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空心化趋势、成因及对策经济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1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将产业空心化各影响因素量化,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索各地区产业空心化的主导因素,实证发现与全国和中部地区产业空心化关联度最高的都是人民币汇率高估度,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房价,西部地区则是内需旺盛度。依照各因素与产业空心化关联度的大小相应提出扭转我国产业空心化趋势的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产业空心化现象一般最先出现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对外直接投资是造成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产业空心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 60年代,美国人在进行国内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研究时提出此概念。轻制造业,重金融业是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基于此模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比重严重失调,国内产业结构也呈倒三角模式,基础性经济发展薄弱。由此可见,对外直接投资是造成美国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量日系企业外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虽然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国内制造业等基础产业却遭受重创,日益萎缩,国内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衡,国民经济发展出现失调迹象。可以说,产业转移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美国、日本开始了对产业空心化的广泛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产业空心化已经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产业空心化痕迹日益明显。产业空心化从发达国家蔓延至发展中国家,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其定义、特征、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产业空心化已不是发达国家独有的经济现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产业空心化趋势日益显著。随着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规模日趋增大,接连出现企业倒闭和跨国公司转移等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他们将资本、劳动力等因素从制造业抽离的现象称为“离制造业”。“离制造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由于第一,第二产业规模缩减,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就会,国内劳动力转移至第三产业;地区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过度重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基础工业、轻工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新产业发展与旧产业衰退在速度上的不匹配,造成产业衔接性差,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由于产业利润日趋微薄,本年利润并没有转入资本公积形成资本再投入,而是投入以房地产、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
.......................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阐明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价值。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详细描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空心化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产业空心化的定义、成因以及对策,并对上述文献研究做了综合述评。
第三章为本文理论分析。主要从跨国转移投资视角、产业转移理论视角、管理学理论视角、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视角,阐述了产业空心化的相关理论,为后文指标的设定以及相关的实证分析做好理论基础。
第四章为产业空心化趋势分析。本文通过对产业空心化因素的研究以及参考了相关文献当中指标的设定,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对我国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章为产业空心化成因研究。首先探索造成产业空心化的可能影响因素,并用聚类分析法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再运用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判定各影响因素是否真的会对产业空心化造成影响,之后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索各影响因素与产业空心化的关联度大小,为具体分析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奠定基础。

第六章为应对产业空心化趋势的政策建议。根据前两章的实证分析结果,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我国产业空心化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关于产业空心化趋势、成因及对策的主要观点,并指明文章的不足以及在后期研究中应注意的关键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产业空心化定义
美国、日本作为产业空心化典型国家,经常充当研究对象,供学者们探索何为产业空心化现象。产业空心化是两国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时所共同出现的问题,但由于两国国情的差异,各国学者对产业空心化现象的描述也不尽相同。1982年,B.布鲁斯和 B.哈里逊在《美国脱工业化》一书中率先提出产业空心化概念,认为产业空心化是一国在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出现的广泛资本撤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美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美国经济飞速前进,将美国经济推向新的高峰,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被移植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造成了国内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收缩,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趋于不合理,基础性产业衰弱导致美国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下降。Modic&Trautlein(1985)从生产能力角度考虑,认为产业空心化是一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出现显著性下降。Batholomew(1986)将国家基础行业总产出的下降视为产业空心化。Schnorbus&Giese(1987)指出更深层的一点是,产业空心化是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劳动力的减少,以及其产出占整个经济比重的降低。不同于日本因国内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造成的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是整个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软化趋势。这一言论引起日本学者关注,经过大量研究,他们发现产业空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性产业出现衰退现象,而新兴产业由于自身发展速度缓慢无法很好的承接旧产业衰退所遗留的产业空白,造成地区产业经济萎缩。日本《经济白皮书》也对产业空心化现象进行描述,认为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投资、就业岗位不断缩减,因此产业空心化的本质是制造业行业的空洞化[7]。经过对产业空心化的典型国家美国和日本的探索,发现学者们将产业空心化分为狭义和广义来界定。狭义的产业空心化定义:随着对外投资的不断加大、海外生产基地的数量不断增加,行业空洞是导致国内制造业萎缩和低迷的经济现象。广义的产业空心化定义: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推动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简言之我国第三产业占比日趋上涨,而第一、第二产业占比逐年降低。
..........................

