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下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59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研究,本文总结了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环境规制发展现状,测度了中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的能源效率。简要的介绍了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的基本内涵、测度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如何影响能源效率,然后实证分析了三种类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首先,本文选取了 2003-2017 年十五间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全国 30 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进行综合测度。然后,运用 SFA 模型对能源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将二者结合,对环境规制和能源效率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国环境规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建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能源使用方面,由于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高投入和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从 2011 年起,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从 1978 年到2018 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 7.7 倍(IEA,2018),伴随着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量,中国能源消费领域存在的消费数量巨大、能源消费结构失衡和能源效率较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杨英明 等,2019;李国璋 等,2010;张抗 等,2018;姜巍 等,2013)。与进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并协调发展各种能源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结构还处于以煤炭为主的相对落后的时代,“多煤、少油、缺气”是对目前能源结构的有效总结。同时,能源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些传统能源如煤炭等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造成雾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会对人身健康造成威胁。以在中国能源中占比最重的煤炭为例,煤炭燃烧后产生多种含碳的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以及 PM2.5 等物质,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极易危害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就二氧化碳来说,造成的温室效应危害已十分明显,例如海平面升高、气候异常等等。而 PM2.5 作为固体颗粒污染物,容易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WHO,2015)。尽管国家一直在提出进行能源的战略性改革,尽可能的促进使用清洁与高效能源,然而政策实施见效慢,并且存在诸多困难。根据 2005 年和2016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从 2005 到 2016 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约为 73%逐渐下降到 64%左右,天然气等非一次性能源所占比重由 7%上升到 12%左右,说明中国能源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比最重的现状。而国际能源署预测,化石能源仍将是未来 20 年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未来这些一次能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能源的供需矛盾会加剧是可以预见的,因此,能源短缺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评述
围绕本文的研究目标,本章从环境规制工具的分类、发展历程、水平测度等方面和能源效率的测算、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关于环境规制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对环境规制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从环境规制的分类发展历程到环境规制强度测算方法以及环境规制的影响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环境规制的文献回顾从环境规制工具和环境规制强度两方面展开。

第一,有关环境规制工具的研究。环境规制工具的研究包括工具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所能产生作用的比较分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规制提出了多种分法。尹庆民等(2019)、张嫚(2005)和周海华(2016)从正式和非正式两种角度进行划分。正式环境规制是政府部门为改善环境质量而制定的;非正式环境规制建立在公众自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劝说及亲自上访等方式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是不具有强制性的规制形式。另外,从环境规制表现形式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显性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赵玉民 等,2009)。显性环境规制包括各种有形的法律、规定和协议等方式等;隐性环境规制包括各种无形的环保思想、观念、意识、态度以及认知等。
在环境规制的分类历程中,早期的学者 Atkinson 和 Lewis(1974)将环境规制分为命令控制型和激励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后来的学者们又将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纳入其中,并对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通常指的是政府对企业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手段,不遵从政策法规者要遭受处罚;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指的是采用排污税费等一系列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行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是指能够引导企业和公众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更多强调的是公众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能源效率的定义及分类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在 1995 年由世界能源委员会出版的书目中,被定义为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是增加单位 GDP 的能源需求量,也就是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除此以外,能源效率可以从技术、消费和经济等方面理解。从技术角度,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等靠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减少。而从消费的观点而言,能源效率指为终端用户提供的能源服务与能源消费量之比(王晓明,2002)。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现有研究中,能源效率可划分为两种,即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单要素能源效率通常被定义成经济体的有效产出与能源投入之比,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相对于单要素能源效率来说的,通常被定义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除能源要素投入外的其他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一定的产出所需的目标能源投入量与实际投入量的比值(汪克亮,

