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7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3 年 9 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新丝路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称作“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1]。2015年 3 月,国家又发布陆上丝绸之路经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指导书,明确提出新丝路在发展中的秉承方针、建设中采取的区位策略等,将新丝路的发展从理论阶段推向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建设新丝路既是对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又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带动沿线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与经济带上各国产业的合作,中国可以向中亚、中东欧输出装备制造、化工、轻工、能源生产技术,与沿线国家真诚合作、互通有无,助力整个经济带的发展融合。在众多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中,金融业与其他行业密不可分,诸多学者提出应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技术支持平台,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探索有利于经济区内共同发展的新兴运作模式。据统计,从 2009 年至今,我国已经陆续与新丝路沿线的一些国家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展本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其中,截止 2016 年我国跨境贸易结算业务 4.03 万亿元,同时以 “沪港通”为代表的本币国际化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此外,中国与欧盟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高达 3500 亿元人民币,为我国与新丝路沿线欧洲国家金融合作奠定了基础。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人民币在经济带区域内的使用将更加频繁,有望实现区域内货币一体化。由此可见,人民币在经济带区域内的使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新丝路人民币流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货币流通风险的控制,提早做好风险预警,切实防范潜在货币危机的发生。一切金融活动都离不开货币的流通,货币是整个金融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货币的短缺与过量,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都不是合理的。为确保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地区能更好的实现合作,不仅需要有好策略提出,也要有恰当的方法保证策略的实施。在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货币流通风险的问题。所有关于金融中心建立、合作、共同管理方面的构想,都必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才能实现。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在归纳总结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和风险预警模型的现有研究结果基础上,构建具有我国实际特色的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本文所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参考法、对比研究还有实证研究法。(1)文献参考法。本文将通过研习国内外很多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现状,总结并评析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的不足,进而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2)对比研究。本研究将通过大量的比较,对比各风险指标体系选取方式的优劣,分析各风险预警模型的不同和对风险预警结果的影响,选取适合本研究的方法,构建适用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3)实证研究法。采用 SPSS19.0、Eviews6.0 软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 2001-2016 年我国货币流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以主因子为基础,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得分序列计算 GARCH 条件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的 VaR 值。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研究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帝国的交通路线就被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2]。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集中在历史文化、地理、旅游方面,侧重于“丝绸之路”的国际意义、路线探讨等,在新欧亚大陆桥兴建之际,学术界纷纷涌现出了“新丝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已有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纵观这些研究,大概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阐述;还有是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发展思路的研究;再就是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货币流通等方面的研究。Ling Wei 等(2014)阐述了新丝路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并从基本框架、发展策略方面对新丝路进行阐述[3]。尤里·塔夫罗夫斯基(2015)指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无与伦比的洲际贸易通道”,涉及亚欧多达 18 个国家,总人口约 30 亿,面积高达 5000 万平方公里。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4]。何茂春(2013)指出,新丝路经济带是运用了新时代陆空交通之便利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片经济带[5]。丁晓星(2014)也强调新丝路经济带范围将会非常广阔,在将来陆续会覆盖到西亚、南亚、俄罗斯和中东欧,不会只局限于中亚地区[6]。邢广程(2014)在研究中表明,新丝路经济带将中国设置为起点,贯穿中亚地区和俄罗斯,将欧洲作为终点,提高在欧亚大陆途径区域的交通便利程度和贸易便捷程度[7]。胡鞍钢(2014)的研究指出,新丝路经济带以现代贸易为依托,它包括核心区中亚经济带,关键区环中亚经济带,扩展区亚欧经济带,是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最有贸易潜力的经济大走廊[8]。贾秀东(2015)强调,新丝路经济带发展的愿景,是形成一条东起中国西至西欧的经贸带,并覆盖涉及到中东和北非等更广阔的区域[9]。

.........

