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治霾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8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3 年雾霾成为年度热词,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社会对此十分关注。一个原本自然的气候现象如今成为威胁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害,各地“霾怨”丛生。问题的现实性与后果的严重性让雾霾的治理显得格外紧迫,国内外不乏学者对雾霾及其治理的研究,但研究的方面或侧重点在于“技术科学性层面”,理论分析或解释显得单薄——这与雾霾问题的现实性与治理的紧迫性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展开对雾霾治理的研究。

1.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将产权理论的相关方法应用到雾霾治理的过程中,拓展了其应用的领域;另一方面,丰富治霾理论,探寻治霾新思路,对原有的理论进行拓展(外部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管制理论等)。从实际应用上看:一方面,雾霾问题严重威胁社会的健康发展,探寻雾霾治理的方法与途径已然是全社会的诉求,本文将雾霾治理与产权理论相结合,试图从理论上对雾霾治理的相关方面作出解释,为我国的“治霾工程”建言献策;另一方面,研究问题的直接现实性,能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运用及展开,实现由理论“过渡”到应用这样一个转变,学以致用。并且,通过研究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为雾霾治理的实践做出贡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雾霾治理,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国内的研究虽起步晚,但雾霾治理作为国家重要任务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关于雾霾的成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地区、研究机构和组织以及学者给出的结论差异较大,代表性的成因研究有三类:一些学者认为,雾霾的产生与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如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静稳的大气状态往往致使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不断积聚,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霾。再如空气的湿度、风等级大小、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也会对雾霾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关的研究如:在大气环流方面,张丽亚等(2014)认为地理位置与大气环流是导致首都圈持续雾霾天气的原因;廖晓农等(2014)对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导致冬夏差异的根源在于大气环流条件的差异;刘厚凤等(2015)从大气环流背景、边界流层场以及气象因子等方面对近年中国重霾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成果总结。在气压、温度、湿度等方面,杨文峰(2015)、欧娜音等(2015)、张莉等(2015)和王咏梅等(2014)从该视角分别研究了西安市、哈尔滨市、山东省以及山西省的雾霾成因,此外还有 Berkowitz et.al(2000)、Wehner et.al(2003)、Quan et.al(2011)、张骁等(2015)、王丛梅等(2013)和杨洋(2014)也都从气象要素着手研究了雾霾的成因。

.........

2 我国雾霾治理现状及反思

2.1 雾霾及雾霾问题的反思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称谓,但是二者的区别很大。雾是指“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悬浮的微小水滴。”①雾天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 年 1 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它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通称阴霾。”②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能使大气混浊,它们也是霾的主要成分。雾霾天气其实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 PM2.5(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近些年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霾问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2012 年 2 月,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治霾行动的发枪令;2013 年 9 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标志性事件;2014 年 1 月 4 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 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在 2014 年 4 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4 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发出环境保护的最强音“向污染宣战”。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大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自然之友、环友科技、自然大学等也积极提供各自的监测数据、发布报告并不断跟进,主要表现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首次将 PM2.5 污染与治理以专题的形式列出,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在其后的 2014、2015 年那报告中都有涉及;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中也首次把雾霾问题作为专题的一个内容进行分析,并在之后的 2014、2015 的报告中不断跟进;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首次将雾霾作为绿皮书的新增板块,以探讨影响全国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并在 2015 年度报告中作为“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在“热点调查板块”包含了对“2013 年中国雾霾认知调查报告”这一内容,突出了雾霾问题的焦点性与话题性。

..........