2011)。全要素能源效率将能源投入要素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是评价能源效率的综合指标。该指标是一个无量纲的变量,且通常是不大于1 的正数。
二、环境规制的内涵及分类
环境规制,主要是指政府遵循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为调节市场机制在环境外部性问题上的失灵,通过颁布行政法规、利用市场机制以及发挥公众作用等方式,约束经济主体排污行为(刘艳丽,2017),以引导企业优化生产方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治理既有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能源经济学理论
能源经济学(Energy Economics)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它以能源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能源勘探,加工,储藏,运输和利用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其他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李莉,2014)。其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供给与需求、能源效率与节能、能源市场与碳市场、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能源安全与能源预警、能源建模与开发、能源公平与能源贫困等方面(魏一鸣 等,2011),最终为实现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寻求对策。能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65 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Jevons)最早采用应用经济学分析煤炭问题。之后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催生了能源经济研究的进展,能源经济学期刊相继创立,能源经济学机构和组织也相继出现,自此能源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能源问题与经济、社会问题互为关联,仅凭能源技术、能源工程难以应对能源经济系统问题。而能源经济学的研究,综合运用能源工程和能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要素结构演变,开展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以应对能源经济体系问题,更好的制定节能规划和能源供应规划。能源经济学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告诫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能源需求扩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低功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二、环境规制理论
环境规制是社会性规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手段(杨守云,2019)。基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实施环境规制的必要性。同时,波特假说、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等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极大的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环境污染间的问题已经是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重要工作内容。而环境规制工具设计是否合理是关乎环境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Kemp.Pontogilo,2008),合理有效的环境规制工具有助于实现维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环境规制工具,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规制体系,激励与约束并用,实现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是我国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

...............................

第三章 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直接作用分析.............................. 17
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 17
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 18
第四章 环境规制及能源效率水平测度 ........................ 23
第一节 环境规制水平测度.................................. 23
一、环境规制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23
二、环境规制水平测度 .......................... 25
第五章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34
第一节 面板模型构建........................... 34
一、指标体系构建 ........................................... 34
二、面板模型设定 .............................. 36

第五章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面板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建立衡量环境规制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应当全面反映环境法规的涵义和本质,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环境法规和能源利用的各个方面。从经济,资源,自然生态统一发展的环境规制发展观出发,参照相关研究人员对环境规制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的建立模式,建立环境规制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构建原则
为了建立起有说服力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如下原则:(1)科学性。环境规制测度指标的选择需要合理科学,能够满足环境规制测度的要求。(2)适用性相统一。指标还需做到能实际应用,要全面反映环境规制水平在各省份的实际情况。(3)重点性。在许多指标中,需选取其中最关键与最合适的指标,以较好的衡量环境规制强度。(4)全面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同时有直接与间接影响,牵涉到的经济、技术与外资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也需兼顾,做到全方位反映环境规制发展水平。(5)可比性。环境规制指标体系涉及到许多层面,另外量纲也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需要对每个数据进行标准化。(6)可靠性。每个数据的选择必须来自官方统计数据,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7)可操作性与简明性。指标应该简单,易于理解和易于解释,以避免相同或重叠。另外,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和稳步进行,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较好可操作性的指标。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总结了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环境规制发展现状,测度了中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的能源效率。简要的介绍了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的基本内涵、测度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如何影响能源效率,然后实证分析了三种类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首先,本文选取了 2003-2017 年十五间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全国 30 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进行综合测度。然后,运用 SFA 模型对能源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将二者结合,对环境规制和能源效率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国环境规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建议。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有:

(1) 中国的环境规制水平整体较低。本文建立起相对全面的指标体系,以多个不同的指标衡量不同的环境规制。采用环保法规数、环保规章数、环境保护标准数和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 4 个指标衡量命令型环境规制强度;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排污费、三同时环保投资和申请项目环保投资总额这 4 个指标衡量激励型环境规制。环境信访来信总数和环境信访来访总人数这 2 个具体指标代表公众参与型,通过客观赋值的熵值法得到了中国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综合得分,发现这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中,中国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整体上是较为平稳的态势,并在 2015 年以后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有小范围波动,但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在 2007年和 2011 年出现明显的下降,在 2012 年以后比较平稳。2007 年与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年份相近,因此,可能是由于提前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公众减少了对环境的关注。而 2011 年的下降可能是因为公众参与环境信访的方式产生了变化,从亲自上访和来信上访变成了网络投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