2.2 货币流通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要构建具有合理性的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不可或缺。以现有的四代货币危机理论为参考来选取指标,从而构建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因此对货币流通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梳理至关重要。本小节先对货币流通风险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再阐述货币危机理论及梳理已有的国内外预警系统文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金融体系基本属性之一。金融风险,即从事经济活动时,预期与实际收益有偏差而导致经济主体资产收入可能会有损失。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了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即流通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管理就成为了各金融机构从事全部业务、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货币流通风险:货币流通风险也叫做货币流动性风险,即是指没有按时完成买卖的风险,原因则为市场上愿意交易的对手不足或者是成交量不够。货币危机:广义上讲,货币危机即在短期内国家的货币汇率浮动超过一定的水平,目前普遍将这一水平界定为 15%-20%,就将其叫做货币危机。狭义上讲,货币危机即指主体对国内的固定汇率制度表现出了没有信心而进行的外汇市场抛售等动作,致使外汇市场持续动荡、国内汇率制度崩塌等一系列的危机事件[32]。货币流通风险与货币危机具有相关性,而又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阶段普遍会有货币流通风险,并不一定会同时发生货币危机,而是当货币流通风险逐步积累,到经济主体无法承受时才会产生货币危机。当积累的风险达到经济主体无法承受的边界,由量变产生质变时,经济状况没有起色,经济主体的信心被逐渐消磨掉,便有可能会产生金融恐慌、货币危机,再甚者便是金融危机。风险预警模型:预警一词,最早起源于军事,特指由预警飞机、卫星、雷达这些军事科技来提前探测、解析、甄别敌方的进攻信号,指挥部门采取的防御措施主要是依据分析出的这些进攻信号的威胁指数[33]。相对应的金融体系内的风险预警模型,即使能够反映金融风险警源、警情和风险预计变化方向的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和一些预测方法。设置风险预警模型,能够提前为监管机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金融监管措施:根据相关性原理,选定一组变量设置对应的预警模型并给出对应的临界值,运行预警模型,当有指标超越临界值时便开始发出信号。

....

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15

3.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识别 ..... 15

3.1.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现状 .......... 15

3.1.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的主要来源 ......... 18

3.1.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传导过程 ............ 19

3.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21

3.2.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21

3.2.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21

3.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选择 ....... 25

3.4 本章小结 ....... 28

4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 ..... 29

4.1 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 ......... 29

4.1.1 宏观金融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 ...... 29

4.1.2 货币流通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 ...... 35

4.2 基于 VaR 方法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测算 ........... 39

4.3 本章小结 ........ 45

5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47

5.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信号系统 ....... 47

5.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的对策与建议 ....... 52

5.3 本章小结 ....... 54

5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在于数据指标计算后的风险等级的确定,这样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因此,在计算出各因子的 VaR 值后,需建立货币流通风险预警信号系统,根据对应的风险预警值,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5.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信号系统

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信号系统,首先要确定预警系统的指标。本文选择上一章中五个因子的得分序列的 VaR 值,五个因子的 VaR 值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得到,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构建预警信号系统的指标。首先要确定每个指标所处的风险等级的临界值,即预警阈值,用来判断风险的大小。阈值的确立方法有:一是规范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国际通用的规范标准或根据已经总结的经验值来确定。二是系统化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客观情况,制定不同的阈值,可采用半数原则、少数原则等。然后将各种原则的阈值加权平均,最后经过适当调整得到个指标的阈值。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确立预警指标的阈值,即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经济指标预警监测阈值的标准,将风险判断区域分为强风险:即引发货币危机的概率相当大,应立即采取措施;高风险: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比较大,需做好防范工作;中风险:目前存在货币风险的隐患,应随时关注其发展动向;弱风险:有货币风险的可能,但程度较轻。其次,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对于临界值的确定,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信号法原则。为了更直观地表示货币流通风险的程度,利用指示灯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颜色依次为红、黄、绿、蓝。如表 5.1 所示。

........

结论

(1)本文首先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危机以及金融风险预警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学习货币流通风险与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然后明确对货币流通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从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判断、风险预警管理角度出发,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之后,对未来货币流通风险作出科学预测。

(2)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流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中,采用宏观经济指标和货币流通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宏观经济指标能很好的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流通指标能更好的反映货币流通过程中的问题;采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能集中代表大部分指标的因子,以此做为模型分析的基础;选择 GARCH 条件下的 VaR 计算为整个模型的重点,将因子分析结果带入模型,用模型刻画其波动轨迹,给出模拟方程,计算出精确的 VaR 值,并在模型后做出未来风险预测。

(3)基于构建的模型采用 Eviews6.0 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我国 2001-2016 年宏观经济数据和货币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货币流通风险状况合理预测。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风险状况以及未来可预见的风险情况,提出具有可参考性的对策建议供管理层参考,以达到及时监管的目的。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