2.2 我国雾霾治理的数据实证研究

雾霾问题,首先要立足问题实际。本文收集整理了 2013-2015 年我国新标准第一、二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地级城市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②的空气质量状况的数据,见下图表:综观 2013-2015 年的图表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所监测城市的六项污染物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 1 和图 2 所显示的污染物年际比较(2015 指标值<2014 指标值<2013指标值);第二,各指标不同浓度区间的城市比例高值都位于中高浓度,如在图 4 和图 5中,2.5PM 的浓度为 35-703 g /m的比例在 2014 年为 56.5%,在 2015 年为 64.2%。3O 浓度为 100-1603 g /m的比例在 2014 年为 71.4%,而在 2015 年为 75.4%;第三,达标城市数量或者比例呈上升趋势,如表 2 中三大重点区域各项污染物的达标城市数量以及图1 与图 2 中所显示的达标城市比例(2015 达标比例>2014 达标比例>2013 达标比例),等等。这表明治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对雾霾的成分解析,2.5PM 是其主要成分。通过考察2.5PM 相关指标值在 2013-2015 年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得出:2.5PM 浓度值虽下降,但仍处在中高值(50-603 g /m),这对人体依然有害。①并且城市达标数量虽下降但达标数基本上都未过半数,从图 3 至图 5 中关于2.5PM 不同浓度区间的城市比例在353 g /m以上的均大于 50%,再从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2.5PM 达标城市数量上看,至多有 1 个,这说明雾霾治理的形势仍十分严峻。重点区域的治霾成效尚且如此,则其他地区形势亦不容乐观,雾霾问题只是暂时得到缓解。

........

3 产权治霾的新思考..... 17

3.1 技术治霾、理论释霾、产权治霾.........17

3.1.1 技术治霾的“困境”........17

3.1.2 理论释霾的探索.........17

3.1.3 产权治霾的逻辑路径........18

3.2 产权理论.......18

3.3 产权治霾内容......19

3.4 产权治霾的“普遍适用性”..........26

3.4.1 关于“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特点考察.....27

3.4.2 关于产权治霾模式的特点考察.....27

4 京津冀雾霾治理的产权视角...........28

4.1 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举措..........28

4.2 雾霾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28

4.2.1 属性“错位”问题仍待改善..........29

4.2.2 属性“缺位”问题亟待解决..........29

4.2.3 属性主体的参与度不高...........30

4.3 产权治霾下的对策建议....30

4 京津冀雾霾治理的产权视角

本章论述的重点在于以产权治霾的视角来反观京津冀雾霾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把产权治霾研究落到实处。

4.1 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举措

作为《大气十条》中治霾的重点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有关部门在其公布后,于 2013年 9 月 17 日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其作为落实《大气十条》的重要配套性文件。《实施细则》从六个方面提出了 25 个重点任务。在 2014 年 7 月 25 日,环保部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该方案决定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行动。在 2015 年又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2015 年重点工作》,划定了 6 个核心治理区域,并建立了应急协调机构。此外各省市也相应出台了防治条例与应急预案,等等。总之,京津冀地区从 2013年起大举推进雾霾治理,措施包括:对大气环境的监测、行政执法检查、交通限行与企业停产停工等。到 2015 年,“京津冀地区 13 个地级以上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 32.9%~82.3%之间,平均为 52.4%,比 2014 年上升 9.6 个百分点,比 2013 年上升 14.9 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47.6%,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比例分别为 27.1%、10.5%、6.8%和 3.2%。”①雾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

结 论

本文的研究是对当前我国雾霾治理问题在理论上的一种尝试。按照技术性治霾的困境到理论释霾的探索再到产权治霾的提出这样一个研究思路对雾霾治理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实现了产权理论与雾霾治理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写作初衷。文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现总结如下:1.大道至简,本归原初。雾霾问题首发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治理举措对当下我国的治霾工程确有借鉴意义,但治理形式并未能脱离“管制+技术”的套路。雾霾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利益的矛盾问题,雾霾治理表面上是治霾,其深层次含义在于协调与化解人们之间的环境利益诉求。而在这诉求背后,还存在两种博弈:人们关于治理与污染的选择博弈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雾霾治理是第一种博弈的选择结果,而它协调作用的发挥针对的是第二种博弈。2.“对标不对人”的技术性治霾困境导致我国雾霾治理凸显短期性成效的“症状”,理论释霾的探索旨在为这短期性寻找解决途径,产权治霾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第二种博弈的化解之策。3.产权治霾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以个人最大化假设为前提,以环境产权概念为核心,以自然人产权与法人产权之间的利益格局为分析框架,以属性主体代替责任主体(利益相关者)为分析起点,实现了对雾霾问题及治理的深入研究。4.理论联系实际。产权治霾与“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不同在于前者依托产权方法的优势“到处适用”,而后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前者的部分(可交易属性)应用。此外,以产权治霾视角来反思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属性的(再)分配、属性“缺位”的纠正和属性主体动员的全局性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不仅是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提供帮助与支持。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