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能否实现其数量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多年来致力于促进农地流转,鼓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1984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成为农地流转的开始。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农地流转方式与主体的多样化,例如 2013 年中央 1 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2017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8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我国鼓励农地流转的政策信号十分明确,促进农地流转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地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将其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继 1993 年在原定承包期到期再延长三十年不变之后,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人地比例过高是造成和加剧土地细碎化的基本原因,无论土地的初始分配状况如何,子女继承会造成土地分割(王兴稳、钟甫宁,2008)。第二,在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于这部分人虽占有承包地,但他们已不愿意也不太可能回到农村。第三,对于传统农区的一部分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他们不愿意放弃土地,但农业比较效益低。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并且随着城镇化发展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也不可避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更为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有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意义。
............................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边际贡献
1.2.1 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以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农地流转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邻里效应对农地流转空间的影响。从理论分析到实证分析再到机制分析,研究邻里效应对农地流转空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从邻里效应角度改革农地流转空间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借鉴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的理论思维和分析工具,探讨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形成机制。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边际贡献、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整体设计等。第二章农地流转空间描述。主要包括调研情况介绍、微观视角下的农地流转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宏观视角下的农地流转空间分布特征。微观视角主要包括农地自然空间距离特征,农地流转行为空间分布特征,农地流转价格选择空间分布特征,农地流转方式空间分布特征,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空间分布特征。第三章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构建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理论体系。第四章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实证分析。从微观层面包括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行为空间分析,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价格选择空间分析,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方式空间分析,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空间分析。第五章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形成机制分析,主要包括邻里效应降低农户风险认知;邻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农地习俗元制度下的邻里效应;邻里效应存在知识溢出;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邻里效应;邻里效应下的财政支农的空间外部效应等。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
.............................
2 农地流转空间描述
2.1 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共发放问卷 550 份,有效问卷 540 份,其中包括三汇溪村 93 份、沙兴村 169份与三联村 278 份。三汇溪包括寨上组、黄莲树组与河边组三个大组,调研时间为 2018年 1 月;沙兴村包括上坝组、下坝组、长伍一、二组、沙沟瓦店子组、堰湾组(也叫长伍三组)与大寨组 6 个村民组,我们共调研 3 组,调研时间为 2018 年 5 月;三联村包括麻凼组、观音顶组、兴隆场组、岩上组、河冲组、西牛坪组、寨上组、甘庄组、街上组、小湾组、三合组与华泥组 12 个组,我们共调研 7 组,调研时间为 2018 年 5月。
2.1.1 三汇溪村—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
思南县有“黔中首郡”的美誉,其西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枢纽便是许家坝镇。三汇溪村则位于许家坝镇北部与张家寨镇的交界处,与水车坝村,坑水村、堆上村等多个村相邻,因村寨马家洞水库流下的支流、马畔塘水库的支流、及村前小溪三条河流相汇得三汇一名,行政区面积为 3.4 平方千米,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1050 亩,其中田540 亩,土 510 亩,全村总户数 190 户,总人口 750 人(寨上组 53 户 201 人,黄莲树组 59 户 234 人,河边组 78 户 327 人),主要民族为土家族、汉族、苗族,户均耕地块数为五六块,人均耕地面积为 1.2 亩。三汇村居民居住点较为集中,土地分布也较为集中,且土地平坦肥沃。
...........................
2.2 微观视角下的农地流转空间分布特征
2.2.1 农地自然空间距离特征
在三村的调研中,问及农户每块地块距村道及家的自然距离以此分析农地的空间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在问及地块到村道及家的距离时,包括时间距离(分钟)与物理距离(米)。在数据处理中,考虑到农户地块较多,因此取所有地块到村道及家的平均距离来反映农户地块总体上的空间位置特征;取小组内所有农户空间位置特征的平均值来反映小组农地空间位置特征。如表 2-2 所示,三汇溪村三个小组河边组、黄莲树组及寨上组到村道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9.86 分钟、6.73 分钟、5.83分钟,整村地块到村道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23.74 分钟,最小为 3.92 分钟;三汇溪村三个小组河边组、黄莲树组及寨上组到家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20.42 分钟、12.11 分钟、11.55 分钟,整村地块到家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47.81 分钟,最小为 9.92 分钟,整体上来讲,三汇溪村居民点较为集中,地块也较为集中。沙兴村中沙沟瓦店子组、堰湾组与长伍一、二组距村道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9.73 分钟、7.52 分钟与 5.86 分钟,整村地块到村道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36.00 分钟,最小为 1.00 分钟;沙兴村中沙沟瓦店子组、堰湾组与长伍一、二组距家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15.12 分钟、15.02 分钟与 12.89 分钟,整村地块到家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68.00 分钟,最小为 1.00 分钟。三联村中麻凼组、观音顶组、兴隆场组、岩上组、甘庄组、街上组与河冲组距村道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10.07分钟、8.73 分钟、6.00 分钟、7.11 分钟、8.09 分钟、7.51 分钟与 10.22 分钟,整村地块到村道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65.00 分钟,最小为 0.00 分钟;三联村中麻凼组、观音顶组、兴隆场组、岩上组、甘庄组、街上组与河冲组距家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18.03 分钟、20.17 分钟、12.51 分钟、16.25 分钟、19.08 分钟、14.84 分钟与 13.25 分钟,整村地块到家的步行时间最大值为 60.00 分钟,最小为 0.00 分钟。整体上讲,沙兴村与三联村居民点位置较分散,地块位置同样分散。
............................
