贸易条件方面:量化来看 2012 年的环境贸易条件较 2000 年总体提升了 35.87%,但是截至 2012 年仍有 5 个部门的环境贸易条件是大于 1 的,并不利于广东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这 13 年间的环境贸易条件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有 10 个部门的环境贸易条件是不断优化的,其中有 4 个部门的降幅在 50%以上,分别是纺织业(66.37%)、木材制造与加工业(55.5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2.7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3.15%)。
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和数据分析,从行业层面及按不同能源强度划分的部门层面,利用污染规制方程对影响环境贸易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略)
广东省制造业环境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隐含碳的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广东省,制造业,环境,贸易,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