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朗县整体贫困状况以及贫困类型和致贫原因、结合朗县产业精准扶贫实际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评价发现产业精准扶贫面临困境、提高产业精准扶贫绩效对策措施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贫困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出现而出现的,而与贫困的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发展史。贫困是可恶而可怕的,它带给人们的阴影伴随着人类发展。没有哪个国家比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更深知贫困的危害,因此,一代代中国人投入伟大的反贫困斗争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凭借着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站起来的中国人再次吹响了消除贫困的号角。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对于贫困问题认识不足,一直将农村贫困问题作为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一部分,并未将其单独作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农村贫困问题也在全会上开始提及。具体来说,我国对于缓解贫困问题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 至 1985 年,凭借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贫困问题的有效缓解;1986 至 1993年,通过成立扶贫开发专门机构,实施专项扶贫开发措施,推动扶贫工作开展;1994 年至 2000年,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标志着我国扶贫事业进入攻坚阶段;2001 年至 2010 年,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式村级瞄准机制,进一步将扶贫事业聚焦到贫困村一级单位;2011 年至今,随着精准扶贫的提出和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也进入了精准扶贫阶段。纵观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凭借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亿万人民的携手同心,我国在实现自身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世界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然而,对于中国超过十亿的人口基数,贫困问题解决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巨大的挑战,以共产主义为终极发展目标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发展实际,精心部署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一系列反贫困政策的实施和扶贫措施的推进,我们国家贫困程度较轻、脱贫难度较小的贫困户已经率先完成脱贫,余下的都是自身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可想而知。面对特殊困难必须拥有特殊智慧,中国政府结合贫困问题发展规律和中国贫困问题实际,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果断提出 2020 年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目标。各部门各单位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出台有力举措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2016 年 5 月 26 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要求各地做好产业规划、利益联结机制以及产业支撑保障能力等八方面工作,推进省、县两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共同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随后,西藏自治区着手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并要求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为此,西藏自治区朗县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和贫困发生现状,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部署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并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进度,通过精准识别产业贫困人口、明确扶贫产业、精准产业帮扶等措施,为脱贫攻坚确定了路线图。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朗县将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放到扶贫开发工作重中之重。对朗县而言,产业精准扶贫不仅有助于当前贫困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培育。通过对产业精准扶贫绩效合理有效评价,有助于客观分析朗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以便对现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本文以贫困和反贫困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朗县产业精准扶贫为对象,结合国家出台的产业精准扶贫相关工作部署和考核通知及意见,借鉴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构建包括 4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对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1.2.2 研究意义
产业精准扶贫绩效是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对朗县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对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客观地分析朗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困难,以便及时对现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从理论角度来看,以“产业精准扶贫绩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出 16 项相关成果,以“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绩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 1 项相关成果(数据截止到 2018年 6 月 7 日 17 点)。由此可见,目前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绩效研究成果不多,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研究对于充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从现实意义来说,朗县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贫困状况严重,而2020 年实现脱贫摘帽又是非常紧迫的任务。通过研究,对朗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客观全面地分析,更好地带动朗县贫困群众增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精准扶贫
产业精准扶贫是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实施的产业扶贫[34]。国内关于产业扶贫概念和内涵体系的研究源于 2008 年国家确定的开发扶贫理念[35]。它是指结合自身禀赋,依托资源优势,以企业龙头,通过企业、基地以及相关组织带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合作组织能力,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保障作用的“造血型”扶贫方式。本文中的产业精准扶贫是指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其中并居于主体地位,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土地、资本、技术等各项资源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减缓贫困。
2.1.2 扶贫绩效
绩效是成绩与成效的综合[36]。一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现有条件约束下,人们实际做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可以观察到的行动或者行为成果。扶贫绩效是指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扶贫的职能、行为或活动产生的成果、效益对于改善当地贫困现状、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程度的综合反映。
.......................
2.2 相关理论
2.2.1 贫困理论
(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经济学先驱 Ragnar Nurkse 提出“一个国家贫穷的原因就是因为自身的贫穷”[37]。正是因为自身的贫困衍生了贫困问题,因此,也被称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urkse 认为,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不足,并将供求关系引入对资本形成积累过程分析之中。具体来说,资本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储蓄,是由储蓄的愿望和能力决定的;资本的需求源于投资,是由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决定的。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质量。然而,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资本供给环节,由于资本的缺乏造成生产水平低进而导致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低又造成储蓄能力小,进而又造成资本缺乏;资本需求环节,由于资本缺乏造成生产不足引起收入水平低,进而导致购买能力和意愿不强,受到限制的购买力对于资本投资刺激不够,限制了投资增加。正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不足这两大恶性循环的存在,造成经济落后国家发展的困境,带来贫困问题。
(2)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继 Nurkse 之后不久,同样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积累问题,美国经济学家 Nelson 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人均收入处于勉强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38]。他通过对同一阶段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情况分析,研究得出人口增长过快而收入增长又极其有限成为发展中国家陷入收入低水平陷阱的主要原因。要想冲破陷阱,必须加快增加投入,吸引投资,大幅提高人均收入増长速度。“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造成的人均增收缓慢,强调了资本积累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发展中国家优化资本积累提供了理论支撑。
(3)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针对之前学者提出的低水平循环问题,Leeibenstein 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39]。该理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收入增长与人口增长是相互联系有相互矛盾的,收入的增长必然导致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又会拉低收入水平。因此,要想避免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做出一个临界最小努力,以便于打破收入增长和人口增长固有矛盾,实现人均收入增长,进而推进资本积累实现和国民经济增长。
...........................
3 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 11
3.1 县域情况 ............................... 11
3.1.1 自然地理环境 ................................. 11
3.1.2 经济社会状况 ............................ 11
4 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7
4.1 指标选择 .............................. 17
4.1.1 选择原则 .................................. 17
4.1.2 选择依据 ........................... 18
5 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 ............................. 25
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25
5.2 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 .............................. 25
6 提高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建议
6.1 加强政策保障,转变扶贫观念
6.1.1 遵循贫困特征,动态识别贫困
贫困现象是不断变化的,精准识别必须动态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变化。传统的识别方法更倾向于从收入增长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着手减缓贫困。然而,贫困并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匮乏、收入的不足,更多的是社会活动参与权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剥夺与排斥。随着贫困多维特征越发明显,单纯依靠传统的贫困识别方法无法对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因此,必须针对当前的多维度贫困特征,逐步改进识别方法,推进涵盖经济收入、居住条件、教育、医疗、健康保险等多维度贫困识别。
6.1.2 对于脱贫人口,扶贫政策不变
针对已经脱贫地区和人口退出机制构建问题,明确国家“贫困县和贫困人口脱贫后原有的扶持政策仍保留一段时间,确保稳定脱贫”有关要求,制定朗县脱贫地区和人口退出后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不变相关细则,通过宣传推广确保产业贫困地区和人口熟知相关政策,为贫困地区和人口退出吃下定心丸。
6.1.3 基层政府带头,转变扶贫观念
乡镇和村一级必须扭转产业精准扶贫资源“贫困人口人人有份”的观念,摸清产业精准扶贫中非产业贫困人口底数,杜绝非产业贫困人口占用产业精准扶贫资源现象,确保产业精准扶贫资源的专用性。同时,做好产业精准扶贫与其他扶贫方式衔接,保证被剔除非产业贫困人口通过其他扶贫方式实现稳定脱贫。
...........................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本文立足朗县发展实际,以产业精准扶贫绩效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朗县贫困状况及产业精准扶贫成效。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朗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