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建设背景下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31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在进行分析前,本文开篇将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本文将釆用的分析模型,概括本文研究的框架、创新点和不足。由此,一方面阐述本选题的意义,清晰的指出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以及该选题对现实的实践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从框架介绍出发,使读者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成员国由于其地理位置相近,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文化历史背景类似等诸多经济合作优势,起发展趋势愈发强劲。
由于区域经济中对成员国间经济往来具有非成员国不具有的优惠条件,在与这些区域经济成员国进行经济往来时,中国享受的优惠远远比不上其成员国。中国只能坐视这些区域贸易成员国在国际竞争中占尽先机,而不能享受这些区域贸易安排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中国也只能默默承受这些区域贸易的排他性和贸易转移效果,接受这些成员国对外保留的贸易壁全,承受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尽管欧美仍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日韩市场相对较小,但是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将视线转向日韩市场。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蓬勃的趋势下,开拓发展新的市场以减少欧美市场萎缩对本国造成的影响是中日韩三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寻找路径来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在西欧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情况下,使东北亚有一个有力的声音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说话,为东北亚国家争取利益。
上述的背景推动了中日韩三国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一轮发展,2012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了第五次三国领导人会议,商讨关于促进中日韩合作事宜但与此同时,农业合作也再次不可避免的成为中日韩合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障碍。农业在日韩两国都是典型的弱势产业,因而两国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持消极的态度,而就中国而言,在三国的经济关系中则希望以农业的优势弥补其他产业的弱势。同时,随着农产品贸易量的增加,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这使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重重阻碍。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阶段尽管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行了多项研究,也有很多学者从双边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日、中韩农产品贸易的情况,但这些研究一方面缺乏将农产品贸易问题纳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框架中的分析,另一方面又缺少对日韩市场的对比分析,缺少对日韩市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让大家看到日韩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不同特征,还能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下,对比分析中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贸易增长中的不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框架下分析研究促进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和措施。
农产品关税谈判必然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首当其冲的障碍,为了减少自由贸易区建设后中国农业可能面临的冲击,中国有必要首先对日韩两个市场做充分的了解,明白要扩大日韩市场份额需采取怎样的措施;同时也应当明确哪些农产品是我国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产品,在农产品贸易洽谈中应给与积极的保护,因此本文的研宄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未启动的今天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意义。
.................

第2章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综述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框架之下的,因此,本章首先对自贸区建设相关的理论和文献综述做了阐述;同时日韩市场有着其本身的特点,因此我们对比较优势理论加以说明,并总结了学者们对中日、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研宄结论。

2.1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
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关税同盟对福利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加入自由贸易协定后,如果一国国内高成本的产品被其他国家较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替代的话,该国会从中受益,即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而同时,如果加入协定后,原本从其他非协定成员国进口的低成本产品被协定成员国的高成本产品替代的话,该国就会受损,即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一体化新古典贸易理论扩展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从对关税同盟效应的静态分析扩展到了对贸易条件效应、投资刺激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竞争促进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成本效应等的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一体化新贸易理论则进一步放宽了分析前提,强调了规模经济效应,由于产品异质性引起的产业内贸易。
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各成员国间通过取消关税或是非关税壁垒,以实现商品的自然流通。它的一体化程度比关税同盟要低,但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与关税同盟相比,自由贸易区有以下两点差异:首先是尽管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实施了统一的关税,但对外,他们并没有统一的关税或贸易政策;其次,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为了防止自由贸易区外的商品冒充区内的商品进行避税,自由贸易区会制定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一般来说,原产地规则相当严格,它要求商品只有在自由贸易区内增值以上才能享受免税待遇,有的甚至要求增值更高,或是在加工程序上做出严格的规定。
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内容涵盖面来看,现实的自由贸易区关于关税水平的实质性削减并没有涵盖大部分的商品。相当一部分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并没有实现货物贸易的完全自由化,基本上都保留了一定 例外清单,清单上涉及的都是些“敏感商品”。此外,现实的自由贸易区也并不仅仅只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它还包括了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甚至是其他经济技术合作等。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制定关于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削减,以及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关于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方面主要是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和国民待方面的安排;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方面相对范围较广,涉及海关程序、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技术管制和标准等;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各个自由贸易区有着不同的规定。
...................

