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30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虽然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主流,但真正的“自由贸易”,在当前仍是一个理想。美国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但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其所奉行的却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美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结果,那么这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对美国国内经济的运行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基于对上述疑问深入探寻的初衷和如下现实背景,展开本论文的研究。
1.1.1 选题背景
美国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自 2007 年以来,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一直保持在 1.3%的低水平。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却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对外贸易史中。20世纪 70 年代,美国开始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此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机制在美国不断发展和加强,并对其国内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探寻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颇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1.1.1.1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探究
第一,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纵观美国贸易史,每当经济面临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就会抬头。1929 年到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国会于 1930 年 6 月 17 日,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 2 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随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争相大幅度提高关税,并采取外汇限制、数量限制等各类政策手段。结果美国此举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造成了全球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秩序极端的混乱无序,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也因此被认为是大萧条加剧的催化剂。
2009 年2 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项计划因包括了“购买美国货”等贸易保护条款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即使在强大的国际社会舆论重压下,美国也未实质性改变“购买美国货”条款,此轮经济刺激计划清晰地表明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
第二,深入剖析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有助于对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做出科学的判断。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界很早就开始关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的经济影响,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贸易救济手段的理论研究和量化研究,不少学者建立了关税和非关税的理论模型,来分析美国所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及其影响。但是,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这几方面的问题上: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影响,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经济影响,对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等,未见有直接系统研究对美国国内经济影响的文献成果,与此相关的成果主要是围绕贸易逆差是否应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理由,美国是否真的受到了来自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的冲击,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收益分析,等等。现对有关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
1.2.1.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影响
对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并未停留于问题本身,大多将探究的最终目标置于贸易政策背后的国内经济问题上。80 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经济影响问题。Alfred Pfaller,Bonn (1983)研究认为 80 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Franz Peter Lang (1984)认为世界经济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是经济萧条的副产品,而且是国内各主体追逐利润的外在表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透明的制度体系。Franz Peter Lang(1989)的研究考虑了出口国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应,将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非关税措施分析置于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认为以往的理论研究及实证检验忽略了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因而大大降低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Franz Peter Lang 进一步指出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乌拉圭回合蒙特利尔会议失败的原因之一。Brown,Deardorff and Stern(1998)研究认为:把劳工标准问题纳入 WTO 和美国的协议中,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提高劳工标准是出于使发展中贸易伙伴国开放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
..................

第 2 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分析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坚持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等经典理论的同时,又对这些理论做了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上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建立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的基础上的。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有两点新的认识:第一,工业品的世界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第二,许多工业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植根于上述理论基础的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目标是:第一,如何利用关税来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第二,怎样通过贸易保护促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公平贸易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成为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石,并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演变的重要说明因素。

2.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动态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的界定也随之不断发展。
2.1.1 学术界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内涵的界定
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演进,学术界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手段、保护范围的认识是一致的,通常认为 “新贸易保护主义” (New Trade Protectionism)是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对的概念,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保护手段,保护的方式更加灵活;而且保护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一切货物贸易领域,还涉及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新贸易保护主义还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通过“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将非成员国的贸易排除在区域之外。
除上述一致认识以外,还存在一定分歧,主要集中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时间起点上。目前,关于这一时间起点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兴起的;其二,认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形成的;其三,认为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催生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

2.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2.1 公平贸易论
美国在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公开转向保护贸易,并追求“公平贸易”。 此后,美国在公平贸易的制度框架下逐渐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2.2.1.1 对“公平贸易”内涵的界定
以往的研究认为对“公平贸易”一词,可以从社会和国家两个层面来理解,由此所形成的含义也大不相同。结合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将其内涵仅限定于国家政策层面。
实践中,人们对公平贸易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对“公平贸易”内涵的阐述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范围来加以界定。所谓广义“公平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有关贸易各方遵守统一的国际贸易规则,互向对方开放贸易,并给予对方同等程度的优惠待遇。而狭义的定义则是仅指贸易一方利用维护公平贸易的手段来制衡贸易伙伴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主要手段包括反倾销政策和反补贴政策。
二是按照依据的标准不同,将公平贸易政策划分为两种,即基于多边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和基于单边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②。基于多边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属于自由贸易的范畴,其目的是维护自由贸易精神,以使贸易各方消除不公平竞争,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而从本国利益出发,按照本国的标准和规则来判定贸易行为公平与否的做法,则被称之为基于单边规则的公平贸易政策。
虽然近些年来“公平贸易”一词在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和各国的贸易政策中频频出现,但从上述分析来看,迄今为止对于“公平贸易”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不同国际组织对其认识也不一致,致使关于“公平”标准的认定差别较大。
综上,对公平贸易的内涵做出如下界定:公平贸易要求贸易双方相互提供均等的进入市场机会,同时以双边贸易是否达到平衡为判定公平与否的标准,而不是以对等的市场准入做为标准;不仅如此,还要求双方在实施贸易限制方面也需要对等,即贸易优惠对等,同理贸易限制也对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
..................

第 3 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原因及其特点 .............................. 37
3.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 37
第 4 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及其目标指向 ..................... 62
4.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机制 ............................. 62
第 5 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73

第 6 章 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

对进口、出口、净出口与 GDP 以及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已经表明,进口贸易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抑制失业率的增长;而贸易逆差与 GDP 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基于此,可做如下推论:如果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起到了限制作用,美国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抑制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并且阻碍了失业率的下降。对美国 1980-2012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已经证明这种影响的存在,但是不能说明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所以,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鉴于无法直接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做总体的量化分析,因此,通过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否真正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如果限制了进口,那么限制程度为多大,依此来判断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广泛,系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手段,故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展开研究。

6.1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进口贸易的机制
6.1.1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界定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的定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其中,狭义的定义即指 WTO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所给出的定义:即“在国际贸易中,某一国家或区域组织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或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正当理由,对自身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商品进行管理时采取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它们往往对贸易具有影响、限制或禁止的作用与效果。” 本文即采用 WTO 的这一定义。广义的定义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和其他措施。
6.1.2.1 静态作用机制
(1)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数量控制机制影响进口
在运用 TBT 措施时,首先是制定法规或标准;其次是依据进口国的法规或标准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符合规定的产品则允许进口,否则禁止进口。在进口品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壁垒失效。从静态看。壁垒一旦确立,势必要求进口品在某些技术的突破,从而在数量上对进口实现进口限制。
...................

第 7 章 对中国的启示与对策

7.1 对中国的启示
对外贸易在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外贸政策不断地改革并逐步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以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由建国初期的“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保护贸易政策,到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中国仅用了大约五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这一巨大跨越。
相比而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由保护向自由的跨越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1789 年到 1930 年的一百四十年内,美国的贸易政策是共和党主导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期间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高关税为主要特征。《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扭转了美国关税保护不断上升的趋势,奠定了美国朝着多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基础①。此后,美国一直通过关贸总协定来倡导自由贸易政策。1974 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逐步形成以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公平贸易政策理论为基础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这一时期美国的贸易保护是在开放条件下实施的,在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约束下,美国巧妙地运用了贸易保护措施,动态发展了贸易保护,为本国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提供了空间。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时期具有相似的约束条件,通过上文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影响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7.1.1 实行开放条件下的合理贸易保护
全方位的开放不等于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开放条件下,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货物贸易出口。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3866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而当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 0.2%。从国际贸易额的排名上来看,中国货物贸易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比为 11.2%,较 2011 年提高 0.8%,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比为 9.8%,比 2011 年提高 0.3%,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位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