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伴随着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也保持快速提升的趋势。从 1980 年到 2010 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由 51.9%上升到116.4%,年均增幅达 2.8%;城乡居民储蓄占比由 5.5%上升到 75.9%,年均增幅达9.5%。虽然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体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金融市场仍不完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出口增长带来的旺盛融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因此,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学术界和实务界对金融发展与企业出口内在关联的关注日益加深,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那么,在中国这么多年快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中,国内的金融发展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中国的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如何?该怎样发挥金融体系的积极作用?这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金融因素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出现了日益融合的趋势,成为近年来国际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Chaney(2005)首次将内部融资约束加入到异质性企业模型中,用流动性代表企业内部融资约束的程度,通过理论模型证实了流动性高的企业有足够的内部资金来支付进入国外市场所需要的沉没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的可能性。而金融市场的深化和扩展对总贸易量有正向作用。从此,兴起了金融因素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风潮。然而,目前关于金融发展与出口二元边际的研究初见端倪,尤其是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作用机制的探讨还十分欠缺。特别是国内文献研究中,从企业微观层面进行探究的少之又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关于出口增长的研究,许多经验研究结果证明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出口行为对于理解贸易增长的重要性(Bernard & Jensen,1995,1999,2004; Bernard & Wagner,1997; Clerides et al.,1998; Aw et al.,2000; Eaton et al.,2004),即出口增长的特征是以企业层面的出口动态行为为基础的。关于中国出口增长的研究,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复杂度,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利用产品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或者从单产品企业的视角展开研究,基于产品层面的研究往往因产品分类数据的不足而难以捕捉产品种类的变化,可能低估一些新的产品种类,还可能忽略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动态变化使政策建议缺乏可实施性。现有的研究表明,多产品出口企业主导了中国的出口贸易,2000-2005 年,中国出口企业中多产品出口企业的数量占全部出口企业的比例平均为75%。因此,基于单产品企业的研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发展事实。鉴于相关研究的缺乏,本文将从多产品企业角度研究贸易动态与结构及影响因素,使研究更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事实与趋势。
其次,关于金融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国内大部分文献从宏观角度研究了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着眼于微观机制这一层面的研究极少,因此,有必要就金融因素在出口中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尤其是分行业技术层面、分地区、分企业所有权属性来考虑金融因素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更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究金融发展在企业出口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从外部融资约束渠道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是对现有文献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二、实际意义
虽然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一直呈增长态势,但是出口绩效并未得到相应地提高,反而可能因为出口数量的增长引起净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而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国家的对外贸易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从多产品企业二元边际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深入探究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增长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地,分行业技术层面、分地区、分企业所有权属性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实现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第二章 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文献回顾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金融发展水平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众多学者开始讨论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频繁来袭,愈演愈烈,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都使得金融发展对当今中国经济影响日益重要。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有阻碍作用吗?如果有,金融发展如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微观机制来影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金融发展、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从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宏观机制、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影响这一微观机制四个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
一、要素禀赋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也是一种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决定会产生影响。Rajan & Zingales(1998)首次正式提出了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假说: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那些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就具有要素禀赋的优势,因此,对于那些具有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应该首先着重发展对外部融资需求高的产业,并占有较高的出口份额和贸易利益。Svaleryd & Vlaehos(2002)在标准的 H-O-V 模型中纳入金融发展这一指标,考察了金融发展是否和其他要素禀赋一样,具有比较优势。运用 1970-1994 年14个OECD 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的国家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产品上比金融发展水平欠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外部融资需求高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这类产品。Ju & Wei(2005)在H-O-S框架内引入Holmstrom & Tirole(1998)的金融合同模型,首次提出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木桶法则,即当一国金融体系相对其资本禀赋不够发达,资本所有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按照均衡利率提供外部资本时,那么外部金融约束就成为了“木桶边缘的最短板”。