3 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理论分析框架 .................................. 27
3.1 微观视角下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行为空间 ............................ 27
3.2 宏观视角下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 .............................. 28
4 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实证分析 ................................... 29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29
4.1.1 微观视角下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29
4.1.2 宏观视角下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30
5 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 41
5.1 邻里效应降低农户风险认知 .................................. 42
5.2 邻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 .............................. 42
5.3 农地习俗元制度下的邻里效应 ................................. 43
5 邻里效应与农地流转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5.1 邻里效应降低农户风险认知
个人所受约束的相互依赖,特定行为的成本取决于其他人是否采取同样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农户风险认知显著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并且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对土地转出意愿产生决定性影响(陈振等,2018)。农户担心存在农地流转租金过低或拖欠的风险,存在转出土地后土地肥力下降风险,存在转出土地再就业与养老保障的风险等。另一方面,对于转入方而言,转入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风险认知会阻碍农地流转行为。同时,风险认知对农户选择土地产权抵押贷款融资的意愿显著负相关(薛宝飞,2018)。而邻里效应会降低农户的风险认知,在对三汇溪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问及农地流转过程中是否会同邻居打听流转对象品性。由于三汇溪村居住点较集中,农户之间比较了解,因此大部分农户并不会选择打听。但是对于流转给企业的农户,会选择打听流转对象品性,相互商量之后做决定,以降低流转后拖欠租金、土地肥力下降等风险。此外,邻里成功案例会降低农户的风险认知,如三联村某烤烟大户,以租金 400 元/亩的价格转入土地,烤烟产量 220 斤/亩,价格 16 元/斤,年收入 12 万左右。一方面,周围邻居土地均放心流转给此烤烟大户;另一方面,也给周围邻居起到了带头作用。上文实证研究也证明,邻里户主的年龄、党员、村干部与农户自身的选择行为显著相关,农户行为受到邻里资深成员、党员、村干部经济行为的影响,邻里资深成员、党员、村干部的带动会降低农户的风险认知,进而产生农地流转空间集聚。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对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从微观层面,选取贵州省为调查对象,选取 3 县 3 村为调查样本,由于距离的影响不仅是距离性的,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因此,邻里的界定范围包括 50 米以内、100 米以内以及小组内成员视作一个邻里,运用线性均值模型、logit 模型;从宏观层面,将每个省区视作一个空间单元,运用莫兰指数 I、空间杜宾模型等。并进一步将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区分为内生效应与外生效应。对于邻里效应的忽视,导致以往研究存在内生性偏差。事实上,改善邻里的状况从另一种角度就是改善农户的现状,只是角色的互换。
从微观层面看,第一,三汇溪村居民点较为集中,地块也较为集中;沙兴村与三联村居民点位置较分散,地块位置同样分散。三汇溪村、沙兴村、三联村均以农户间流转为主,占比分别为 80%、79%、84%;其次,农户间流转的,又以流转给本组为主,占比分别为 72%、68%与 73%。第二,沙兴村与三联村清楚邻居流转价格的分别占 68%、68%,而清楚邻居流转价格且与邻居价格相同的农户分别为 53%与 67%,三汇溪村农地流转价格以 100 元/亩为主,三村农地流转价格空间受邻里效应较明显。第三,三汇溪村、沙兴村与三联村均以代耕、出租为主,农地流转方式空间受邻里效应的影响。第四,以 50 米、100 米及小组内定义的邻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邻里的流转行为显著相关,且拟合优度 R-squared 与校正拟合优度 Adj R-squared 处于递减状态,范围越小,拟合优度越高,说明农地流转空间特征倾向于在本组内产生集聚。内生效应中,邻里的选择行为显著影响了农户的经济行为,在 1%水平下显著。外生效应中,农户行为受到邻里中资深成员影响较大即角色模型效应,邻里的年龄越高,会越影响农户的流转行为;而邻里为党员会抑制农户的转入行为,农户更愿意转出;邻里中村干部会促进农户的转入行为;邻里的耕种结构影响农户的选择,邻里水田面积越少,土地肥力越差,邻里农业生产力较低,在比较优势的激励下,农户会更倾向于转入农地;邻里务农人数越多,在比较劣势下,农户不倾向于转入农地。第五,内生效应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空间在 1%水平下显著;外生效应中,邻里特征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与是否村干部均对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