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66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对影响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其结果是:经济基础和信息化水平是提升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政府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程度,而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无明显影响的则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最后基于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金融既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金融资源在一国或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出现了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逐渐集聚的现象,在世界上形成了以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内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为代表的全国金融中心。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金融集聚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当地乃至周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金融集聚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或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彼此共享,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并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等深刻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外,我国各地或立足区域或立足省域等也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集聚区的建设,目的是在于通过金融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本地乃至周边区域经济、金融产业的成长发展。

为了促进金融业发展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早在 2008 年黑龙江省就出台了七项优惠政策,对在黑龙江省新注册的金融服务类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等给予一次性的财政补助。如经地方政府审查确认、并与其签订连续经营 5 年以上协议的银行、保险类金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可获得 200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类的金融总部则可以获得 1000 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分支机构则可按其营运资金的一定比例进行一次性的财政补助[1]。“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又提出了培育和打造立足黑龙江、面向东北亚的哈尔滨区域金融中心,增强其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在省域范围内,布局黑龙江省金融产业的空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还将推动《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规划》的实施,并以道里创新金融产业园、哈南金融谷和松北金融港等功能区为发挥金融集聚效应的平台。同时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市也纷纷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助推本地经济、金融发展。

可见金融集聚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大至世界范围小至省域范围的金融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也一直在推动金融集聚的成长发展,但与其他省份或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省份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目前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黑龙江省金融业的成长,提升黑龙江省金融的整体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金融作为现今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的软实力。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集聚已成为现如今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并对引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在目前不少省份(包括黑龙江省)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争夺金融资源、建设金融集聚区,进而形成“虹吸效应”和先发优势的现实情况下,文章以黑龙江省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具体如下:
(1)了解黑龙江省的金融集聚水平。
合理选取衡量金融集聚水平的指标,采用多指标评价的方法测算黑龙江省及其各个地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并在对比分析中,从全国省域层面、东北区域层面、省内层面客观全面的了解黑龙江省目前的金融集聚状况。
(2)实证分析影响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因素。
结合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在梳理分析金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找出影响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3)提出提高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对策建议。
严格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对策建议,推动黑龙江省金融产业的发展,增强黑龙江省的金融实力。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自金融集聚成为现如今金融发展不可忽视的现象之后,有关金融集聚问题的研究和话题也开始迅速兴起。目前有关金融集聚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金融集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上,而对于金融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研究也是对我国和经济发达省份或地区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选取恰当的金融集聚衡量指标测度黑龙江省目前金融集聚的水平,并对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既验证和丰富了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金融集聚相关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黑龙江省金融的更好、更快成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

2 金融集聚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测度方法选择

2.1 相关概念
2.1.1 金融集聚
美国经济学家Kindleberger(1974),他认为金融集聚是随着一定区域内金融产业的逐渐成长、成熟,金融机构因追求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而在某些地理节点集中,进而产生的空间集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规模经济在金融成长发展中的良好体现[58]。由于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演变为不同等级的金融中心,因此Dufey和Giddy(1978)从金融中心的角度对其作出了一定释义,他指出金融中心应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内的金融机构密集分布而形成的清算地[59]。同时由于金融资源的流动性,韩国学者Pandilt(2001)又认为金融集聚是由于金融资源的空间流动而导致的的产业集聚[60]。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认为金融集聚既表现为一个过程也表现为一种结果,过程指的是金融资源与某一区域条件不断协调与融合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是指金融资源经过上述过程在某一区域以一定规模和密度集中分布的状态[61]。孙根紧(2015)认为金融集聚更多的表现为过程,即金融集聚既是各种各样的金融企业、中介和服务机构作为一个系统而在某一地区不断的集中化与高级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金融资源、金融系统等与相应的地区条件有机组合的过程[62]。徐晓光和许文等(2015)认为金融集聚是金融机构在竞争加剧情况下选择企业间协调方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进而使得金融机构和相关资源在一定地域集中,从而形成金融集聚的状态[63]。
虽然目前有关金融集聚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学者们多是从动态的过程和静态的结果两个角度来进行诠释的。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看,金融集聚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的持续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最大化利益的“理性经济人”总使其持有的金融资源向相对比较有利的区域集中,进而与特定的地域条件不断地协调、融合。从静态结果的角度来看,金融集聚则是经过以上选择性流动的过程之后而形成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等在某一区域集中分布的状态。因此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本文将金融集聚界定为:金融集聚是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金融资源向某一区域集中,并与该区域的条件不断地协调、配置与融合,金融产业成长、发展,从而在该区域空间形成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各种资源高密度集中分布的状态。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聚理论
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形式的金融集聚,其在有着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具备了产业集聚的一些共性。产业集聚相关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理论开端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产业空间集聚,他经过研究发现大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带来其他资源,如劳动力与技能等的集聚,减少了企业寻找所需优秀资源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其次产业集聚区内,与集聚产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其他产业,会为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诸多便利,同时企业之间还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最后,产业的集聚还促进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使得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既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的效率,又实现了风险的有效规避。