2.2 产业空心化成因
国内外学者为了解决产业空心化这一现象,不懈的探索其成因。Hirono(1996)在 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资源不足,日本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但仍然坚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M.Yoshitomi(1998)指明,日元的持续升值会促使本土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只有实际汇率和均衡汇率长期存在严重偏差,才会导致行业的空心化。Cowling & Tomlinson(2001)采用定量数据分析的方式,以日本为研究对象,选取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空心化现象影响显著。大规模海外投资抑制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投资、就业和产出明显减少,制造业“离本土化”效应明显。HiroyasuUemura、ShinjiTahara(2013)认为制造业企业内部结构的改革、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多、本土经济衰退等因素会加剧“离制造业”的现象,从而导致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梁继宗、畅士家(1989)认为,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投资结构失衡,二是运用不合理的产业政策。过度重视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致使物质生产部门损失大量资源,国内基础性经济遭到破坏,经济地位遭遇严峻考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詹培民(2005)认为产业结构变化是产业空心化的实质性原因,即新旧产业无法实现正常的交替,新的产业无法及时承接传统产业升级所留下的空白,因此产业越密集的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也越大。潘未名(1994)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管理策略,与国民投资者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悖,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生产势必会造成投资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国彦兵(2003)在研究中发现,产业空心化是指一个产业在国内竞争力迅速下降,并逐渐退出市场的现象。该现象是由于产业人力、资本等大规模流失造成的。
............................

第三章 产业空心化相关理论基础.........................11
3.1 跨国转移投资视角.......................11
3.1.1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11
3.1.2 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11
第四章 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分析.........................17
4.1 产业空心化表征方式与产业实心度指标体系构建................ 17
4.2 数据来源....................18
第五章 产业空心化的成因研究.................25
5.1 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因素.....................25
5.1.1 房价快速上涨.....................25
5.1.2 金融业高利润对制造业形成抑制效应.............. 32

第五章 产业空心化的成因研究

5.1 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因素
5.1.1 房价快速上涨
⑴描述性分析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2004-2015 年期间,我国房价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尽管在 2008 年房价有过短暂、微幅回调,但是 2009 年房价迅速大幅攀升,

每平米上升近千元,之后每年房价以近 500 元/平米的价格上涨,如图 5-1 所示。房价的快速上升,给房地产行业带来超高利润,全社会为追逐更大收益,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投资额不断攀升,且增幅越来越大,2015 年房地产投资额是 2004 年的 8 倍多,这抽离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投资资金;而且房价快速上行严重推升了制造业成本,这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所以综上所述,房价快速上涨是造成我国产业空心化的主因之一。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成因,并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在产业空心化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搜集数据以及实证检验对全国以及四大片区的产业空心化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已进入产业空心化阶段且产业空心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分片区而言,东部地区产业空心化程度要高于其他片区,这也符合产业空心化现象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开始的规律。中部地区,因为比邻东部地区,其地理位置优势使其产业承接能力要优于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因此其得分趋势相对平稳,产业空心化程度要低于其他片区。西部地区在 2013 年后产业空心化程度急剧加深。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

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缓解了该片区产业空心化趋势。
其次在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国内产业空心化成因。主要从房价快速上涨、金融业高利润对制造业形成抑制效应、内需不足、人民币汇率高估、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其他(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空心化成因。为了验证所选成因的合理性,将各影响因素量化并设立五个指标,即房价、金融业利润率、内需旺盛度、人民币汇率高估度以及制造业创新能力。收集数据后进行实证检验,检验合格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造成全国及各片区产业空心化的主导因素,发现与全国和中部地区产业空心化关联度最高的都是人民币汇率高估度,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房价,西部地区则是内需旺盛度。
最后,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产业空心化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一力推人民币估值合理化,首先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其次要加强外汇资本流入管理;二大力抑制房地产泡沫,可以采用限购+房产税组合政策进行调控,也可以借鉴日本建立住宅分类供给制和德国的房产税征收机制,来调控房价;三推动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合理监督信贷以及财政支持资金流向,二是解决中小型企业借贷问题;四扩大内需,将我国的收入群体分为两类,对低收入阶层建立保障性政策,对高收入群体建立释放性政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