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差异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2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对于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差异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于中国区域创新情况进行探索,然后实证检验了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进一步,本文又对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索,认为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人心理特质机制影响现代不同地区创新水平,层层递进,最后总结全文。具体来说,在第二章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三章首先聚焦于中国区域创新差异。利用中国创新专利的数据,本文回顾了中国专利的增长情况,之后探索了不同区域的创新产出情况,发现东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较中西部较高。随后,从创新质量的角度,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1绪论

1.1研究意义与目的
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效率的增长,是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和原因。创新能够帮助地区或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当竞争对手未察觉竞争趋势时,进行发明创新的企业可能因此改变与对手的竞争态势,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创新是追赶甚至超越发迗国家的重要手段。欠发迗国家在遵循本国要素稟賦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并同时通过技术升级超越发达国家,使得欠发达国家不但不会陷入永远生产低技术产品的陷阱,反而可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实现欠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向发迖国家人均收入的收敛。因而,对于技术的引进和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是欠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
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中国,个体及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创新创业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正向相关,创新精神促进了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的增长。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依赖于其对于生产率的影响,中国发展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自主研发对中国的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实际上,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增长方式不只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人力和外部创新制度等要素的新组合,引导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及商业的应用和扩散,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研读文献。本文通过文献数据库、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数据来源,收集了大量学术文献、政府报告、统计年鉴以及公开的大型调查数据等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资料。在通过梳理文献和相关研究,回顾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之后,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多种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由于本文涉及了长期历史数据,在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外,本文还利用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史料研究。此外,在研究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个人心理特质的影响时,还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农业生产风险对地区创新差异的长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其主要的研究思路为:利用现有的创新数据和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数据分析中国各地区创新情况和长期农业生产风险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数据实证检验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是否对当代地区创新差异产生了影响。之后,从市场发育、个人心理特质两个角度对于影响路径进行详细的阐释。最后论述本文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

2文献综述

2.1创新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创新能够促进技术的变动与革新,技术的差异是导致企业、地区和国家生产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新常态下的新矛盾与新挑战下,打造创新驱动引擎,实现包容性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从创新的概念和定义出发,概述了创新的内涵以及创新的衡量方式,之后更进一步,探究了创新来源的相关理论,梳理影响创新的因素。最后,介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系。
2.1.1创新概念及内涵
创新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经济演化的源动力。在熊彼特之前,对创新的研究非常匮乏。当时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创新是一种不确定的、随机的现象,因而无法对其进行研究。最早从三个维度研究创新的特征:第一,创新的不确定性,这是创新的本质特征,即创新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第二,创新者行动的迅速性,即创新者必须在其它竞争者进行模仿前获得应有的创新利润。这是创新的动力机制,即创新者必须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以补偿其风险;第三,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里存在大量抵制创新的力量。.这是创新的约束机制,社会之中已经存在的社会认知、个体生活消费习惯、生产惯例、政治体制、市场制度和各种文化传统等会形成系统性的偏见抵制创新。
.........................

2.2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理论
农业生产影响理论是自然环境影响理论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在最近几年中才被学界严谨地提出,但在提出后便迅速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影响理论作为自然环境影响理论的最新发展,比之前的理论更进了一步。相比于制度、文化的解释,这一理论将原因推进到更深层,因为制度和文化往往是内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人类社会长久的农业生产实践塑造而成。有关农业生产模式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影响最大的是2014年由封面论文提出的“大米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袓先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导致了当代人群的心理差异,从而影响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差异,这一理论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极大反响。与此类似,提出了“农业种植采纳理论”,即一个地区采纳农业种植时间越久,则更加集体主义。实际上,人类自从学会农业种植以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面临自然风险,而这些风险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塑造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进而塑造了人类社会技术、制度和文化特性,从而影响着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因而,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之中,了解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该部分,本文将回顾农业生产风险的概念及内涵,梳理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评估与规避理论,并介绍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影响。
农业生产风险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播种面积、耕地生产潜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政策保障能力等因素都能影响农业生产风险。而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作物生产主要受到外部的自然环境条件如降水、气温等限制。而在其中,自然灾害风险是农业生产一般风险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其它产业为大。实际上,自然灾害风险在农业生产占有主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自然灾害是主要的农业生产风险因素。

............................

3中国区域创新与农业生产风险概况..................37
3.1中国区域创新概况..................37
3.1.1创新的基本情况..................37
3.1.2创新的区域差异..................37
44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差异影响的实证检验.................63
4.1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63
4.2基准回归结果................63
5农业生产风险影响创新的市场机制........................77
5.1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促进市场发育的实证检验........................77
5.1.1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市场一体化的内在机制........................77
5.1.2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77

6农业生产风险影响创新的心理特质机制

6.1引言
社会信任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地区创新水平。然而社会信任是如何形成的?现有的研究虽然从收入不平等、民族结构、宗教信仰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然而,从长期的自然环境的角度探讨信任形成的研究很少。实际上,区域个人心理特质受当地长期的自然环境影响很大。长期的自然环境包含的范围很广,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是农业自然生产环境以及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如水旱灾害等在长期过程之中会对地区人类心理特质以及性格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从进化论的视角看,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塑造均是长期外部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尤其当人类面临外部风险的冲击时,需要相互协作抵御风险,而在这种合作互助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得以提高。对灾害研究之中,已有学者指出社会联合体与社会网络是对灾害做出反应的最基本社会单位之一。因此,长期农业生产风险在人类长期演化过程之中,对于增强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有部分学者已经对于自然灾害和社会信任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都聚焦于短期的自然灾害或具体某次灾害对于社会信任的影响上。实际上,自然灾害对地区个体性格和社会结构的影响非一朝一夕即可达成的,对于地区社会和个人的塑造往往需要较为长期的时间。本文认为,长期农业生产风险如自然灾害等,在长期过程之中会影响地区个体的行为,为抵御风险而加强合作水平,从而促进了地区信任水平的提高。本文利用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验证了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于社会信任的影响。
..........................

7结论

7.1主要结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
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的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该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历程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风起云涌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鍵力量。然而创新是如何产生的?创新的内在源泉是什么?现有的研究虽然从创新的内部动力(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社会资本)和外部动力(政府扶持与补贴、外商投资、创新环境)出发,探索了影响区域创新的诸多因素,但都是从短期角度出发。农业生产影响理论是自然环境影响理论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在最近几年才被学界严谨地提出,但在提出后便迅速莸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最为关键的交流途径,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尤其突出。有关农业生产模式影响当代人类社会创新精神理论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影响最大的是2014年由Science封面论文提出的“大米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袓先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导致了当代人群的心理差异,从而影响当代人群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理论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极大反响。
本文对于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差异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于中国区域创新情况进行探索,然后实证检验了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进一步,本文又对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索,认为长期农业生产自然风险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人心理特质机制影响现代不同地区创新水平,层层递进,最后总结全文。具体来说,在第二章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三章首先聚焦于中国区域创新差异。利用中国创新专利的数据,本文回顾了中国专利的增长情况,之后探索了不同区域的创新产出情况,发现东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较中西部较高。随后,从创新质量的角度,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