二、金融制度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Baldwin(1989)通过建立金融市场比较优势的模型,发现金融市场更发达的经济更容易分散需求冲击的风险,因而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更容易专门化生产有风险的商品,而金融市场更发达国家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风险溢价和边际成本进行生产。与Baldwin(1989)强调金融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不同,Kletzer & Bardhan(1987)重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外部融资支持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在H-O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金融制度这一因素,研究论证了在主权风险下的国际信贷市场中,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往往拥有高声誉,所以能够以较低的利率筹集资金,从而在最终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节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国际贸易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考察企业出口行为的角度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在Melitz(2003)的理论基础上,Chaney(2005)首次将融资约束加入到异质性模型来考察企业的出口行为,这打破了标准异质性模型关于金融无摩擦的假设,为企业异质性研究开拓了新视角。本节将从理论和实证两部分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微观机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发现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动向与启示。
一、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
(一)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的理论模型及发展
与Chaney(2005)将内部融资作为融资途径不同,Manova(2008)探究了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文章将 Melitz(2003)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拓展到 J 个国家 S 个部门,分析了多国多部门动态模型中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模型假设企业出口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和可变的冰山成本,其中一部分固定成本需要企业通过外部融资来支付。而为了获取外部融资可以用有形资产作抵押。模型表明,信贷约束会影响企业的出口,由于有形资产更多,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贸易会流向对外部融资需求小,有形资产更多的部门以及生产率更高的企业。综上可以看出,Manova(2008)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外部融资的获取。
进一步地,Muuls(2008)则将内部和外部融资约束综合考虑到Melitz(2003)模型中去,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的并适合分析企业层面数据的模型。他假设支付企业出口沉没成本的企业流动性有三方面来源:企业内部融资、外部融资以及外生的冲击。但是,文章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国内生产销售的企业不存在流动性约束和信贷约束。根据模型,Muuls(2008)提出了三个命题:命题 1: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由于企业在外部性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将出口受阻。命题2:在命题1成立的前提下,生产率越高、融资约束越少的企业将会出口到更多的目的市场。命题 3:更有生产率的企业将会出口到更多的目的地市场,但是倾向于更小的市场。
第三章 中国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18
第一节 中国金融发展的状况...........................18
第四章 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影响的机理分析....................24
第一节 融资约束与出口的基本理论模型..............24
第五章 金融发展与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31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31
第五章 金融发展与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0-2006 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首先,原海关数据库是按年度月份记录的企业商品的进出口,也就是说针对同一个企业可能有多种进出口产品以及多个进出口国别。因此,需要把月度数据转化为年度数据,本文使用如下处理步骤:(1)按照研究需要,剔除进口数据,只保留出口贸易相关的数据。(2)统一各月度数据变量属性、名称,去除个别记录空缺的没有意义的观测值。(3)将每一年各月度数据按照企业-产品-目的国三个维度进行加总合并,最后得到每个企业对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上的出口金额。
其次,关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的合并,由于海关数据库中企业代码为10位海关企业编码,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代码为9位法人注册代码,无法直接通过法人代码进行匹配,所以本文按照企业名称、邮编、电话号码等信息进行匹配合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是以我国全部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以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为统计对象,涵盖了39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对于每个企业提供了数百个变量,数据范围和信息都比较全面。因此,将两个数据库进行合并的主要目的如下:(1)海关数据库中变量有限,两个数据库合并之后,将获得关于企业的更多信息,为接下来变量的选取和实证提供方便。(2)海关数据库中包含了所有报关出口的企业,既有直接出口商,又有贸易中间商,将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贸易中间商,从而使结果更精确。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对各国实体经济运行与国际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提醒我们要深入把握中国出口的微观结构,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考虑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这一事实,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多产品企业二元边际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地区金融发展通过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并没有产生制约作用。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激励政策的存在而使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了扭曲,当出口退税或补贴等的激励作用足够大时,较高的融资依赖度并不能成为企业出口值扩张的制约因素。
第二,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产生了制约作用,但是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地,将制造业分为中高科技制造业和中低科技制造业,发现融资约束对中低科技制造业的制约作用更显著,而对中高科技制造业的制约作用不显著。因此,这一结果表明中低科技制造业企业的融资依赖度要更大,融资约束仍然是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主要障碍。
第三,融资约束对中国东、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有制约作用,并且对西部地区的制约作用更大,而金融发展能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并且对西部地区的缓解作用更明显。
第四,融资约束对中国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均有显著的制约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有不同的影响。金融发展能通过缓解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但是对外资企业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对私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反而是加剧的,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我国私营企业很难从市场上获得信贷资金,当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时,其他所有制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信贷资金,因此,私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要更大。
参考文献(略)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多产品企业二元边际的研究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中国企业,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