2.2与本文研宄相关的文献综述
2.2.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相关文献综述
尽管中日韩合作己经有了10年的历史,然而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却迟迟未启动,因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虽然有着许多可行性和经济效应,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因此自提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以来,学者们对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障碍以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已形成的机制和重要文件
在会议机制方面,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己经形成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机制。首先10+3框架下的领导人会晤,该会晤始于1999年,并在2002年转为正式会晤。其次是中日韩经济贸易部长会议,这个会议是促进三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2002年9月在文莱举办了第一次。2010年5月起,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开始在三国轮流举办。再者还有农业部长会议等。而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的会议和机构也很多,如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中日韩工程商务圆桌会议,中日韩工商峰会,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
张舯在回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阶段以来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特征,并根据联合研究的特点指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障碍,首先是对自贸区主导地位的分歧,其次是中日韩三国对自贸区推进理解各不相同,中国比较灵活,认为可以分步进行,比如首先推进货物贸易自由化,接着再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而日本则认为应该一步到位。我国认为可以在谈判时就少数产品例外或是设定关税减让过渡期进行磋商,但不能接受把农产品完全例外作为启动自贸区谈判的先决条件。再者,三国研宄人员对实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看法也存在分歧。日韩在对我国进行技术转让也存在一些障碍,日本非常担心自贸区建立后,我国与日本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差距会快速缩小。鉴于日本国内经济的低迷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尽管自贸区的建设可以为日本带来好处,但给中国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日本。
.....................

第3章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13
3.1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15
3.2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双边贸易不平衡现象严重............15
第4章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对比.............18
4.1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规模大于对韩出口规模...........18
第5章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30

第6章优化和促进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的政策措施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迅速蔓延的背景下,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使三国获利,更可以为三国在今后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优势。但由于政治历史原因,农产品贸易谈判又是阻碍三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更顺利地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解决中日韩农产品贸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中国对日韩两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上有着相似性,但并没有很好的适应日韩两国的农产品进口需求结构的变化。除此之外,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低下也一直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作者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框架背景下,结合中国对日和对韩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中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6.1促进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措施建议
6.1.1优化农产品结构扩大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
相比较对韩国的出口,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结构更为优化,且在三个时期的分析中一直促进了中国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尽管如此,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占日本进口产品比例较高的一直是以下几类产品:食用蔬菜、根及块莲;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而日本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每年变化相对较大,除了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和食用蔬菜、根及块蓬外,糖及糖食和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这两类的产品进口增长速度也较快。在稳定传统农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应当适时进行调整,提高我国在水果生产、糖及糖食生产上的技术含量,加大水果、糖及糖食的出口。将产品结构效应作为拉动中国对日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而非依赖于进口需求的增长。
不同于对韩农产品出口增长中综合竞争力变化波动,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中综合竞争力在前两期产生了正向作用,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对日的出口。但进入第三期时这一影响因素阻碍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增长。
因而,在保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蔬菜及其制品出口的基础上,即维持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度较高的特点,循序渐进的,有目的性的从农产品生产技术、食品加工运输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蔬菜制品和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莲、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用簇叶的对日出口。
..................

第7章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在本章,作者将对本文研宄的主要结论进行回顾梳理,总结阐述本文的研宄成果和主要结论,帮助我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中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宄的展望。

7.1本文的主要结论
首先,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来看,虽然欧美市场在中国出口国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导致日韩两国在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占比有所下降,但日韩两国仍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
其次,从中国农产品在日韩两个出口市场的基本特征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规模远大于对韩出口规模,并且对日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化比较小,而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波动较多;从出口的农产品结构来说,中国出口至日本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且近十年来,这两类农产品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农产品中地位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结构集中并且稳定;中国出口至韩国的农产品最主要的两类是水产品和蔬菜,但同时蔬菜制品、水产品制品、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这些产品在不同的年份中在我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中占比相对较高,即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变化较大且较分散;从贸易壁垒的角度看,日韩均采用了严格的贸易壁垒措施,韩国的关税壁垒看似税率平均值高于日本采用的关税税率,但实则日本的关税壁垒更为严峻;技术性贸易壁垒上,日本以肯定列表制为代表,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韩国则对国内的相关标准规则频频加以修改,并未见得比日本弱;而从我国农产品在日韩市场的竞争力比较看,中国的水产品,蔬菜和蔬菜制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力,谷物、食物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点点心在日本市场也具有较好的竞争性,水产品和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在韩国市场较具竞争力。
最后,从影响我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的因素比较来看,日韩两国国内农产品需求的上升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产品需求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影响大于对日本的出口影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较好,因而更多的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中国农产品2008年前,在日本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好,但2008年后也许是因为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在日本的综合竞争力也不再促进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而在韩国,中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更为低下;但中国在韩国市场有部分商品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很好的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在日本中国农产品的产品竞争力低下,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