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及效率经济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0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有关农业组织的文献进行梳理,得出不同阶段农业组织发展的研究热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构建全文理论框架,为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及效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生产要向提质增效方向前进,要巩固发展粮食产能,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不仅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也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的高质量演进提出新要求。农业部强调发展乡村振兴要保护小农利益,健全小农与其他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途径让小农分享增值收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强化对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明晰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保产能、保供给的主力军,合作社是联系农民的桥梁。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不断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共同向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向前行。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化覆盖面广,土地产出率提升,粮食总产稳步上涨,保障了供给,

但是农业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粮食价格的波动增加了粮食组织的经营风险,难以推动粮食生产组织积极生产,高效运行。多样化粮食生产组织并存的格局,粮食生产组织效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推动组织高效演进?本文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对传统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运行情况进行梳理,剖析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规律,运用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不同粮食生产组织的生产效率,分析组织效率损失的原因,基于此,提出推动粮食生产组织高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针对不同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不同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机制,挖掘不同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规律,深化对粮食生产组织演进方向的认识,探索促进传统农户高质生产、科学经营的路径,研究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经营主体未来的政策选择。
通过测算比较不同粮食生产组织的效率,分析组织生产效率损失的原因,解决粮食组织低效生产问题,为促进多元化组织高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探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降低成本投入的生产方式,加快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不断挖掘农业组织发展新活力。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便于丰富农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和扩展,在论文的构思和撰写上对于交易费用理论和分工理论有深入的认识和扩展,结合相关理论科学构建粮食生产组织运行机制,剖析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规律,科学回答如何推动不同粮食生产组织高效运行,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载体,探索农业组织高效演进的发展方向,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决策依据。

1.2.2.2 现实意义
(1)本文比较分析不同粮食组织的生产效率,明确不同粮食生产组织处于怎样的生产阶段,便于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粮食组织提供不同的支持政策,便于引导组织制定下一步的生产计划,达到更好的运行效果,优化农业组织结构。
(2)微观上旨在鼓励不同粮食生产组织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便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未来谁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宏观上便于发挥粮食政策的长期效应,对于转变粮农生产方式、实现农业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黑龙江省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粮食生产组织相关概念
2.1.1 生产组织
组织具有将人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功能,它属于一种社会集合体,遵循着公共行为准则,不断在环境中运行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生产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将各种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每一环节的稳定运行,既有动词的含义也有名词的含义,动词含义体现在生产中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协调,如流程、布局等,实现对劳动者作业形式的不断调整;名词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进行高度融合的集合体。
2.1.2 粮食生产组织

本文的粮食生产组织倾向于名词的含义,是指农业生产本身具有独立经济法人地位,拥有独立生产经营权利,独立追求经济利益的的劳动组织。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组织在制度改革背景下不断演进,本文将粮食生产组织分为传统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1)传统农户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以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专业农户或者兼业农户,满足家庭自身消费的农民经济组织,其中农户的经济往来、家庭关系会展现出明显的亲缘特征,农业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播种面积通常在 6.67 公顷以下,不包括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住户,也不包括全家外出打工的住户。
(2)种粮大户是指在农村区域专门从事粮食生产活动、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土地播种面积 13.33 公顷以上的主体,种粮大户农业经营性收入为家庭主要经营收入,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 80%以上。
(3)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土地核心经营规模 13.33 公顷以上,需要到工商部门或者经管站登记注册的农业组织,成立主体必须是农民,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

2.2 组织理论
2.2.1 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是基于传统组织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组织理论主要对静态的组织进行研究如何提升效率和收益,探讨如何通过层次的确权、合理的安排、妥当的布局指挥来实现组织最终的利益目标。随着组织思想突破,发展成行为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探索如何构建人在社会各种活动中的协调体系,揭示人的举动会对组织结构变迁产生影响。而现代组织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既侧重组织结构的整体塑造,又侧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协调。西蒙认为组织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产生合作行为的系统,他将组织分成生产层、程序化决策层和非程序化决策层,认为组织是多人发生的各种活动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体系,强调组织结构对整体战略布局的影响,重视组织创造的价值。要素利益目标、合作意识和交流是组织发展的三个必备条件。
2.2.2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对市场的构成和市场中主体的行为考察。产业组织理论用于化解组织内部各种竞争关系与激发的效益之间的纠纷,也叫做“马歇尔冲突”。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组成。从短期效果看,外部环境结构对行为有决定作用,组织各种行为对经营绩效有突出影响;长远看,绩效会影响结构和行为。
市场结构通常是由存在于竞争市场中的卖方和卖方、买方和买方、卖方和买方构成的外部环境特征。需要注明的是,卖者、买者、已经在市场中的双方和贴近市场边缘的双方存在交易往来等竞争或者合作关系。市场行为是指主体如商家或者某企业做的战略性部署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额和更多的市场收益。市场体系结构如特征情况会作用在市场行为上,进而影响着整体绩效。市场绩效就是企业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约束下,通过精心部署的战略行为,促使企业实现高利润、高产量、好品牌、好质量的效果。
..........................

3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的现状................................ 25
3.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概况........................ 25
3.1.1 粮食种植结构......................... 27
3.1.2 粮食生产规模..................... 27
4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的运行...................... 37
4.1 产前粮食生产决策的制定............................ 37
4.1.1 传统农户独立制定生产决策..................... 37
4.1.2 种粮大户独立制定生产决策........................ 38
5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的效率测算及比较-以玉米为例.............................53
5.1 粮食生产组织的效率测算............................. 53
5.1.1 模型选择.............................. 53
5.1.2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55

6 推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组织高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制定全覆盖专项惠农政策
6.1.1 为农户高效生产创造有利的环境
传统农户土地规模小且细碎,农户不断分化,如何鼓励传统农户联合生产对于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为农户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的主体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一方面向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为纯农户开展各类农业培训,将技能、知识、管理等要素传递给农户,便于农户掌握更多外界市场信息,通过高科技成果的展现、有机产品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手段的传授打破农户传统思维定式;另一方面为兼业农户和离农户提供其他就业指导,村集体社区可以作为服务业与农户相通的桥梁,给农户介绍更多合适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二为农户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惠顾返还、保底分红、盈余分配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固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服务市场交易规则,对农机服务、统种统销服务、土地托管服务的市场价格需做均衡调整,服务市场交易制度需结合双方实际需求设立。三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交易规则。十九大提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 30 年,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立制度强化了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的事实。政府要重视规范土地产权交易环境,设立专业机构为交易组织,促进交易双方的合作沟通,让农户明确土地产权归属,明晰土地市场交易规则,促使农户放心流转,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