自马歇尔有关产业集聚问题的相关研究之后,陆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产业集聚展开研究,并形成了有关产业集聚的基本的理论体系。除了马歇尔提出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理论之外,这其中还主要有产业集聚区位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聚区位理论的代表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他是从企业选择入驻地区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他认为成本收益比率是企业在选择落户地区时最多的考虑,随着特定地区某一产业的集中,外部效应和规模经济便会产生,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便会下降,相应的收益也会提高,所以相关企业在选择落户地址时,会更倾向于此特定地区。在韦伯的区位理论中,他是从两个阶段来划分产业集聚的,首先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个体的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而引致的产业趋向汇集的初级集聚阶段;其次是同类大量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形成地方产业化的较为高级的阶段。而新竞争优势理论则是从合作与竞争的角度来解释产业集聚的,该理论表明正是由于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发展的需求而促成产业集聚的。虽然集聚区内同类企业之间是彼此竞争的关系,但也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相互的信息交换而同时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效益,同时还能减少企业运作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就是从企业竞争优势获得的角度来研究美、日、英、德等国的产业聚集现象的,并提出“产业群”的概念的,他认为竞争主要是在企业之间而非国家或产业之间进行的,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创新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较为关键的因素,而产业群影响企业竞争的方式之一便是可以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从而奠定企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基础,此外,产业群还可以通过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力和鼓励新的企业的形成等来影响竞争,这与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阐述的外部与内部经济的观念基本相似,即产业群的出现不仅使企业能够较容易的获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和更多的供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同时还能使其获得更多专业化的信息,提高企业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实现产业群内公共资源的共享,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运行的成本,因此这对于比较重视溢出效应的相关企业来说,集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3 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测度与分析 .......................... 17
3.1 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17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17
3.1.2 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 17
4 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25
4.1 金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 ........................... 25
4.2 变量选择 ......................... 26
5 提升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对策建议 ................................. 32
5.1 夯实提高金融集聚水平的的经济基础 .......................... 32
5.2 加强信息化建设 ........................ 32

5 提升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夯实提高金融集聚水平的经济基础

.............................

6 结论
本文在有关金融集聚国内外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集聚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地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金融集聚是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向某一区域集中,并与该区域的条件不断地协调、配置与融合,金融产业成长、发展,从而在该区域空间形成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各种资源高密度集中分布的状态。
第二,建立金融集聚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评价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金融集聚的水平,并通过逐层对比分析发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往往是金融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金融集聚水平较低,2011-2016 年的平均水平为 0.0574,与全国平均水平(最小为 0.1088,最大为 0.1630)的最小差距达 0.0514;与集聚程度最高的北京的平均水平(0.8557)相差 13 倍以上,而与金融集聚水平最低的广西或江西的金融集聚平均水平的差距则较小;其金融集聚水平的排名最高为 22/32,最低为 27/32。与辽宁和吉林相比,其金融集聚水平也较低,除 2012 和 2014 年外,其金融集聚水平排名一直为东三省最低,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较低的主要表现是证券业发展落后,规模较小。在黑龙江省内,哈尔滨的省会城市效应明显,其金融集聚的水平最高,林城伊春的水平则最低;且从区域上看,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区域差距明显,其中南部发达区域是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最高的区域,聚集了较多的金融资源,东、西部次之,中部最弱。
第三,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省的发展实际,基于 2005-2016 年黑龙江省 13 个地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经济基础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关键因素,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大;政府作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增强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也能影响黑龙江省的金融集聚水平,但在影响程度上则不及前述的几个因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则对黑龙江省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