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作为中部崛起重要省份之一的河南省,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不断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党的十六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第一次明确地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指出,扩大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从这些统计分析表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领导人普遍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内部就业人员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就业人员的增加或者减少。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也要求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近几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能否实现协调性发展,最终关系到河南省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以及解决河南省就业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个地区经济要不断实现高速平稳增长,要求实现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协调发展。近几十年以来,河南省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实现我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缩小滞后时间,实现就业结构调整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减轻就业难的问题。1978 年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第一产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39.81%下降为 2015 年的 11.4%,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42.63%上升为 2015 年的 49.1%,比重基本处于缓慢提升的状况,但是每年增幅不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从 17.56%变化为 39.5%,产值趋于不断提高的状况。从数据变化情况上看来,第一、二产业比重仍然占据很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仍相对不足。并且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正文中会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这种表现形式的变化趋势制约着河南省经济整体状态向更好的趋势发展。与此之外,河南省产业化结构升级仍然与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型和不断优化,需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
1.2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对于本文的研究,首先查阅了大量有关我国以及河南省有关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度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解并掌握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知识,为论文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统计分析法本文运用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并运用公式对相关数据进行转化,对河南省就业结构与和产业结构演进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协调性定量分析。
(3)实证分析法本文在系统研究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就业弹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偏离度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通过计量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
2.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一般理论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源在产业中的配置状态是在不断调整变化中,这就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同时相关的产业结构理论也在不断演进。研究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理论的经济学家有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年5月26日-1687年 12 月 16 日)、克拉克、库兹涅茨等。威廉·配第在他的《政治算术》中提到:“工业产业的收益比农业收入多,商业产业又比工业产业收益多,即表达成工业产业比农业、商业产业比工业产业的附加值要高。”1940 年,克拉克(Colin Clark)在他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不断提高时,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4]。威廉·配第和克拉克两个人理论的融合,形成经典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理论中,此定理可以表述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人口比例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最后向第三产业转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Kuznet),在他的著作中提及,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也可以说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第一产业每年的产值,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总的产值比重和总的劳动力人口就业比重类似,都在不断的下降;第二产业的产业比重,总体来看,是在不断上升的,但是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却改变不大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同第二产业发展情况类似。
.........
2.2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就业结构的转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就业结构转变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进度。就业结构产生变动的原因是,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更加高。在这个过程中,就业结构的转变升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度有很大的影响,就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就业结构的转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部分。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就业结构的不断合理化来与之发展相结合。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而就业结构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随之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这样就阻碍了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因此,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要求就业结构不断转变,以适应其发展步伐,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顺利优化升级。另外我们也在上一小节提到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就业人口素质也是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调整的重要条件,现在低素质的劳动者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低素质劳动者长期滞留在传统的产业,导致就业膨胀,无法转向高技术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促进作用。第三,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模式。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要素成分。国家对人力资源的投入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模式以什么为主。像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技术落后、资本稀缺,这些国家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反之,劳动力资源稀缺,但拥有高科技水平、资本充足,多选择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另外,人力资源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若一个国家劳动力素质偏低,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受到阻碍。
..........
3.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进程...........16
3.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17
3.1.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17
3.1.2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他部分省市的比较分析........21
3.2 河南省就业结构的发展状况........24
3.2.1 河南省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24
3.2.2 河南省就业结构与其他部分省市的比较分析.....28
3.3 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匹配状况分析.......31
4.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度的实证研究.........33
4.1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弹性分析...........33
4.2 河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37
4.3 河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40
4.4 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44
5.结论与政策建议..............50
5.1 结论.............50
5.2 政策建议........51
4.河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4.1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弹性分析
4.1.1 就业弹性模型
本文用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就业弹性是用来表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某段时期单位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率。就业弹性分析根据就业弹性系数 E 的大小来分析经济变化和就业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 E>0,表示经济增长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越大,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大;如果 E<0,表示经济变化反而造成就业人数的下降,产生挤出效应。数值的绝对值越大,越明显[31]。对总就业弹性分析,1978-2015 年 Y 除了 2001 年为负值外,其他均为正值,这种情况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对其就业产生的是持续带动。但是在不同年份区间,拉动幅度有明显幅度变化。如上图表很直观的看出,1996-2000 年和 2011年至今这两个年份区间,产业经济的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幅度相对较大,这期间水平平均增加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长平均分别为 0.5 和 0.15;但是 2001-2010年,这个年份区间,经济平均增加 1 个百分点,仅仅拉动就业增长 0.035 个百分点。
........
结论
通过第三章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匹配状况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就业弹性、相关系数和结构偏离度等指标的构建,选取相关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文章得出如下三个结论:
(1)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河南省就业结构发展为“一二三”模式,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为“二三一”,说明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整体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不断趋于优化。但是对于三次产业的发展中,第一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人口,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需要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力相对不足;
(2)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分析,通过对两者结构偏离度分析,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问题比较明显,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扩大、缩小的趋势。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不对称的情况,处于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跟不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3)从与其他地区的对比分析来看,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占据的比重较大,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第一产业发展非常缓慢,与发达省市相比,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需要加大优化升级力度;河南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到将近百分之五十,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相比产值比重仍偏低,相对来说,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足,依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缺乏新型产业部门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